第154章 空間晶體爐,宇宙觀測!(1 / 1)

第154章 空間晶體爐,宇宙觀測!

神舟二號載人飛船,首先飛行的軌道是近地點兩百公裡,遠地點三百公裡的橢圓軌道。

這麼做,主要還是出於節省能源的角度考慮。

雖然鴻雁火箭的推力很大,但是推力畢竟不是無限的。

火箭的每一克重量,都需要進行認真的考慮。

能夠節省不少的燃料消耗,對於載人飛船在軌時間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火箭發射當晚,21時。

北都飛控中心,通過太平洋上的遠測二號,向載人飛船注入變軌指令。

推進艙之上的四台大推力發動機開始工作,繼續將飛船的飛行角度和速度進行調整。

因為調整時的高度,就在橢圓軌道上的遠地點處,所以需要的燃料比較少。

載人飛船推進艙工作效率很高,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完成了變軌工作。

神舟二號和神舟一號相比,多出了需要太空實驗項目。

神舟一號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測試發射和回收係統的可靠性,並沒有太多的實驗項目。

軌道艙之內,裝載著數量眾多的實驗設備。

包括用來驗證微重力情況下材料生產實驗的多工位空間晶體生長爐以及配套的晶體生長觀察裝置。

因為神舟二號,也還是無人飛船,所以這些實驗設備,都是采用的自動化生產。

除了晶體生長爐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被廣泛關注的細胞“太空婚禮”--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兩項空間細胞融合實驗。

分彆是用來探索製藥的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實驗,黃花煙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煙草原生質體的融合實驗。

主要還是探索空間製藥的新方法,畢竟太空之中的微重力,是地麵條件很難達到的。

這些設備,都是第一次上天,所以他們的工作狀態,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

“我們的超合金晶體生長開始了嗎?”

張星揚有些好奇地詢問,一直在和飛控中心進行聯係的蘇曉問道。

載人飛船上的晶體生長爐,需要生長眾多的材料,包括:半導體光電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

火箭研究院原先在YF-100火箭發動機和WS-10航空發動機上使用的渦輪盤,所運用的鉻鎳鐵超合金,就包含在了這次實驗之中。

太空之中的微重力環境,讓生長爐之中的晶體,在生長的過程之中,不會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

能夠進行均勻的生長,擁有更加完美的晶體結構。

不過因為是無人飛船,所以大家對於到底能不能成功,心裡還是抱著一定的疑問。

“十分鐘之前,他們剛剛說實驗已經開始了。”

蘇曉給出的回答,並沒有什麼有用的信息。

“空間生長爐檢測裝置,數據返回了沒有?”

材料在空間生長爐之中的過程雖然沒有辦法控製,但是晶體的生長過程卻是能夠進行觀測的。

進而分析晶體生長過程之中的情況,為之後的性能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還沒有發回來,從那邊的回複來看,大概要過幾天才能夠拿到數據。”

蘇曉將之前和中心那邊的溝通結果,告訴了張星揚。

“好吧,數據傳回來之後,第一時間通知我。”

儘管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就拿到數據,張星揚也沒有太生氣。

他也知道,這時候各地中心都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尤其是飛控中心對於載人飛船的軌道觀測,都比他們的實驗要重要。

有限的數據傳輸容量,自然要優先滿足他們的需求。

而且他們的超合金晶體生長實驗,即使是數據晚一點拿到也沒有什麼問題。

要說現在最受飛控中心重視的,還是載人飛船本身。

飛船的飛行軌道是在300公裡的圓形軌道上,這個高度地球的引力還是能夠對飛船的軌道產生不小的影響。

而在飛船的預定測試項目之中,前六天的時間,飛船是不會開啟推力艙的發動機,來維持自己的軌道高度的。

這也是為了測試,地球引力到底會對飛船產生多大的影響。

雖然理論上的每日偏差數值,稍微一算就能夠得出來,但是實際情況永遠是最複雜的。

沒有進行實際測試,誰也不知道在太空之中的真實偏差情況會怎麼樣。

太空之中,軌道艙之內的空間生長爐之內,超合金正在緩慢地生長著。

但是更加引人注目的,還是空間細胞融合實驗。

畢竟這年頭,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以及地攤文學之中,都有不少關於生物進入太空之中,然後在宇宙高能射線的作用之下,發生變異的場景。

有著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不少好事者都在討論,細胞融合之後誕生的新細胞會不會變異。

更有甚者,認為人類就不應該進入太空,在進入太空之後,人體的基因會發生變異,會產生畸形的後代。

尤其是在各種英雄漫畫和動漫之中,不少的超級英雄都是在進行了高能射線的照射之後,從而發生了變異。

不過真正了解情況的人,其實都知道軌道艙作為航天員在天上生活、工作的場所。

擁有著足夠厚的輻射屏蔽層,用來免受各種輻射的影響。

否則,很有可能在宇宙高能射線的照射過程之中,對身體產生不小的損傷。

所以,在軌道艙之中進行的實驗,並不會受到宇宙射線的影響,影響比較大的,其實是微重力環境!

六天之後,飛控中心已經獲得了足夠的軌道數據,開始向飛船注入變軌數據。

飛船的推進艙發動機開始工作,緩緩抬升飛船的高度。

在經曆了數次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之後,飛船開始將自身高度保持在三百公裡高度。

“星揚哥,空間生長爐的數據分析完了。”

火箭研究院材料實驗中心,蘇曉將最新完成的材料分析報告遞給了一旁的張星揚。

接過報告,張星揚快速地翻閱了一下。

基本上就了解到,在微重力環境之下,超合金晶體生長的過程。

生長爐之中,在地麵環境的時候,因為重力導致的浮力對流很難避免,所以在晶體生長的過程之中,溶質的輸運過程和晶體/溶液之間的界麵特性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進而會影響晶體的大小和品性。

而在太空之中的微重力環境之下,因為地球的重力影響很小,所以不會產生重力沉降現象,粒子之間的聚集作用將會受到抑製。

生長爐之中,能夠自發成核的晶核數量也會大幅度減少,因此能夠更容易長出更大尺寸的晶體。

晶體的純度,也會大大的提升。

從報告之中的情況來看,雖然沒有達到後世那些放置在高軌道之中,近乎零重力環境之下的晶體生長爐。

但是,就目前的條件情況來看,和張星揚預料的數據,差距不是特彆大。

“你覺得這樣的數據,算得上好嗎?”

看著還在翻閱報告的張星揚,蘇曉問道。

作為材料實驗中心的負責人,這幾年的時間,蘇曉也是成長了很多,但是她自己也知道。

自己的水平,在張星揚麵前,就好像是皓月之前的星星一樣,黯淡無光。

“單從數據情況來看,比我們原先在地麵上的時候,生長的晶體結構要好一些。”

張星揚看完了報告之後,將厚厚一打紙放到了辦公桌之下,抬頭看著蘇曉說道。

“基本上,達到了我原先預期的水平。”

蘇曉這個時候,也稍微鬆了一口氣。

能夠得到張星揚這樣的評價,說明自己的材料配方是沒有什麼問題。

這次的材料配方,主要是蘇曉帶頭進行研製的。

畢竟張星揚身上背負著的重大項目,實在是不少,對於像是這樣的子項目,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盯著。

頂多隻是在一些比較關鍵的節點,分出一點時間,看一下項目的進度問題。

“那就好。”

蘇曉這個時候神情放鬆了一點說道。

“不過,我們現在最多也就是探索一下微重力環境生產。”

“實際應用,應該還很遙遠吧。”

地麵模擬微重力生長環境,還是研究難度比較大的課題。

世界上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摸索階段。

“其實想要大規模實現微重力晶體生長,還是有不少的辦法。”

張星揚倒是更加樂觀一些,最少他就有不少的主意。

“按照路線不同,大概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就是想辦法在軌道上建設一座大規模的軌道晶體生長爐集群。”

“這條路線的難點,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想要大規模生產,必然要建設一座規模龐大的空間站,這對我們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

“另一個難點,則是想要維持這樣龐大的太空造物,需要數量不少的航天員,在太空之中進行維護工作。”

“這一點,對我們來說,也存在難度。”

“所以這一條技術路線,想要走通,難度很大!”

蘇曉聽到這裡,心裡也是涼了半截。

“那我們隻能等到幾十年之後,才能夠再大規模生產嗎?”

張星揚有些奇怪地看了眼蘇曉,不知道她是怎麼得出這樣的結論。

“不用幾十年時間,走這條路最多十年就夠了。”

“當然,還有速度更快的辦法。”

“什麼辦法?”

蘇曉這個時候,也有些好奇到底有什麼樣的辦法。

“你也知道,微重力情況下的優勢,主要是重力引起的浮力對流不再存在。”

“那麼我們想要得到和太空之中一樣的生長效果,隻需要從浮力對流入手就行了。”

“比如,可以在生長溶液外加強磁場,減弱晶體生長時溶液之中的重力沉降和浮力對流。”

聽到張星揚所說的技術辦法,蘇曉眼前一亮。

是啊,既然影響最大的是浮力對流。

那麼想辦法,將它去除不就好了嗎!

其實,張星揚沒有說這項技術的弊端。

首先是強磁場將會減慢晶體成核,並且生產效率也變慢,阻礙結晶的過程,導致晶體的生長時間大大增加。

其次是,強磁場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需要不少的高級設備。

張星揚並沒有將這些不好的地方說出來,因為他根本不想走這樣的技術路線。

他還是更看好太空生產基地的方案。

就在張星揚和蘇曉,在地麵交流未來材料生產方式的時候。

載人飛船,在太空之中不停地用推進艙上的發動機,維持自身的高度。

軌道艙之中的太陽和宇宙天體高能輻射監測儀,開始展開了自身的工作。

地球因為有著大氣層的保護,來自宇宙空間之中的各種高能射線,大部分都會被大氣層吸收。

這也是地麵的生物,能夠健康成長的一大重要原因。

但也正是如此,想要在地表對宇宙射線進行檢測,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真正進行宇宙射線的檢測工作,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測試設備帶入太空之中,進行實地測試。

宇宙天體高能輻射監測儀,不斷地進行數據記錄,將監測到的各種輻射的強度,記錄在艙室之中的數據匣子之內。

數據匣子采用了特殊的加強設計,讓它能夠在回收過程之中的極端條件之下,也能夠保證內部的數據不丟失。

神舟二號的在軌時間,遠遠超過神舟一號,達到了驚人的二十天。

這主要還是歸功於,鴻雁火箭的推力夠大,載人飛船能夠搭載更多的實驗設備,推進艙的發動機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料。

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飛船的軌道高度

神舟二號相較於之前的神舟一號。多出了不少在軌實驗的內容,並且神舟一號發射的時候,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能不能成功將飛船送到軌道之中。

對於其他方麵並不是特彆重視。

1月25日,經曆了二十天在軌飛行,圍繞著地球轉動了324圈之後。

返回艙化作一道流星,回到了阿木古朗草原之上。

在將返回艙之內的模擬航天員、實驗設備、各種種子回收完成之後。

神舟二號的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接下來,載人航天將進入最重要的一個關卡。

神舟三號,將會帶著國內第一位航天員升入天空。

完成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之中的第一步。

求月票,求月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