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娃娃的巧思(1 / 1)

“她們是怎麼做到的?”《卡塞爾雜誌》編輯部籠罩著沉悶的挫敗感,被原本甩在後麵的競爭對手超越固然可怕,但看著她們開辟一條新的財路更讓人揪心。

“難怪……”主編皺著眉頭,“難怪《海倫》的衝突爆發得那麼急,形象塑造得那麼快,我就說嘛,怎麼一萬多字就寫了幾萬字的信息量。原來她們並不指望本身賺錢,而是靠這個形象獲利,她們是怎麼構思的?難道我這老腦袋有點過時了?”

新來的編輯舉手道,“雖然我也年輕,但是我沒有這個腦子。”

主編瞪了他一眼,“既然她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能學一學呢!”

“這方麵恐怕我們難以學習,”一直沉默的編輯終於開口分析道,“首先,她們利用海倫的故事成功引起讀者的同情和憐憫海倫,將讀者的情感和海倫聯係在了一起,然後,沒等讀者們忘記,她們立刻開發了一款專為海倫換衣服的玩具,直接瞄準女性讀者,坦率地說,即使我們推出相似的產品,可能也沒有多少男讀者願意購買。”

主編默默點頭,確實,他肯定不會買那東西,換衣服有什麼好玩的?自己一天三套衣服換得還少嗎?他隻覺得疲憊。

“最後,她們請來了盧恩頓有名氣的藝術家,為她們製作一款卡牌……的背麵,”編輯聳聳肩,“為這款卡牌增加了藝術價值,同時具有收藏價值,最厲害的是,她們在裡麵放了一張圖鑒,我不得不佩服這一舉動,如果沒有那張圖鑒,或許人們還不怎麼想要收集全套,這張圖鑒給了讀者們一個收集的目標,就像是一個挑戰,不把它集齊的話,我想她們不會甘心的。”

“而這一切都建立在,人們對海倫感興趣,對她的故事共情的基礎上,”他總結道,“所以說,《海倫》不夠文學性,又因為戲劇性而稍顯邏輯不足,這些都在作者的意料之中。而我們,既沒有喜歡玩換衣服遊戲的女性讀者,又請不到知名藝術家,我們的讀者群體,大概率對集卡也不感興趣。”

“學不到啊,根本學不到啊,”新編輯搖搖頭,打起了退堂鼓,“與其研究人家,不如催催作者趕緊寫作,這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吧。”

這句話提醒了主編,他轉頭問道,“威爾斯那邊準備得怎麼樣?”

威爾斯算得上他們的老作者了,寫的總是非常吸引人,他連載的時候,《卡塞爾雜誌》的銷量穩定在6萬左右,上一篇已經完結了半年,新的尚在構思,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構思。

從前他忙於出版——這並不容易,很多作者會先在雜誌上連載,連載完成後,再整體重印,按照受歡迎程度分期出版,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潤。但是半年過去,他應該早就忙完了。

“他對這個題材挺感興趣的,”對接威爾斯的編輯回答,頓了頓,“不過嘛,以他的效率,大概要等上幾個月呢。”

“等幾個月……他就不能趁著太陽還在趕緊曬乾草嗎?”主編怒氣衝衝,不過也明白威爾斯的秉性,擺擺手道,“其他作者呢?有沒有消息?”

在老牌雜誌社應對《海倫》帶來的壓力之際,那些入手紙娃娃的客人還在研究它的使用方法。

比起卡牌的流行,紙娃娃確實比較滯後,畢竟它需要一係列複雜的操作,比如說,從線條邊緣小心翼翼地將娃娃和她的衣服剪下來。

每個冊子的娃娃擁有十二套衣服、帽子和頭飾、鞋襪、手持物,它們似乎是搭配好的,但好像也能和其它部件搭上。

“唔,這頂淺黃色的帽子似乎能和這條白色連衣裙搭配,”比起參考卡牌上的成套穿搭,南希更喜歡發揮自己的創意,“或許,可以再加一個淺黃色的包包?這樣它們可以互相呼應。”

儘管她有足夠的錢,能讓她訂製十幾套不重樣的衣物,但即便擁有再多的衣服,也無法取代她選擇紙娃娃的服飾進行搭配的快樂。

可不要小瞧“選擇”這個詞,畢竟,時尚就是選擇服裝來表達自我,隻有當有多種服裝可供選擇時,這種形式的自我表達才能實現。

在南希自己身上,通過選擇服飾來表達自我就變得困難起來,她確信自己的素顏並沒有辦法支撐那麼華美的衣裙。

美麗的衣服會襯托美麗的人,然而相貌平平的人穿上繁複的美麗裙子,隻會被反襯得更加灰頭土臉,但凡穿上精致的服飾,她是一定要化妝的。

而一旦化妝,就意味著穿脫衣裙變成一個複雜的問題,她需要在不弄花妝的前提下換衣,同時要注意避免衣服沾染臉上的粉末,以免讓本已難以清洗的衣物死角更難處理,和男士們一樣,她也厭倦一天換三套衣服的繁瑣過程。

況且她的身材,也不會像紙片人那樣纖細窈窕,她隻能儘可能地選擇那些能遮掩身材缺陷的服裝,對那些會凸顯缺陷的衣服敬而遠之,不管她心裡再怎麼喜歡。

紙娃娃不會有這樣的顧慮,無論什麼衣服、包包和帽子,她都能完美地駕馭,她就像一個專業的模特,能夠將服飾本身的特點儘情展現出來。

不管什麼時候看,南希都非常佩服設計這種紙娃娃的人,同樣的彩色印刷技術,有的人印在雜誌上,有的人就能想到印在卡牌上,印在紙上,剪開來,用來搭配各種服裝。

或許做布娃娃的人也想到了搭配服裝的賣點,但紙娃娃明顯更便宜,而且,有一點差異不得不提,那就是布娃娃大多是嬰兒形象,因為一個家庭需要孩子們照顧弟弟妹妹,嬰兒樣式的布娃娃充當著被照顧的角色,激發女孩的母性,讓孩子們扮演她們的媽媽。

紙娃娃卻是一個縮小的少女形象,她可以一套接一套地換著各式衣服,成為女孩們理想中的自己,成為她們自我投射的載體。

為什麼她就想不到這樣的辦法呢?

“母親,”一旁看書的女兒好奇地湊過來,“這是什麼?”

南希驀地有點慚愧,好像一把年紀了還喜歡這種小玩具不太符合一個母親的身份。

“一個可以換衣服的娃娃,”她儘量簡短地解釋道,“你要試試嗎?”

“我可以嗎?”女兒躍躍欲試,她這才意識到,由於上流社會所謂“理性休閒”的倡導,她們已經很久沒有玩過類似的小玩意了。

“為什麼不行呢?”南希反問道,給紙娃娃換衣服至少可以培養審美,這也算得上是“理性休閒”了。

況且,艾琳娜在設計和指導彆人畫紙娃娃衣服的時候,也動用了一些小巧思,比如說那條淺黃色的碎花連衣裙,裙身點綴紅色的小花,格外清新自然。

事實上,這時候的服裝大多喜歡純色的連衣裙,最多在花邊和緞帶上使用第二種顏色。受到女王的影響,流行的大都是黑色、深棕、酒紅這些較深的顏色,以及條紋和斜紋圖案,顯得莊重又高貴。

南希就很喜歡這樣的小碎花,儘管她的朋友都認為這隻適合在鄉下度假時穿。

“要不做條這樣的裙子吧,”她想,“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布料。”

成衣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才開始廣泛銷售,在此之前,如果不是在家自己縫製,就需要由裁縫來製作衣物,因此,人們一般會購買布料,而不是像現代一樣直接買成衣。

工業革命讓盧恩頓的棉紡、織布和印花布能夠大規模生產,也因此使縫製服裝的成本降低,至少中產階級能夠買得起她們想要的衣服,甚至還可以選擇製作什麼樣的衣服。要知道,在這之前,衣服可是很昂貴的,貴族們為表示仁慈,會賞給仆人他們的舊衣,哪怕拿去賣掉也能獲得一小筆收入。

她所居住的梅菲爾區正好有一條薩維爾街,這條街被稱為“裁縫的黃金大道”,擁有許多手藝精湛的裁縫店,這些裁縫店除了做衣服,也承擔著布料店的職能。

裁縫夏洛蒂的小店就在這條街上,儘管夏洛蒂沒什麼名氣,要價低,隻能在這些專業裁縫聚集的地方接點小生意,一些大型裁縫店也會將部分工作外包給她們。

為了吸引客人,她費心找人製作精美的彩色插圖,為顧客們提供最新麵料的樣品,她也是女性雜誌的主要訂閱者,因為雜誌的受眾會帶著裡麵的插圖來找她定製服裝。

畢竟在這裡,人們能夠接受時尚的渠道不多。雜誌算是其中之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