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1章 泡沫價值(中)(1 / 1)

大時代之巔 荒野悲歌 5712 字 1個月前

事出反常必有其妖,對在雅虎巔峰時期剛好在美國從事財務審計工作的聶才俊來說,基本能猜到個大概,“因為融資吧。”

周不器點了點頭,“沒錯,融資。”

郭鵬飛愣了一下,“騙錢?”

周不器好笑道:“騙錢談不上,其實就是一場資本遊戲。當時,美國有兩大二手車交易網站,用戶量差距不算大,都要進行融資。互聯網行業嘛,往往就是贏者通吃,這就意味著行業第一有著比行業第二指數級的優勢。”

這話一出,眾人恍然大悟。

還真是夠邪乎啊!

比如,在融資的時候,機構給一個注冊用戶的估值是1000美元,那麼100萬注冊用戶,就可以讓風投機構給出10億美元的估值。

但這裡還有業內第一、業內第二、業內第三的區彆。

業內第一還會有額外的加強光環,行業第三會有額外的減弱光環,行業第四基本就要哭爹喊娘地跪著求風投才行。

周不器道:“這也算是一個很經典的商業案例了,老楊跟我說的時候,就很有感觸。當時,美國那兩家二手車網站同時要進行融資,原本市場份額第二的那家網站就找到了雅虎,斥資1000萬美元。事實上,當時這家網站賬上隻有1300萬美元了,拿出了1000萬美元要跟雅虎合作。”

張一明道:“為了搏一個機會,賭性可真大啊!這是華爾街的打法啊!”

周不器笑了笑,“是不是從華爾街過去的財務官操盤,我就不清楚了。總之效果非常好,本來市場第二的二手車網站,短時間內瀏覽量、活躍用戶數、新增用戶數和注冊用戶數都超過了競爭對手,變成了市場第一。雖然領先的份額不高,但談判的籌碼已經到手了。”

聶才俊舉手,補充道:“當時我在美國做實習生,我知道一些情況,那是一個很瘋狂的時代,所有的資金都在搶著往矽穀湧,甚至連儘職調查都沒有。因為儘職調查太浪費時間了,錯過了機會,可能就被其他的風投機構把投資的機會搶走了。”

張一明微微一歎,“過熱的市場,錢都不當錢了。”

郭鵬飛擺擺手,打斷了他,“後來呢?融資結果怎樣?”

周不器道:“後來,這家二手車網站賭贏了,融資拿到了1.2億美元,競爭對手隻拿到了6000萬美元。乍一看,花了1000萬美元隻買到了2萬個新增用戶,太昂貴了,太不劃算了,虧大了!然而,他們利用資本市場的杠杆放大機製,讓這家公司從資本市場多拿了幾千萬美元的風投資金。這單交易,雅虎入賬了1000萬美元,看似賺了很多。對方卻入賬了1.2億美元,賺得更多。”

聶才俊點了點頭,沒覺得奇怪,“通過金融的數字遊戲賺錢,才是最快的賺錢方式。互聯網相比於傳統行業,是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傾軋。可是,跟華爾街相比,互聯網反而算實體經濟了。”

周不器手底下就有兩大私募基金,也在玩這種資本的數字遊戲,所以他很了解,道:“對,這個案子足以說明當時互聯網市場的瘋狂,在資本的熱捧之下,創造出了巨大的互聯網泡沫價值,而雅虎就是泡沫價值中最關鍵的泡泡水。”

郭鵬飛隱約感受到了,茅塞頓開地說:“雅虎的泡泡水,就是核心價值啊,這就是當時雅虎成了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公司的主要原因。”

“沒錯!”

周不器覺得他跟上了自己的思路。

孟厚坤卻沒太聽明白,皺起眉頭,“怎麼回事?說詳細點?”

郭鵬飛道:“互聯網公司要找風投,無外乎就那麼幾個評判要素,一個是創業方向,一個是團隊,一個是產品上線後的市場表現。創業方向其實好辦,矽穀從來就不缺乏創意……”

說到這裡,聶才俊舉手,獲準後在中間插了一句話,“當時的互聯網行業還不夠成熟,很多風投機構也都看不懂互聯網,完全就是湊熱鬨。很多看起來莫名其妙的創業項目,當時都能拿到融資。我記得當時就有天空互聯網的構想,投了上百億美元然後搞砸了。”

郭鵬飛笑著說:“那就更容易了,行業不成熟,隨便一個創業項目都能拿到融資。因為資本熱捧,儘職調查不夠詳細,團隊審核這一關也沒有。那麼隻剩下一個了,就是產品的市場表現。隻要市場表現好,小項目就可以很容易地變成大項目,拿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融資。”

周不器很滿意,覺得這小子很機靈,“對,就是這個思路。新產品上線,怎麼才能獲得最好的市場效果?最簡單粗暴的打法,就是做廣告。而當時的雅虎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站,最受熱捧的流量中心,當然就成了整個互聯網行業中最閃亮的那顆明珠。”

頓了一下,他接著說道:“簡單來說,其他的互聯網公司想要吹泡泡,把泡沫做大,把市值推高,就需要從雅虎這裡借泡泡水。這種核心地位,讓雅虎的市值超過了1000億美元。”

聶才俊道:“對,應該是這樣的邏輯。彆的創業項目或者互聯網公司為了吹泡泡,就需要去雅虎上做廣告。泡沫吹起來之後,拿到了融資,才有可能把產品做得更大,從而實現真正的自我商業模式。”

“嗯?”孟厚坤反應了一下,隨即睜大眼睛,“靠!這不是龐氏嗎?傳銷結構啊!!”

產品A在雅虎上打廣告,獲得用戶,拿到融資,發展自家的產品。幾輪融資過後,就要發展自己的商業模式了。

對互聯網來說,最主要的商業模式就是賣廣告,跟雅虎一樣。

廣告賣給誰?

賣給互聯網公司的產品B。

產品B沒那麼多錢直接在雅虎上打廣告,就去A上打廣告,然後獲得了流量和用戶。等產品B發展起來後,也就不能靠著融資過日子了,要想著自己賺錢,賺錢模式還是賣廣告。

把廣告賣給了產品C。

產品C發展起來之後,把廣告賣給產品D,產品D又把廣告賣給了產品E……以此類推,這就是妥妥的金字塔結構。

大概邏輯就是雅虎在最頂層,雅虎從下線A中收錢,A又從下線B中收錢,B從下線C中收錢,C從下線D中收錢,D從E中收錢……

整個產業就是不斷地向下索取,一級一級地向下尋找接盤俠。

一旦行業熱潮遇冷,最後的接盤俠沒有了,整個金字塔就會從最底層開始,層層崩潰。

D沒法從E中收錢了,D就死了;D死了,C就收不上來錢了,就會遇到現金流危機,就也可能倒閉;C倒閉了,B也危險;B危險了,A也很慘;A很慘了,雅虎也必然會遭遇市值上的大跳水。

整個行業的大蕭條就來臨了。

泡沫危機之下,全球幾萬家互聯網公司因此倒閉,越是底層死得越慘。

2000年的泡沫危機,跟2008年的次貸危機本質上其實都是一回事——接盤俠沒了。

而這種金融遊戲下的金字塔結構,一旦最後找不到接盤俠了,就會逐級向上地遭遇塌方事故,導致整個行業徹底崩潰。

孟厚坤說這是龐氏騙局,這話有點誇張,但他說這是傳銷結構,這是對的。

傳銷到底是否違法,本來就眾說紛紜。

因為現代的經濟結構本來就是傳銷結構,各行各業都差不多。蘋果體係,就是以蘋果為金字塔尖,蘋果的那些合作夥伴和供應鏈體係,就是金字塔的中下層。蘋果如此,迪士尼、可口可樂、耐克、海爾也都差不多。

這種結構很危險,所以要大力地反壟斷。

比如在礦泉水行業,應該出現10座金字塔,一旦其中的1座金字塔倒塌了,那麼這座金字塔的各個中下層級,至少還可以投靠到其他9做金字塔裡,不至於大規模的行業塌方。

要是高度壟斷了,隻有一座金字塔了,這就很麻煩,會對經濟穩定造成巨大的隱患。

互聯網太強大了,彙聚了太多的人才,不僅是國內還是國外,互聯網巨頭其實都在朝著單獨的金字塔的方向去發展。

這就非常麻煩,會存在著係統性風險。

國企壟斷其實也還好,真要是出現危機了,因為是國企,國家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拯救,就不至於讓金字塔倒塌。

可互聯網巨頭就不一樣了,這玩意體量太大,動輒幾千億美元的規模,舉國之力救起來都費勁。而且互聯網公司裡有大量的外國資本,哪有花著國家財政、納稅人的錢去拯救外資的道理?

所以從社會穩定性的角度來說,適當地去杠杆很有必要。

所謂的去杠杆,就是把泡泡吹散掉,長痛不如短痛。一旦金字塔塌方,未來就有可能會禍患無窮。

就像某地產公司,負債2萬億的時候把泡泡戳掉,很痛苦,但至少還在承受範圍之內。要是放任他們不斷地吹泡泡,不斷地製造假象,等將來負債10萬億、50萬億的時候自行崩潰,搞不好就是美國的泡沫危機、次貸危機級彆的金融危機了,全民奮鬥幾十年的財富可能都會一夜清空。

不過,這個話題太大,周不器不打算在眼下這個時候展開討論,隻是給出了一個論斷:“對,就是金字塔的傳銷結構。資本在給錢,在不斷地向這個行業輸血,就會助長行業的泡泡越來越大。隻要不是最後的接盤俠,泡泡也有價值意義。而泡沫價值的最大化,就是要站在金字塔的塔尖。”

.yetia64989/33818800.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