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7章 規模就是技術(1 / 1)

大時代之巔 荒野悲歌 5842 字 1個月前

IT領域的技術高低評判,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誰能運轉得更流暢。越流暢,性能就越好。

不過,互聯網產品跟硬件產品不太一樣。

硬件技術支撐的是一台設備,麵向對象可控;互聯網技術是線上服務,麵向的對象不可控,可能是兩三個,也可能是兩三億。

所以在評判互聯網技術高低標準,就出現了一個最至關重要的指標——規模。

拋開規模談流暢,都是耍流氓。

甚至可以做最簡單的直觀判斷,哪款產品的用戶規模大,哪款產品的技術水平就高,都不需要去探究背後的技術細節和實現的原理。

百度的用戶比Naver多,那百度的技術就更高;雅虎日本的用戶也比Naver多,那雅虎日本的技術就比Naver強。

周不器對此就做了一個簡單的小比喻,“就像做雞翅一樣。你做的雞翅很美味,可以打100分。肯德基做的雞翅味道一般般,隻能打90分。那麼問題來了,你和肯德基做雞翅的水平,到底誰高?肯德基全世界幾千家店,都能有一套標準,每次都能有90分。你做雞翅,可能今天100分了,明天發揮不好就隻有80分了。這就是規模在技術應用層麵的重要參考。”

徐百卉這下就懂了,“所以就算很多韓國人都在吹牛,說Naver使用很流暢,比百度反應還快。可技術水平其實根本不夠看。”

周不器笑了笑,“然也!”

孫莞然卻聽懂了,快速地說:“三星的產品規模和產品技術,失去了同步成長的空間。產品規模太大,產品技術太低,就很難相匹配。除非他們的技術能直接從60分跳躍到90分,可這是不可能的。”

韓國的一款爆款App,在韓國做得挺好,可實際上技術水平隻有60分,拿到了世界大舞台上,根本就不夠看,也就是一款勉強及格的產品。

然後,他又簡單地進行了解釋。

產品100萬時候,有100萬的服務水平;產品500萬時,有500萬的服務水平;產品5000萬時,互聯網服務和軟件業務的水平也早就達到5000萬了。

初代iPhone上市的時候,銷量遠超預期,賣爆了!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一款在國內火爆起來的互聯網產品,在技術層麵已經完全達標了。

後來,諾基亞也明白過來了,就投靠到微軟的陣營裡了。這些技術的問題是解決了,可品牌吸引力已經不行了,市場裡已經是iPhone和安卓機的天下了,諾基亞早已經不是世界第一了。

這樣一來,iPhone就可以很穩定,用戶體驗就會非常好。

周不器笑道:“沒錯,知道為什麼諾基亞被蘋果打敗了嗎?也有這樣的因素在。除了商業上的失誤,還有就是技術上的不足,長期存在了規模成長和技術發展不匹配的情況。”

周不器道:“如果真的推向全球市場了,那麼雅虎韓國做的是從0到60分的工作,雅虎矽穀研發中心做的卻是60分到100分的工作。這就像一個小孩子學習一樣,讓他從0分到60分,其實很容易。從60分到80分,也不算太難。可是,從80分提高到90分,就很難了。越往後越難。想從95分提高100分,彆說韓國了,連國內的互聯網水平都不太夠,就隻能去依靠矽穀。”

周不器笑笑,“對,大概是這個意思。”

諾基亞後來也推出了自家的操作係統,也想做iPhone那樣的封閉式智能手機。

“嗯?”

周大老板這不是在資敵,就寬心多了。

“那什麼重要?”

諾基亞就不行了,要麼忍受用戶的不滿,要麼就降低操作係統的複雜度和服務級彆,把優質服務變為劣質服務來符合自身技術的水平。

徐百卉若有所思地說:“所以就算三星電子收購了雅虎韓國,其實買過去的也隻是基於韓國市場5000萬人口的60分的技術。”

其中就有類似的技術因素。

走哪條路都是死。

周不器道:“對,技術核心是思路,是方向的選擇。雅虎韓國如果開發出來了某一種技術在韓國市場應用的效果不錯,想要全球化的推廣,這就需要雅虎矽穀研發中心的二次開發了。需要把5000萬的規模擴展到5億。”

她倆對三星多沒什麼好印象。

銷量太多,導致用戶規模太大,超過了既定中的蘋果可以應對的技術水平。

國內就不一樣了。

孫莞然也明白過來了,“所以雅虎韓國麵向的其實是韓國市場,很多技術的開發和產品的設計都是基於韓國的5000萬人口規模來設計的。就算做得再好,技術水平也很有限。”

這就出問題了。

賣出幾百萬台手機容易,你能在互聯網和軟件端服務好幾百萬用戶嗎?諾基亞是做通訊、半導體、硬件產品的,這是跨行進入互聯網。剛入行,就要麵對幾百萬上千萬的用戶,誰都做不到。

就算無法像穀歌、Facebook、微軟那樣有著100分的技術,可以服務全球20多億用戶。可國內的技術至少可以達到95分了,這就可以從技術層麵碾壓世界上絕大多數的IT公司了,完全擁有了跟穀歌、Facebook等矽穀巨頭相競爭的潛力。

孫莞然輕笑著說:“要是三星敢冒冒失失地就把自營的互聯網服務技術應用在三星的產品上,一定會影響產品體驗,卡頓、黑屏甚至死機。”

iPhone是從零開始做起來的,產品的規模和技術的發展是同步成長。

國內有14億人口。

三星手機成功了,因為三星很有自知之明,這種主要的互聯網的服務都是花錢去買的,07年就找上了雅虎達成了戰略合作,由雅虎來向三星的智能電視、智能手機提供互聯網服務和軟件業務的技術支持。

“做自主研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蘋果初期也遇到了這種銷量太高的難題,好在很快就解決了。畢竟蘋果位於矽穀,又有著imac和iPod的技術積累。

徐百卉見周老大嘴角微微勾起的樣子,一下就嗅到了幾分熟悉的味道。

靠!

有一種濃濃的陰謀的詭秘氣息!

周不器道:“自主研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戰略性的風險。可是,自研會加大業務性的風險。研發是個無底洞,成功了是僥幸,失敗了才是宿命。”

徐百卉似懂非懂,“這樣啊……”

沒想到,周不器還有新的說法,“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周不器接著說:“互聯網技術是一大抄,發展起來比其他那些高精尖的技術領域要容易。可是限製也明顯,技術和應用是相輔相成地提高。Naver的那些科學家水平差嗎?我相信一點都不比百度的差。之所以技術不如百度,是因為他們缺少成長的平台。國內有十幾億人,這樣一個平台給百度的工程師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提高提供了機會,讓他們要不停地去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解決問題。Naver就不行了,上限就是5000萬人,技術就封頂了。”

周不器這麼一說,徐百卉和孫莞然就安心多了。

尤其韓國把“端午祭”申遺之後,就更讓人憤慨了。

英法德日、北歐的發達國家,也都是這種情況。

這就是從技術層麵來看,隻有中國才是除美國之外能開發出世界級互聯網產品的原因,就是規模的技術限製。

這就導致初代iPhone出現了很多技術性的問題,不僅是硬件層麵,也包括了互聯網服務和軟件的方麵。

失敗的原因很多。

徐百卉又問:“可是他們不能成長嗎?從60分慢慢地提高到90分、95分、100分。”

周不器道:“這可不容易。百度現在的技術是90分,那是一點點提高上來了,從100萬用戶、500萬用戶、1000萬用戶、3000萬用戶……到現在的幾億用戶,用戶規模是慢慢提高上來的。背後的技術也是慢慢地提高,慢慢地達到了今天90分的水準。三星現在全球至少有2億用戶,至少需要90分的技術水平才能維持其互聯網服務和軟件業務的流暢運轉。”

孫莞然恍然大悟,“這樣啊!”

諾基亞的品牌太大了,當時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新機一出,那就是幾百萬、上千萬台手機的銷量。

徐百卉搖搖頭,“不明白。”

徐百卉試探著說:“周老大,你是在給三星電子設局嗎?讓他們陷入到自研的囚徒困境中去?”

周不器笑著說:“沒那麼誇張,三星那是有董事會的,有總裁辦,就算出錯了也會及時修正,不會一直昏聵下去。以三星電子的實力,在研發上損失一點,也動搖不了根基。總歸能給他們製造點麻煩。”

徐百卉就很感興趣,興致勃勃地問:“製造什麼麻煩?快說說!越麻煩越好,李在容太可惡了,你得教訓教訓他!”

周不器沒好氣的說:“我教訓他乾啥?他又沒惹我,加深合作還來不及呢!”

徐百卉笑嘻嘻的說:“表麵上加深合作,背後裡偷偷的給他下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