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先天後天(1 / 1)

李進雖然年輕,可俗話說得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家祖宗三代都是貧農,他從記事起就已經跟著父親下地務農了。

幸好自己的母親是大戶人家的婢女出身,不說是個什麼文化人,可斷文識字還是綽綽有餘的,因此生下李進時,他母親就非常重視文化教育。

也正是有他母親的原因,李進才能夠自幼打好文化根基,在加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宋應星一眼就發現了這個好苗子。

他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行都非常好,也不恃才自傲,私底下從不在背後議論評價他人,也不以自己突出的天賦自得。

這也是皇帝看重他的最重要原因,朱由校看人就保持兩個標準,要麼你有真正的本事,要麼你就平行道德高尚一點。

而李進呢,是兩個條件標準都具備的人,李進本人也知道皇帝對他寄予厚望,因此非常的刻苦努力,時常與學院的師傅相互探討。

而因為出身原因,自小受儘了壓迫和苦難,李進對於那些地主豪紳也是極度厭惡的,皇帝的對他們的各種打擊可以說是大快人心。

前不久的永不加賦,更是讓他覺得這位年紀與他相仿的皇帝是那麼的英明神武。

他這種窮苦人家出身長大的,是深知百姓的重擔和壓力啊,雖然朝廷的賦稅在曆朝來說都不算太高,可是遼響太過要命了。

他老家在江西還好,天災什麼的很少爆發,可自從他來了京師後,在了解了一下形勢以及他自己看到的民間後,才知道如今的大明有多麼的困難。

碰如此有作為,有想法,又英明果斷的皇帝,難道不是他們這些學子最大的福音嘛。

如果陛下沒有開設皇明學院,他還在江西的鄉野之中耕田勞作呢,不出意外的話,不要說來京師了,他有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江西呢。

就為了皇帝的知遇之恩,他李進也要拚儘全力的去努力一次,用自己的才能本事去造福百姓,為君分憂。

因此皇帝的憂慮,在李進這裡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院長放心,學生必然不會辜負院長厚恩的,學生也必然會報名參考科舉大試,學生要讓天下人都知道皇明學院!”

看著李進一臉的自信,朱由校也不由得放心了一點,當即表揚道:

“好,有此雄心壯誌,也不愧是朕看的人才,朕就等著你的考卷,出現在朕的禦案,朕一定會仔細檢查的!”

在王朝輔的登記下,學院一共有三名學子報了名,這已經是超乎朱由校的預料了。

畢竟這科舉可不是小事,可是關乎於他們的人生的。

但是皇帝有保證在先,就算是失敗落考了也沒事,再加他們這些人都是不超過二十歲的年輕人,性格也是比較莽的,因此頭腦一熱便參與了起來。

而朱由校來此自然不止是為了這一件事,讀書人的科舉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武舉也不能輕視。

軍科裡麵有一些勳貴子弟,勇武和膽氣方麵都是具備的,這段時間在學院的訓練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這樣天然形成的穩固班底,朱由校自然是不會錯過的,他要好好培養這些勳貴的子弟,爭取早點讓他們重新執掌軍隊的指揮權。

封建時代的權力集中,還是需要這些貴族來鞏固的,皇帝能力再怎麼強,也不可能一個人就能治理好國家民生的。

在操練場的勳貴子弟們,見到皇帝的突然駕臨,是非常意外的,當然他們是知道皇帝今日來了學院的,不過他們的潛意識都認為,沒有他們啥事。

“臣等參見陛下,恭請陛下聖安!”

“平身吧!”

“朕剛才在高台觀察了你們一會,確實是讓朕刮目相看,務必要再接再厲,把身體練紮實了,把兵法韜略學好了!”

“等到合適的時機,朕會讓你們入軍隊隨軍征戰,沙場建功的,到時希望你們不要辱沒了自家祖宗的威名和風采!”

六個勳貴子弟當即齊聲應道:

“謹遵陛下教誨!”

彆看這些人是富貴無比的勳貴,可是能入學院軍科學習訓練的,在勳貴當中也是佼佼者了,好歹也算是精心挑選的嘛。

朱由校當初之所以挑選他們進學院,是本著安撫勳貴集團的想法,讓他們不要反對或是鬨事。

可久而久之,朱由校發現自己真的是有色眼鏡帶的太重了,可以說是一棒子打死了所有人。

這些勳貴子弟,完全不像他認知中的那樣好吃懶做,貪財謀利,還有那麼一點正人君子的作風,而且也願意刻苦的學習訓練。

這讓朱由校不能理解了,曆史明亡的時候,除了少數幾家勳貴拚死抵抗,報效國家,或是自殺**殉國。

其餘大部分的勳貴家族全部都是投降了李自成的,還有不少是受了劉宗敏的嚴刑拷打,用家財換命的。

而滿清入關呢,也是一窩蜂的跪倒在多爾袞的麵前大呼大清萬歲的,完全沒有一絲的忠誠度可言,至於才能本事那更是連爛泥都不如。

而朱由校眼前的這些勳貴子弟呢,就在其中這些家族之中,其中有一些人還是發起者和參與者。

這引起了他的深思,最終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受了環境的影響,以及周圍人和市場的影響。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個膽小怕死,眼中隻有自己利益的人,他們都是隨著時間和平日所聽所見的而改變的。

這些勳貴子弟,最大的也不過才二十來歲而已,一個還沒有經曆過社會江湖險惡的年輕愣頭青。

他們現在的心思相對來說,肯定是比較單純的,至少不會整日的想著從哪裡多貪汙的錢財,在哪個地方多占幾畝好田。

也不會想著從皇帝那裡怎麼多侵占點利益和權力,就像朱純臣一般,他就想著怎麼掌握更多兵權,提高自己的地位有利於自己。

朱由校覺得,人才和忠臣這些並不是等著天賦予的,而是要掌權者或者體製內的人去培養發掘的。

這些年輕人,隻要經過他正規的教育,好好的教導培養,就不信他們還是這麼不堪。,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