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和不取(1 / 1)

朱由校剛回到乾清宮,屁股剛剛才坐熱,楊寰就拿著一張沾了猩紅鮮血的奏本前來覲見。

對此朱由校感到了一點意外,他為了廠衛的工作速度和效率能提高,在皇宮中選了一座宮殿,用作隱秘的審訊大獄。

可是就算這樣,他也才剛被錦衣衛拖走沒多久,居然查清楚了?

“稟陛下,這是那李進賢招認的供詞,還請陛下過目!”

“你這速度倒是挺快,莫非你又研究出了什麼新法子?”

跪在地上的楊寰立刻回道:

“回陛下,臣還沒開始動大刑呢,不過上了一點小菜而已,那李進賢就在那裡哭爹喊娘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跪在臣腳下求饒!”

原來那李進賢,不過是在人前強裝風骨文人而已,畢竟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是死要麵子的,活這一生就是為了個名和利。

可等他體驗到了錦衣衛的夾棍之後,什麼所謂的骨氣和麵子,哪裡還顧得上的啊,當場就將他與江南士族之間的利益關係全部說了出來。

朱由校看過之後,並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信息,因為他早已經猜到了。

這些人狼狽為奸的勾結在一起,無非就是組建黨派勢力,以此來對抗皇權以及擁護皇帝的官員。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保全他們江南士族們的利益,維護自己的地位和錢財。

“照名單拿人吧,一個也不要漏,到詔獄裡麵好好審,朕就不信,他們這些人就犯了這點勾當!”

說完他便將奏本扔在了一邊,對於文官的話,他從來都是不信分毫的。

這些隻顧自己利益的人,不把刀子架在他們脖子上,讓他們好好感受一下死亡的氣息,是不會老實說真話的。

等楊寰離去後,朱由校又召見了內閣六部的大臣,與他們共同商議,對待建奴的新態度,究竟是繼續三麵封鎖的戰略,還是暫且議和,休養生息。

“陛下,臣還是堅定朝會上的意見,絕不能議和,凡是提議和之人,臣以為此人可誅!”

王在晉可謂是主戰派的典型代表,也不算是辱沒了他這兵部尚書之職,畢竟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有此堅定的戰心,也算是一件好事。

但朱由校也知道,王在晉之所以這麼積極的主戰,就是因為要奪取平定建奴的天功。

萬曆三大征之後,大明朝軍備鬆弛,國力嚴重下滑,國土麵積更是縮小了一小半,烏斯藏都司沒了,建奴崛起。

尤其是薩爾滸的那一場慘敗,可以說把大明朝的國威和軍威徹底給打沒了,就連朝鮮都有點陽奉陰違的意思,不在像以前一樣對大明言聽計從。

在這個國家微弱之際,如果能夠有一場平定建奴的大勝,那對國家士氣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可想而知。

雖然熊廷弼打了幾場勝仗,規模也不算可是現在的遼東將士,以及一些士紳官員,還是懼怕著建奴,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而他王在晉是兵部尚書,如果真的剿滅了建奴,首功自然是他的,到時就會有各種大帽和名頭扣在他頭上,什麼力挽狂瀾啊,指揮調度有方之類的。

他能夠說服兵部的下屬官員,這麼團結的去支持他,或許也是因為被他給畫了大餅承諾。

“陛下,大司馬之言臣覺得不可取,如今我大明朝也到了精疲力儘之時,陝西、山東兩省天災人禍頻發,江南士族抗繳賦稅,國力匱乏無比!”

“再者還要分出大量錢財以及人力,去各地賑災,安撫受災的流民,長城邊上的蒙古諸部,也需要大量的物資糧食去供應,如今的大明朝,經不起一場大戰了!”

徐光啟與王在晉的思考方式,是站在不同角度和層次的,王在晉完全是隻考慮軍事方麵,加上他有私利。

而徐光啟則是真正站在一個國家的層次上去看待和考慮問題,而且他更為注重百姓民生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綜合實力等方麵。

徐光啟說完之後,王象乾、宋應星、程國祥三人當即表態支持,其餘的人則是保持著中立態度,沉默著不出聲。

王在晉聞言還想要反駁,卻被朱由校給阻止了。

“是議和還是不議和,朕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你們也不必在爭了!”

一聽皇帝已經拿定了主意,大臣們都翹首以待,迫切的想要知道,這位強勢的皇帝陛下,會不會與建奴議和。

“以朕來看,與建奴議和,是絕然不可能之事,建奴在遼東造的殺孽,當以數十萬計!”

“朕如與老奴議和,將來殯天了,朕怎麼去見曆代皇祖?怎麼去見神宗爺爺?怎麼麵對遼東數百萬受苦受難的子民?”

“死在撫順、鐵嶺、開原、薩爾滸的大明將士英魂,他們的家人,朕又該怎麼麵對?”

聽到皇帝這麼激情的言語,王在晉心中怎能不開心,皇帝如此強勢,牢牢掌握著朝中大權,自然不是他們三言兩語能打動的。

他們在朝會上,包括現在的爭執,不管是哪一方有理,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歸根結底得看皇帝的態度。

可皇帝已經明確說了,是絕對不與建奴議和的,那不議和就隻有打了,豈不正中他心?

看皇帝這麼亢奮,宋應星還想勸諫,可不等開口,朱由校後續言語就已入耳。

“可輔臣之言亦不無道理,我大明的處境比起建奴確實強不了多少,國家也支持不起一場決戰的開支糧餉!”

“因此大司馬的主戰,也是不可取的,至少在兩年之內,朕是不會集結大軍,匆匆出關!”

這一下可讓大臣們懵了,這不和也不戰,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莫非是要拖?

他們猜的不錯,朱由校想的正是拖延,他準備選個膽子大一點的,腦子靈活多變的人,前去遼東和老奴交涉。

這一招他是和黃台吉學的,曆史上的黃台吉,數次假借議和之名,拖住遼東軍隊以及朝廷的大臣和皇帝,為自己贏得了許多的戰略時間和空間。

崇禎皇帝被黃台吉這一招耍的那叫一個團團轉,每當他以為可以通過議和而暫時平息戰火之時,建州的奴兵不是打過了長城,就是包圍了關外那一座城。

這一招黃台吉可是屢試不爽,因為他已經摸透了明朝君臣的心思,還有將領們的貪生怕死,畏敵不前。

流賊也是頻頻使用這招,前腳招安,後腳就又造反了,可憐的朱由檢,連褲衩子都被騙沒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