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欺人太甚(1 / 1)

人生1984 拾寒階 12139 字 1個月前

李雲海睜開雙眼,看到陳美琳在身邊,茫然了片刻,才記起昨天晚上的事情來,揉著雙眼,笑道:“美琳,謝謝你照顧了我一個晚上。”

陳美琳羞澀的一笑,說道:“哥,你睡得沉,我也沒、沒做什麼事。”

李雲海伸了個懶腰,坐了起來。

他們剛吃過早餐,夏鵬和夏桔兄妹找了過來。

夏鵬的工廠需要擴大經營,還要擴招員工,需要一大筆資金,他想以未來的經營利潤,向李雲海貸款兩百萬。

李雲海和他隻是合作夥伴,如果產生了借貸關係,那彼此之間的關係就變成了債權人和債務人。

從道理上來說,李雲海沒有幫助他們的義務。

郭婉華道:“夏廠長,虧你想得出來,居然來找我們借錢。你也不想想,我們要是借錢給你擴大工廠,還不如自己投資建廠了呢!”

夏鵬怔忡。

郭婉華道:“所以,如果你們沒有實力和我們合作,那我們趁早另外尋找合作夥伴好了。”

“彆啊!”夏桔急道,“李老板,我們很願意和你們合作,隻不過我們要擴建工廠,急需一筆資金。你這麼有錢,就幫幫我們吧!”

郭婉華道:“有錢就要幫你們?那天底下需要幫助的人多了去了,能幫幾個啊?人是要靠自己的。”

夏桔道:“可是,我們不是彆人,我們是你們的合作夥伴。我們隻是借你們的錢,借了以後肯定會還的。”

郭婉華道:“且不說你們以後有沒有還款的能力,單說這筆兩百萬的借款,你們用什麼來擔保呢?”

夏桔道:“我們有工廠,我們以後幫你們代工,會產生利潤。”

郭婉華道:“工廠前期都是投入,你還得留下一筆資金周轉,萬一你經營不善,破產了呢?那我們找誰討要這筆借款?既然你們有工廠,可以拿工廠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我們兩家之間,隻是合作關係,你們能做就做,不能做,那就拉倒!”

夏桔看向林馨,希望她能幫忙求情。

林馨也不傻,幾百萬款子的事情,可不是自己一句話能搞定的,輕輕搖了搖頭。

該說的話,都讓郭婉華說完了,李雲海也沒有好講的,緩緩說道:“夏廠長,郭總說得在理,這件事情我幫不了你。我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如果你們無法解決資金問題,那我們的合作就隻能終止。”

夏家兄妹隻能失望的離開。

郭婉華道:“雲海,我們談合作,一定要找靠譜的、有實力的公司。最起碼也要進行一番資質的審查吧?像夏鵬這種工廠,完全就是草台班子,管理不行,資金實力也有限,不具備和我們合作的資質。”

李雲海道:“我知道,這不是想給他們一個機會嗎?至於他們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一個月以後再說。這邊的事情,交給你來管,如果他們無法解決資金問題,你另外再找一家。”

郭婉華道:“豈不是要耽誤我們的時間?”

李雲海道:“耽誤不了多久,莪們當務之急,是解決手機的配件問題。”

倪教授道:“李總,想生產手機,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要辦,那就是拿到生產牌照。但是國內現在還沒有這個牌照的準入製度。”

1998年之前,我國沒有自己的手機,手機在技術上存在高不可攀的門檻。1998年到2000年是國產手機技術的探路期。2000年之後國內手機市場爆發。

我國發放第一批手機牌照,也是在1998年。

在此之前,國內隻有洋品牌的手機。

李雲海想做手機的話,麵臨的困難比想象中還要多。

國內還沒有手機牌照一說,四海集團想生產,得先找信息產業部申請。

李雲海道:“倪教授,我們要先申請手機牌照,就算不發這個牌照,我們也得在信息產業部備案,得到許可以後,才能進行生產。”

倪教授:“這是肯定的,手機是通訊工具,不比一般的產品。”

郭婉華道:“我有個想法,要不到香江建立一家公司,專門用來生產手機?工廠可以設在國內。”

李雲海印象中,香江還真沒有什麼有名的手機品牌。

邰灣那邊,後來倒是有幾家知名的手機工廠,可惜也沒有挺到最後。

現在到香江成立手機公司,的確是一條可行之路,但今後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國內的市場十分龐大,在國貨和洋貨的爭議聲中,純國產的產品,更能獲得國人的認同。

雖然香江的產品也屬於國產,但能不能被國人接受,李雲海一點底氣也沒有。

因為他沒有參考物!

後世沒有香江的手機品牌可以讓他參考。

他隻能征求大家的意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李雲海就算擁有重生的智慧,也做不出這樣的判斷。

倪教授說道:“我們還是先問問信息產業部的意見吧?如果國內能做,那當然還是在國內搞比較好。”

蔣誌軍道:“到香江建廠,那我們的產品就是香江產品,進入內地,是需要關稅的。那我們在國內的競爭力,肯定要削弱許多。”

李雲海道:“對,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不能做出口轉內銷的事吧?”

幾年以後,國內的手機產業將達到殘酷的廝殺境地。

四海集團在國內如果缺失了最重要的成本競爭力,那拿什麼來跟彆人爭?

所以在國內成立手機公司是必須的。

這一點,大家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另外就是成立手機公司的事情。

李雲海和大家商議,決定新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生產手機。

就算四海集團上市了,這家手機公司將來也可以單獨上市。

在鵬城的考察工作告一段落。

手機配件生產廠家和批發商,都已經拿到了聯係方式,也草簽了合作意向書。

隻是合作意向,因為四海集團的手機工廠連影子都沒有呢!

注冊公司,申請牌照,建廠房,請工人,都需要時間去做。

李雲海安排倪教授跑一趟北金,向信息產業部申請手機牌照。

他也打了電話給京裡認識的人脈,希望他們幫忙。

信息產業部批準這個執照,李雲海才能做接下來的工作。

倪教授當天便從鵬城飛赴北金。

李雲海他們則回西州。

這趟鵬城之行,李雲海做了幾件大事。

一是調查了手機配件市場。

二是打擊收編了仿造工廠。

三是再次報複了趙家人!

四是成功拿下地王,將在這裡建成全亞洲第一高樓。

回到西州,林芝派車來接機。

到了家裡,林芝把他的大哥大遞給他。

李雲海拿著這個大家夥,心生感慨。

前世他當然沒有用過大哥大。

一直到後來的小靈通出來,他才用上移動電話。

看港台影視劇,看到裡麵的有錢人、社會大哥,手裡都拿著一個大哥大,當初也覺得這些人好生神氣。

這一世,他終於也在1992年用上了大哥大。

然而他心裡卻沒有太多的激動。

現在的他,早就不需要一個大哥大來襯托他的威風和霸道。

林芝卻是很高興,說道:“有了這個更是方便,不管在哪裡都可以打電話,不用到處找公用電話了。”

“好!”李雲海應了一聲。

林芝把公司副總們的大哥大號碼給了他一份。

李雲海默默的記下了沈秀蘭的號碼。

回來以後,他好好的休息了兩天。

這天,李雲海接到倪教授的來電。

倪教授到了北金以後,前往信息產業部谘詢,問企業能不能生產手機?能生產的話,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部裡的領導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因為沒有先例啊!

誰也說不清楚,手機能不能由企業生產,應該交給國企生產?還是允許四海集團這樣的私企生產?

在此之前,壓根就沒有人提出過請求。

領導做不了主,也要請示上麵。

倪教授隻能在京裡多住了兩天。

今天他才得到回信。

“李總,部裡回複說,手機沒有生產先例,但肯定也是可以生產的,不過一定要有國企的資質。”

“國企?我們四海集團,多少也算有一點國企的資質吧?”

“李總,這不能算。領導說得很清楚,要求我們找一家國企合作。”

“找什麼樣的國企?有指示嗎?”

“當然要找有電子產品生產資質的企業,要不就找通訊類的企業。”

“嗯,倪教授,你覺得此事我們要怎麼做?”

“李總,我們還是聽從部裡的安排,找國企合作吧!”

“我就怕到時產權不明確,股權存在紛爭,彼此吵起來,影響到手機品牌的命運。”

“那李總你的意思是?”

“合作可以,國企隻能參股,不能參加管理和經營。我們四海集團要持有51%以上的股份。”

“行,我找領導談一談。就怕持股超過51%這一項,部裡不一定能同意。國企隻參股,不占據最大的股份,怕是不能答應。你看這樣好不好,如果他們能同意讓我們管理和經營,他們持股51%,行不行?”

李雲海太知道做合夥生意的難處了。

親兄弟做合夥生意,都會互生嫌隙,彼此算計,反目成仇。

何況是兩家公司合作?

手機品牌做不起來還罷了,要是做起來了,隻怕後患無窮。大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能打得頭破血流。

到時,自己辛苦經營的品牌,也會因此而廢掉。

“不行,我們寧可不做,也必須占大頭股份!不然這合夥生意就做不成功,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做。”

倪教授知道老板的脾氣,是個倔強的性子,決定了的事情,八匹馬也拉不回來。

於是他說道:“那我先找領導談一談試試。”

倪教授再次找到信息產業部裡的領導談判。

領導說必須是國企占大頭股份,也就是說,必須是國企來生產。

倪教授展開三寸不爛之舌,說明我國研製國產手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今國內所有的手機,全部是國外的產品。

這等於是把整個產業的命脈,掌握在洋人手裡。

如果我們隻是小國寡民,甘於依附,不圖進取,那沒有自己的手機也無所謂,有得用就行了。

我們是大國,有十幾億人口,有龐大的市場需求,肯定不能滿足於依附洋產品。

手機是通訊工具,一旦普及開來,每個人都使用手機通話,萬一重要部門的同誌,被敵特在手機裡裝了監聽器,那得有多少機密通過手機泄漏出去?

所以我們國內必須得有自己的手機產品。

至於這款手機是姓國,還是姓私,又有什麼所謂?

四海集團是什麼樣的公司,領導心裡難道沒數嗎?

連芯片和光刻機都能生產的企業,生產手機又算得了什麼?

再者說了,有了第一款國產手機,就會有第二款國產手機,到時多批準幾家國企生產手機就行了。

領導考慮再三,又向上麵請示。

經過好幾輪的談判,領導終於批準了四海集團生產手機,也同意了李雲海提出來的條件。

四海集團將和郵電部下屬的一家央屬國企合作。

這家企業原本就是生產郵電設備產品的。

李雲海在調查了那家企業的資質後,決定合作。

雙方碰頭,洽談合作細節。

李雲海出資5100萬,國企和另外的出資人,共同出資4900萬,總出資一個億的資金,成立了一家共同控股的通訊科技公司,取名為四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後,李雲海負責公司的經營,擁有絕對的管理權,國企的股東,可以參加股東大會,也可以在股東大會上發言、提建議,但李雲海是董事長,擁有最重的話語權,也擁有一票否決權。

有了這樣的安排,李雲海才敢放心投資。

經過一番操作,四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四海科技的總部放在西州,辦公大樓就在四海中心大廈樓上。

國企那邊派了一個工作小組,常駐在西州。

手機的主要生產基地,暫時也設在四海工業園區內。

公司成立當天,李雲海舉辦了簡短而又隆重的開業慶典。

剪彩、講話、吃飯,一套流程走下來,就算完成。

國企那邊的負責人,是一個名叫王成望的中年乾部。

王成望並不是企業裡麵成長起來的乾部,而是空降過來的。

四海科技的成立,國企安排了幾個人的崗位。對委派過來的人來說,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大肥差。

能和四海集團扯上關係,就等於和財神爺打上了交道。

李雲海第一次召開股東會議。

除了李雲海和王成望,還有幾個股東。

四海集團的原始股東林小鳳,還有軍資方的代表,他們當然也要摻一股,哪怕所占的股份比例極小,但也是股東。

國企那邊有兩個股東,因為原來那家企業經過改製以後,本就有兩個不同的股東。

現在的四海科技董事會,也就是五個席位。

李雲海這邊占三席,國企那邊是兩席。

不管什麼樣的議題,李雲海肯定能占到上風。

就算出了紕漏,李雲海還有一票否決權。

第一次會議上,李雲海宣讀了公司章程,講解了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今後三個月內的工作安排。

王成望說道:“李總,其他的我都同意,但工廠為什麼要設在西州?西州並沒有任何優勢!我覺得鵬城、申城、花城、珠城等地,都好過西州。”

李雲海道:“王總的意見,我也曾經仔細的考慮過。”

王成望問道:“那為什麼不在那些地方設廠?”

李雲海道:“原因很簡單,因為四海集團的產業鏈在西州。手機裡麵的大多數零配件,最重要的零配件,也在西州。”

“難道鵬城等地沒有嗎?”

“有,但全部是進口的,或者是合資工廠生產的,出口轉內銷的,價格還是比我們自產的要高幾倍。”

“可是我們的產品是要走海運出口的,放在沿海城市,毗鄰港口,出口創彙不是更便利嗎?李總,你不能一意孤行,把工廠放在這鳥不拉屎的西州。”

李雲海愕然,問道:“王總,你是哪裡人?”

王成望道:“我是北金人。”

李雲海道:“祖籍就是北金的?”

王成望微一遲疑,說道:“我老家在東北。”

李雲海道:“你看不起西州,為什麼要來西州工作呢?你們單位沒人了嗎?非得派一個不情願的人過來?我等下就向上級建議,把你調回北金去工作!另外換一個不嫌棄西州的人過來。”

王成望怔忡,他隨便一句話,招來李雲海這麼大的怨氣!

“不是,李總,你憑什麼趕我走?我可不是你們的人!我是上級委派過來的。”

“是你自己說,西州是鳥不拉屎的地方,是你看不上眼的地方!”

“李總,我發牢騷而已,你不用這麼過激吧?”

“我們都知道,生我養我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是我的母親。是吧?如果有人罵你的母親,罵你的家鄉,你能無動於衷嗎?西州是很落後,我也可以嫌棄她這裡不好,哪裡不好,但我聽不到彆人說她的壞話!”

王成望可不是吃素的,冷哼一聲:“李總,你小題大做了吧?這算什麼?”

李雲海沉聲道:“我再聽到一次,我一定會趕你走!”

王成望猛的一拍桌子,拂袖而起:“李總,你欺人太甚!這工作沒法乾!我先回辦公室了!這會議以後再開吧!”

李雲海沉聲說道:“你走可以,以後也不用再參加股東大會了!”

王成望霍然回過頭來,驕傲的說道:“李雲海,彆人怕你,我可不怕你!我知道你對付得了趙家,但我可不是趙家人!沒他們那麼軟弱無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