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王者歸來(1 / 1)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七月與八月,周傑倫與任賢齊二人的爆火,讓倆人人氣一度直逼陳啟明等人。

大街小巷全是倆人的歌曲、海報。

仿佛在這段時間,周傑倫與任賢齊已經成為了華語樂壇的王一樣。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

時間來到九月,陳啟明為自己準備的國語唱片與英文唱片終於全部錄製完成,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開始了大量的發行宣傳。

陳啟明是誰?

這可是當前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扛鼎人物。

他的專輯宣傳規模自然是常人難以比肩的。

首先是電視上。

陳啟明先後上了七八個港台、新加坡等地的王牌綜藝節目。

然後是紙媒上。

大量的報紙將陳啟明放在了頭條封麵上,為他的新專輯造勢。

【王者歸來,陳啟明新唱片定檔九月十五】

【他還是他,陳啟明新唱片公布發行日期,歌迷沸騰】

……

除了電視與紙媒,在電台上。

從九月一日開始,陳啟明每隔四天放出了一首專輯中的歌曲進行打榜。

第一首是《請先說你好》。

這首本來不是陳啟明計劃中的歌曲不愧是未來某音的大熱歌曲。

哪怕曲風與作詞簡單,但它那朗朗上口的旋律還是深受觀眾喜歡。

歌曲一打榜,就直接空降到了寶島、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多地電台榜前十。

第二首是《浪子回頭》。

這首閩南歌在寶島一推出,便直接強勢爬到寶島電台榜第三,其他地區前十的位置。

第三首《朋友》。

這首歌無愧於陳啟明將之定義為專輯的第一主打。

一上榜,便直接空降各地區第一,成為當前這個時間段最熱門的一首歌。

隨後的《啟程》與《外灘十八號》在專輯發行前都被放到了電台進行打榜。

借助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陳啟明超強的人氣,都殺進了前十。

專輯還未正式發行,五首先行曲便強勢霸占了電台榜前十的五個席位。

這讓諸多歌手大罵陳啟明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華語樂壇是真的已經成為陳啟明的天下了。

他已經連續三四張專輯在發行前就開始屠榜了。

當然,這一次,陳啟明也不是完全沒有對手。

他這次的對手不是彆人,正是轉戰寶島以後,獲封新一代流行天後稱號的王菲。

八月,王菲發行了新唱片《浮躁》。

這張專輯一發行,便迎來了口碑銷量雙爆發。

這張專輯是八月末發行,發行以後,直接力壓了任賢齊的《還有我》,拿下了八月最後一周的電台榜第一與金曲榜第一。

任賢齊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稱他是1996年最紅的新人,堪比當年陳啟明。

如此威勢,居然被王菲力壓,這不僅讓媒體大為吃驚,就連陳啟明自己,都特意去買了一張王菲的《浮躁》來聽。

聽完這張專輯,他忍不住點頭。

王菲這張專輯的歌曲或許並不是傳唱度很廣的那一類,但如果論曲詞,這張專輯無疑是一張經典。

長久以來,大家對於流行歌手的界定無外乎“大眾創造偶像”的所謂市場催生觀點。

認為流行樂天皇的誕生,是適應聽眾導向的直接結果。

但這並非涵蓋流行歌手全部內容的絕對評判。

這一點在王菲身上體現得較為突出。王菲作為流行音樂界女歌手中的標簽人物,她的音樂軌跡清晰可循。

然而促使其成為流行樂“女皇”的,並不是因循市場的常規結果,而是銳步潮流的領軍緣由。

至少可以說,她模糊了引導聽眾與被聽眾引導之間的界限。

這使得她的音樂先人一步,從而使得受眾成為一種歌者的主動。

這一點對於一個流行歌者而言,意義重大。

在之前,王菲就以《十萬個為什麼》—《胡思亂想》—《di-dar》締造華語樂壇另類潮流。

而今年這張國語專輯《浮躁》則是更進一步,徹底完成了根源搖滾與英式搖滾的結合與蛻變。

專輯對於中文流行歌曲既定模式的顛覆,對專輯整體概念的堅持使之界碑意義明顯,甫一推出,即受業界肯定,好評如潮。

這張打著麵向國際旗號的原創國語專輯《浮躁》與以往王菲專輯龐雜的幕後創作不同,極力精簡創作製作人員。

張亞東第一次成功監製王菲全輯作品,竇唯+張亞東+王菲+cocteautwins的創作模式成功將王菲推向了顛峰。

有樂評人甚至喊出了華語樂壇男歌手陳啟明稱王,女歌手王菲稱後的說法。

這張專輯以王菲自主自在的狀態作為專輯主導概念,除去兩手作品假手他人,一首純音樂作品,其餘詞曲創作均由王菲一手包辦。

幕後編配製作上的bandsoud風格簡化一切煩瑣的的器樂鋪陳。

中文流行音樂詞作往往左右著作品的重心,《浮躁》卻刻意淡化作品中詞作的地位,僅以標題敘述歌曲情境,歌曲吟唱則用簡單重複的音節強化標題模繪的況味,於是成就了這張完全由“意識”或“潛意識”主導的概念專輯。

雖然王菲在創作形式上無限接近她男朋友竇唯的創作風格,但王菲的駕禦將京式小調的轉音融合於英倫搖滾之中,鄧麗君風格、cocteautwins、竇唯……王菲奔逸絕塵的悟性使得她能把這些深刻影響她的歌者的靈魂化合。

而cocteautwins度身創作的兩首作品在整張專輯中並為顯得突兀,反與王菲自己的創作水乳交融。

林夕與黃偉文,香港樂壇兩大詞作高手為王菲填下《分裂》與《掃興》,在文學性與意象表達上的完美結合更為專輯生色。

王菲自己的詞作,更是即興色彩濃厚的詩性作品。

今年是王菲相對較為低產的一年,整年隻推出一張專輯,一張ep,而這張《浮躁》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她出道以來最成功的唱片。

專輯充滿音樂品位與詞作意象上的興奮點,在工業化的今天,唱片一樣做到儘量少考慮唱片的商業因素,做一張反映自我的,真實的,充滿誠意的流行音樂作品,就是值得喝彩的了。

而王菲作為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流行歌手,在這張唱片中走到了商業的背麵,又獲得了慣性化的成功,這又引證了那句老話——藝術的成功歸根到底都是個人魅力的成功了。

自《十萬個為甚麼》開始,王菲每張大碟都有進步,新的音樂風格逐一出現。

經過《胡思亂想》、《討好自己》等摸索階段後,《浮躁》的推出可說是達到王菲音樂路的最高峰。

繼《誓言)和(出路》等作品後,王菲對bj搖滾情有獨鐘,可能因為監製是竇唯和張亞東的關係,整張《浮躁》的歌曲均以此為主要風格。

(墮落)可說是王菲親自創作曲詞的眾多作品中較具代表性和水準的一首。

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對愛情的執著,歌者決定與情人一起墮落,不再計較彆人怎看。

除《墮落)外,王菲還曲詞包辦創作了《無常)、《浮躁)和《末日)。其中(浮躁》隻有簡單的二十二個字,全歌以不知何解的吟唱為主要構成部份,可謂香港流行樂壇傳統音樂概念上的大突破。

其他如<想像》、(哪兒)和《野三坡》更進一步打破文字規限,以不知何解的語言為歌詞,摒棄傳統的國粵甚至英日語歌詞,以自然的聲音,毫無阻隔抒發內心最原始的感受。

改編cocteautwins的歌曲(知己知彼》曾成為不少人的談論話題,而(知己知彼》一曲的受落亦肯定了王菲的音樂品味得到聽眾的支持和認同。

放棄再單純改編cocteautwins的作品,製作這張《浮躁》時,王菲特彆請了cocteautwins為她作了兩首新曲(分裂》和《掃興》,作更進一步的音樂交流。<分裂》承襲了《知己知彼)的迷幻精神,王菲放輕的唱腔加上和聲的編排,確實達到分裂的效果。《掃興)營造的感覺雖然跟《分裂》不同,但歌詞的意境卻很相像,都是那樣的欲斷難斷,委曲求全。

大碟以《無常)拉開序幕。沒有前奏的編排,一開始便聽到王菲的聲線,唱著各樣的自然景象。

一個悠閒的畫麵,王菲卻看到這一切美麗和洽之後,那世事的無常。

一切安好的九月天,隻是缺少了煩惱,卻令王菲心浮氣躁,胡亂想像,情緒分裂而不安,整個人冷靜不下來。

整張唱片的十首作品,歌者都是處於這種不安的情緒狀態裡,而且越後部份的作品,所展現的情緒越不穩定。

不聽不看不說,王菲獨自陷入對愛情和生活的迷失裡。

明顯的《浮躁》嘗試展現一個較為精神層麵的狀態,將生活上、愛情上的點點不安感覺加以捕捉,乃王菲繼《迷路)這帶詭異味道的歌曲後另一更完整的深入精神領域的音樂作品,更是王菲曆年來最統一而完整的概念唱片。

《浮躁》不但在音樂上注入了bj搖滾的元素,更將之與北歐迷幻風格融合無間,完成這實驗性的概念創作。

王菲親自參與撰寫大部份旋律及部份歌詞,是第一張真正屬於王菲自己的作品,成功擺脫過去一切被指抄襲的風格,突破自己,也打破了香港樂壇的傳統框框。

這樣一張堪稱完美的專輯,雖然在人氣是或許比不了陳啟明。

但在口碑上,陳啟明都有些震不住。

在九月十日的一期寶島樂壇雜誌上。

主編便直接提出了陳啟明新唱片銷量或許會超越王菲,但歌曲的藝術造詣方麵會比不上王菲的說法。

陳啟明對這說法自然是不服。

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王菲這種另類歌曲的口碑是他難以擊敗的。

因此,他乾脆不去管口碑可能比不過王菲的事,開始專著於唱片的銷量。

人無完人,王菲在華語樂壇就像是影壇的王家衛。

拿一坨屎出來都有人說香。

過於計較反而會傷到自己。

所以,他乾脆不去理會這些,而是專著於銷量。

反正他陳啟明本身就是一個以銷量成就現在地位的歌手。

銷量才是他的基本盤。

如果要想追求口碑的話。

彆說一張,十張專輯的歌曲他都能搞出來。

反正樂評人的尿性都是什麼歌另類就是好歌。

他要是拿一些另類到極致的歌曲出來,保證這些樂評人會瘋狂吹捧他。

現在,他還是繼續玩銷量就是。

在他心裡,銷量才是王道。

口碑再好,銷量有我高嗎?

樂評人吹捧再多,銷量有我高嗎?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