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京山風波4(1 / 1)

獨治大明 餘人 6041 字 1個月前

京山縣城並不大,縣衙所發生的事情第一時間便傳遍了大街小巷。

“胡大牛撞石死了?怎麼會這樣?”

“你們摸摸良心說,你們當真猜不到這案子是怎麼回事嗎?”

“讀書人又怎麼樣?這些人咱們京山縣有多少惡事便是讀書人乾的!”

……

城中的百姓得知胡大牛撞死亦是唏噓不已,儘管案子是肖知縣老爺按照章程進行判處,但大家心裡卻早有了答案。

鹽行掌櫃和茶館掌櫃的證詞看似天衣無縫,但京山城隻是一個屁大點的地方,很多事情根本無法逃過群眾的眼睛。

且不說大家早已經清楚劉家謨是什麼樣的人,單從胡大牛的言行舉止來看,人家怎麼可能風餐露宿前來京山城眾目睽睽之下搶鹽傷人呢?

隻是這便是如今的世道,即便他們真的親眼看到了真相,亦得乖乖地閉嘴巴,隻能看著黎光明和肖知縣如何演一出顛倒是非黑白的荒唐大戲。

“聽說了嗎?聽說了嗎?陛下降旨了,陛下降旨了!”

正當京山城的百姓還在為胡大牛的死亡傷感之時,一個年輕力壯的男子突然像得了失心瘋般地大喊大叫地道。

“陛下剛剛下旨複起王公了!”

“王公被陛下任命為欽差,說是要王公治鹽!”

“老天有眼,陛下聖明,王公這種好官終於得到重用了!”

……

初時大家還一頭霧水,但得知王越被陛下任命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總理鹽政之時,頓時覺得天空的陰雲都像是要消散開來一般。

雖然對王越都十分陌生,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位替大明守護邊疆的大將軍,單是這個功績便足以讓他們敬重。

此次王越為胡大牛前來京山城,雖然最終未能替胡大牛爭取到公道,但這個有情有義的舉動贏得大家的更大好感。

現在得知王越被朝廷重用,而且還是要處理這害人匪淺的鹽政,當即紛紛叫好起來。

“王公要升堂重審胡大牛的案子,咱們快過去聽審吧!”

消息是接踵而至,當得知王越要開堂重審胡大牛的案子,大家再也坐不住了,當即紛紛趕往京山縣衙。

“這裡的人真多!”

“縣衙大院中容不下了,都回去吧!”

“咱們不走,哪怕在這裡聽著也好,我要看王公還胡大牛公道!”

……

京山城的百姓從四麵八方趕來,很多稍微落後的百姓壓根進不了縣衙,隻是他們並不願意離開,而是選擇留在縣衙門前廣場探聽裡麵的消息。

天空的陰雲正在變薄,東邊的天空出現了一片乳白。

京山縣衙如期升堂,重審胡大牛的案子。

事情發生了一點小插曲,王越原本想要親審此案,但按察使楊繼宗表態道:“欽差大人,要不將此案交由下官來審吧?”

王越考慮到自己身份有逾越的嫌疑,加自己替胡大牛平冤的說服力確實要差一些,便同意交由楊繼宗來審。

倒亦不需要擔心楊繼宗徇私,且不說自己就在旁邊看著,楊繼宗的官聲亦算是響徹大明,這一點官員操守還是有的。

黎光明聽到是由楊繼宗來主審,不由得暗歎了一口氣,同時給慌慌張張的肖知縣遞去一個少安毋躁的眼神。

事情的發展已經遠遠出乎他的意料,原以為王越永遠都沒有機會複起,但沒想到竟然給陛下如此重用。

現在得到皇恩的王越毅然像是一座高山,即便他是京山縣的地頭蛇,亦得乖乖地向王越匍匐在地。

“升堂!”

身穿三品官服的楊繼宗端坐在公堂,整個人彰顯著官員的那份威嚴,握起驚堂木便重重一拍道。

“威武”

公堂兩排手持水火長棍的皂班衙差用棍的一末端搗向麵前的青磚,嘴裡配合地一起喊著威武之聲。

剛剛胡大牛案子的人證再度被傳喚到公堂之,但現在形勢已經不太相同。

王越坐在左側的椅子旁聽,後麵站著四名威風凜凜的錦衣衛,看到出現的兩個證人眼睛難掩那一份殺意。

雖然胡大牛的死不能全歸咎於這兩個人證,但正是他們的偽證才讓胡大牛蒙罪,進而胡大牛被迫以撞石的方式了結自己的性命。

楊繼宗按照審案的流程再次詢問了一遍,隻是發現肖知縣的判法似乎並無不妥,便帶著幾分困惑地扭頭望向旁邊坐著的王越。

王越自然知道不能指望楊繼宗審出案件真相,便遞向自己孫子一個眼色。

王煜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當即對跪在堂中的八字胡掌櫃詢問道:“趙掌櫃,你的店裡明明隻有兩個小二,但為何有四把秤呢?”

“王公子,你不通商賈之道,所以才有此疑惑!這做買賣要考慮方方麵麵,萬一其中一把秤壞了,那麼就要關門停業了嗎?再說了,若到了年關之時,買鹽之人勢必增多,那時我亦好親自陣,所以備著多兩把秤便可防患於未然!”趙掌櫃顯得像模像樣地解釋道。

堂下的百姓初時亦覺得多備兩把秤有些古怪,但聽著趙掌櫃如此解釋,又覺得這種做是合情合理。

“本公子確實不通商賈之道,但卻能看出你並非良善!”王煜的目光落在趙掌櫃身,顯得十分肯定地道。

旁聽的黎光明當即表示不滿地道:“王公子,你雖是欽差大人的嫡孫,但無憑無據豈可如此冤枉我家鹽行的掌櫃呢?”

“王公子,你豈可如此冤枉小人!”趙掌櫃得到黎光明的庇護,亦是顯得滿腔委屈地道。

王越的眉頭微微蹙起,發現這個案子比想象中要棘手。

儘管自己已經是高高在的欽差,但若是無憑無據處置這些人的話,必定會被整個文官集團趁機收拾。

或許黎光明早已經看破這一點,知道隻要不落下把柄的話,自己即便是高高在的欽差亦是拿他無可奈何。

“本公子是不是冤枉於他,差人將店裡的秤帶來一驗便知!”王煜自然不會進行道歉認錯,當即表明態度地道。

楊繼宗不明白王煜在唱哪一出,但看到王越並沒有哼聲,當即對手下大手一揮道:“速去將鹽行的四把秤通通帶來!”

兩地離得並不遠,僅是片刻,那個隨行人員便氣籲喘喘地將四把秤帶回了公堂之。

楊繼宗當堂讓人對四把秤進行查檢,結果發現事情果真如王煜所說,其中兩把秤確實是被趙掌櫃做了手腳。

“我說早前怎麼鹽少了,敢情是克扣了啊!”

“這個趙扒皮,我就說他不會這般好心便宜賣給我!”

“我倒從來沒有跟他討價還價,買的鹽確實是足稱的!”

……

堂下圍觀的百姓看到果然有兩把秤動了手腳,想到自己吃了暗虧,當即紛紛對堂中的趙掌櫃進行指責道。

“即便鹽行的秤有了問題,那又能說明得了什麼?商人自古圖利,故太祖以商居末,此事跟案情毫無關係!”黎光明亦是沒有想到趙掌櫃中飽私囊,但仍舊進行庇護地道。

王煜並沒有搭理黎光明,走到趙掌櫃的麵前進行詢問道:“趙掌櫃,不知你跟劉家謨可有私怨?”

“沒有!”趙掌櫃當即很肯定地搖頭道。

劉家謨已經被叫到公堂之,麵對王煜的問題,同樣十分肯定地搖了搖頭。

王煜向肖知縣討要那包產生紛爭的鹽,便指著跪在地的趙掌櫃道:“商人圖利不假,這個趙掌櫃更是奸商之典範。據本公子走訪得知,凡是給足銀兩或有身份之人前來買鹽,他都會讓店小二用正常的秤售賣。隻是遇講價之人,他便會從中使詐,用另一稱短斤少兩的秤售賣!”頓了頓,他揚起手中的鹽對黎光明道:“黎大人,劉家謨是京山縣的童生,又是你的學生!若劉家謨拿的是足銀前去你家鹽行交易,敢問趙掌櫃會不會克扣於他,又敢不敢克扣呢?”

黎光明麵沉似水並不吭聲,飄忽的目光意識到問題擺離自己的控製,便是思索著如何做到全身而退。

“按著剛剛的供狀,胡大牛當時給的是二百四十文錢,所以當時是不給足額!若是此鹽當真不足稱,便證明劉家謨撒謊,此鹽並非是他所買!”楊繼宗重新梳理胡大牛的案件,顯得若有所悟地道。

王煜輕輕地點了點頭,便揚起手中的鹽袋道:“臬台大人,你隻需要差人查驗這鹽是否足稱,便可以此鹽究竟是何人所買,又是何人在這公堂之公然作偽證冤屈好人!”

聽到這一番鏗鏘有力的發言,跪在堂中的劉家謨和趙掌櫃頓時是瑟瑟發抖,連同旁邊的肖知縣都大汗淋漓。

王煜看到趙掌櫃想要開口,便是淡淡地詢問道:“趙掌櫃,莫非你又想要翻供?你跟劉家謨有私怨,所以出售給劉家謨的鹽是經扣克的嗎?”

趙掌櫃感受到周圍淩厲的目光,當即嚇得連連搖頭否認。

“且慢,即便證明這袋鹽缺斤少兩,又如何能證實胡大牛拿著二百四十文錢買鹽而遭到克扣,他早前可是聲稱自己攜帶二百五十文錢前來京山縣!”黎光明是深諳審訊之道,當即便進行製止道。

一直不哼聲的王越輕歎一聲,顯得語出驚人地道:“因為那十文錢在老夫這裡!”,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