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割草天團(1 / 1)

76年前06,西川副使劉辟割據西蜀,攻擊並俘虜了東川節度使李康,高駢的祖父高崇文奉詔平叛。劉辟不敵,便將李康送交高崇文,以示投降求和。高崇文竟以“敗軍失守”為由將李康斬首。劉辟被平定之後,高崇文加官進爵,封南平郡王,唐憲宗在鹿頭山下為高崇文刻石紀功。

所以周寶拿高崇文斬殺李康的典故說事,說這是你們高家的光榮傳統了吧,把我騙過去,鴻門宴上“哢嚓”一刀,人頭送到朝廷,汙蔑我謀反,繼而吞並我的軍隊和地盤?

當著水賊彆使狗刨。都是老中醫,彆給我開偏方。

高駢攬信大怒,再派信使隔空責罵,“你怎敢血口噴人,侮辱朝廷大臣!”

周寶回信,針鋒相對,“你我隔江而鎮,同為節度使,你是大臣,我難道隻是一個小兵?裝什麼大尾巴狼?”

幾個回合的隔空罵戰下來,二人正式翻臉。

周寶積極部署,在邊境陳兵,嚴防死守,做好了迎接高駢進攻的準備。

高駢確實想吞並鎮海軍,方法就是周寶說的那樣,鴻門宴上“哢嚓”一刀,乾淨利索,而不是興師動眾,武力吞並。

淮南軍傾巢出動的真實目的,隻是為了化解“軍府將空”的凶兆。

這一化,就是三個多月。這期間,僖宗催促高駢出兵的詔書仍然不停飛來。

於是高駢上疏,說鎮海節度使周寶、浙東觀察使劉漢宏,二人圖謀不軌,淮南軍不敢輕易離鎮,隻恐這二廝會不利於朝廷。

劉漢宏,就是先前為了不讓江陵遭草賊洗劫,而親自洗劫江陵的那位。把江陵“三光”之後,此君劫掠成癮,又率部剽掠了宋州、兗州、申州、光州等地。

朝廷下詔沿途各道派兵征剿。當時,草賊黃巢正要北渡,沙陀李克用正為禍代北,南詔還在和親問題上百般糾纏……而劉漢宏匪幫是正規軍轉業,規模雖不如黃巢草軍,戰鬥力卻爆表,各道當然無法討平。

於是劉漢宏很識趣兒地及時收手,要求招安。朝廷委任劉漢宏為宿州刺史。

一個小小的地級市市長,當然填不飽劉漢宏的胃口,於是威脅朝廷,要求升官。

朝廷無奈,繼續綏靖妥協,任命他為浙東觀察使。

高駢說留下重兵以防劉漢宏作亂,還勉強說得過去。但他汙蔑周寶,則過於牽強。

也正因高駢吃相太難看,把周寶牽扯進來,朝廷就明白了高駢是無心赴難,坐實了割據淮南的野心。

於是,朝廷一紙製書,明升暗降,剝奪了高駢的兵權,又剝奪了他鹽鐵轉運使的官職。

失去了兵權和財源,高駢惱羞成怒,上疏朝廷,大罵朝政。罵朝臣,罵皇上,罵祖宗,言辭頗為不遜。

自古罕見,臣子居然敢上疏辱罵皇上,而且還不是一封表章,是一連好幾封,刷屏罵皇上。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皇上居然不厭其煩地逐一回複,針對其不遜言辭,逐字逐句進行反駁。反罵。

大家都是文明人,還不允許朕還嘴嗎?

君臣二人,你有來言,我有去語,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創古今未有之舉。

《舊唐書不厭其煩地、大篇幅地收錄了其中的精彩內容,數千字之多,如果用A4紙打印出來的話,足足兩頁半。

就這,還隻是刪減版,隻是摘取了部分聊天記錄,估計全文的篇幅應該直逼一部中篇。

《資治通鑒在《舊唐書刪減版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做了刪減,隻保留了高駢忤逆犯上的不臣之辭,以及皇上的據理力爭。

而在《新唐書中,則將其徹底刪除。隻說高駢惱羞成怒,言辭不遜,皇上也怒了,下詔責切。算是給君臣二人都留幾分薄麵。

口水戰之後,高駢徹底拋棄了虛偽的麵紗,公開割據稱雄,不再向朝廷繳納一分錢的貢賦,更不聽從朝廷號令。

唐僖宗也對高駢徹底死了心,知道長安再也不會有淮南援軍。

鳳翔兵變,長安西麵威脅緩解;

昭義兵變,長安東麵威脅緩解;

武寧徐州兵變,平盧青州兵變,長安東麵援軍解除;

淮南高駢割據,長安南麵援軍解除……

長安城中的黃巢,又可以喘口氣了。

在黃巢眼中,無比熟悉的一幕似乎又要上演:敵人沒有對殘血的他補刀,留給他充足的時間回血補BUFF,然後一舉翻盤。

可惜這一次的劇本不是這麼編的。

王鐸返場】

高駢與朝廷公開翻臉之後,被奪了總司令都統的頭銜。其實這位總司令自從黃巢渡淮以來,一直袖手旁觀,有名無實。朝中有人接替了這個職位,這人就是宰相王鐸。

王鐸與草賊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自入蜀以來,時常在唐僖宗麵前痛哭流涕,慷慨陳詞,發誓與草賊勢不兩立,願親自掛帥,討平草賊。

特彆是高駢與唐僖宗的罵戰之後,王鐸更加扼腕痛惜,多次懇請皇上降製,批準自己的奏請。

當時,宰相盧攜已死活著也是個禍害,宰相鄭畋又遭兵變驅逐,身體欠佳,高駢也明確拒絕出兵,雖然長安四周散落著不少忠於大唐的藩鎮,但都是各自為戰,缺少一個統一的總指揮。

總指揮,未必需要具備多麼卓著的軍事才能,他可以僅作為一個精神領袖式的存在,起一個協調督導作用。所以,“總指揮”的首要必備因素是德高望重。

一般來說,這個角色需要出身名門,“我父親是某某某,我祖父是某某某,我曾祖某某……”而他自身也要有華麗的履曆,“我舊社會裡吃過糠,抗日戰爭扛過槍,解放戰爭負過傷,抗美援朝渡過江……”

這樣,才能震住這些藩鎮軍閥,才能讓他們心平氣和地接受領導。

王鐸自然就是不二人選。

於是唐僖宗降製,以宰相王鐸為剿匪總司令京城四麵諸道行營兵馬都統。

王鐸同誌二次掛帥,誓滅草賊!

國仇家恨,打草賊,王鐸同誌是用心的。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在平賊人選上做了認真的研判,不再任用有名無實的馬謖式人物。本著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王鐸進行了大膽的人事任命,組建了自己的“割草天團”:

副總司令:崔安潛。

僅此一項人事調動,足見王鐸之膽大。因為崔安潛是因為得罪了田令孜,而遭打壓。王鐸不僅重新啟用了他,而且是火箭提拔,直接成為副總司令。

再看智囊團,更堪稱當時的偶像男團:鄭昌圖、鄭畯、王摶、裴贄。

鄭昌圖,鄭從讜的堂弟;鄭畯,鄭畋的弟弟;王摶,肅宗朝宰相王璵的曾孫;裴贄,懿宗朝宰相裴坦的侄子。

我們如果再來分析的話,也不難看出王鐸同誌的膽大之處。鄭從讜正遭政治打擊,尚未從“河東疑雲”的陰霾中走出;鄭畋同樣是田令孜的打擊對象;裴坦,“牛黨”餘孽令狐綯提拔,前負罪宰相楊收的親家公。

總之,智囊團的大部分成員,或多或少都是各種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被排擠在核心權力圈之外。

在監軍宦官的任用方麵,王鐸委任楊複光為總監軍宦官。

當時朝廷內部的宦官集團中,分為兩大派係,一派是以田令孜為首的“田派”,另一派則是楊複光、楊複恭兄弟的“楊派”。重用楊複光,王鐸又得罪了田令孜。

除此之外,王鐸還啟用了周岌、王重榮、時溥、諸葛爽、王處存、李孝昌、西門思恭、拓跋思恭……

同樣很大膽,因為周岌和時溥分彆是通過“許州兵變”和“徐州兵變”殺了前節度使,取而代之的;王重榮則是先叛後降,逐前節度使而代之,算半個兵變;諸葛爽,“徐賊”底子,亦有投降黃巢的前科……

為了討伐草賊,王鐸同誌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原則,隻要你們現在可以將槍口對準黃巢,咱既往不咎。

王鐸二次掛帥,從他新組建的“割草天團”的成員名單中,可以看出他誓滅草賊的決心,務實的態度。為此,他不惜深深地得罪當紅權閹田令孜。

他堅定而務實的態度,決定了戰爭必將以王師的勝利而告終;而他得罪田令孜的行為,也為他的悲慘下場埋下了伏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