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時溥末路(1 / 1)

【時溥末路】

朱溫原以為徐州戰爭到此結束,正籌劃著收拾北麵的兗鄆二朱,忽聞變故,不由大怒,也複奏朝廷,請求朝廷收回成命,務必讓時溥滾出藩鎮圈。

在處理河東問題上,朝廷的“聖旨”如同手紙,時隔一年若再次反複不靠譜,朝廷的麵子上實在掛不住,於是派使節到汴州安撫朱溫,求朱溫給朝廷留點兒麵子。

朱溫沒有學李克用,沒有揚言率部隊去長安找天子當麵理論,他選擇了忍氣吞聲,不再逼朝廷修改詔書。

當然,並非朱溫寬大仁慈,而是徐州基本已經成了煮熟的鴨子,朱溫吞並徐州隻是時間問題。詔書的改與不改,都隻是表麵文章。那就給朝廷留點兒顏麵吧。

這麵子也不是白給的。作為交換,朝廷密許了朱溫對徐州感化軍的所有權。這是朱溫與朝廷之間的“慕尼黑協定”。

“時溥我吃定了。耶穌也留不住他,我說的!”——朱溫。

隨後,感化軍境內的濠州舉城投降,泗州舉城投降。徐州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城。

然而窮途末路的時溥不甘心就此落幕,他還要做一番垂死掙紮。

時溥繼續向兗鄆二朱告急,唇亡齒寒,我時溥的今日就是你們的明日。

朱溫分兵牽製兗鄆援軍。派長子朱友裕率十萬大軍進攻濮州。

哀兵必勝,朱友裕所部上下同心,一雪前恥,很快就攻陷了濮州。

駐防曹州的大將霍存,得到線報,說朱瑾親率兩萬大軍南下徐州。於是立刻點齊三千兵馬,與朱友裕會師,馳援徐州外圍。

時溥見兗州援軍趕到,就率軍出城攻擊汴軍,與兗州朱瑾裡應外合,夾攻朱溫。

霍存奮力拚殺,打退了兗州援軍,朱瑾率殘部逃回兗州。

霍存雖然粉碎了兗徐合兵的計劃,卻不幸在戰鬥中陣亡。

朱溫正處在痛失愛將的巨大悲痛中,一封實名檢舉信火上澆油,讓朱溫瞬間氣炸了連肝肺、銼碎口中牙。

信中被舉報的人正是朱溫的長子朱友裕,舉報人告發他戰鬥期間存在嚴重的失職行為,袖手旁觀、按兵不動,導致霍存孤軍奮戰而亡,又坐視朱瑾逃跑而不出兵攔截,由此可見朱友裕心懷二心,圖謀不軌!

舉報人:朱友恭(朱溫養子)。

朱溫暴跳如雷,下令讓龐師古接替朱友裕的指揮權(龐師古真乃實力接盤俠,先後接管朱珍、朱友裕的統帥地位),並下令逮捕朱友裕,調查審問。

陰差陽錯,快遞小哥居然誤將信件送到了朱友裕手中。

朱友裕了解爸爸的脾氣,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當即率領本部兩千騎兵,逃進深山老林,躲了起來。

手下的一名親信勸解道:“莫要驚慌,您與大帥乃親生父子,什麼樣的誤會是消除不了的?”

朱友裕搖頭歎息,“正因是親父子,我才了解老爺子的性格脾氣。被誣謀反,親兒子也必死無疑!”

難道後半輩子就要落草為寇不成?親信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我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講無妨。”

“你大爺。”

“你大爺!你再罵我一句我聽聽!”

親信急忙解釋,“我是說,您的伯父。普天之下,恐怕隻有他老人家能在老帥麵前講情,即便講不下來,也總能收留您,起碼留條活命。”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朱友裕這才恢複了些許理智,於是連夜逃回碭山老家,躲進伯父朱全昱家,把前因後果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請伯父出麵救救自己。

朱全昱歎息良久,擺明了是乾兒子離間親兒子,爭奪家產嘛,三弟怎麼這麼糊塗!一番苦苦思索之後,終於想到了突破口。

“侄兒啊,恐怕隻有一個方法能救你了。”

“請伯父指教。”

“你媽!”

“大爺,咱彆罵閒街。”

朱全昱指的是朱溫的妻子,張惠。

朱友裕這才如夢初醒,舍棄掉扈從親信,單人匹馬回汴州,負荊請罪。

朱溫怒火正盛,見朱友裕跪在庭前,便命左右上前揪住他的頭發,摁住他的脖子,下令當場砍了逆子的腦袋瓜子。

張惠大跨步跑下台階,她的動作已經慌亂地不能算“跑”,而是“滾”,堂堂節度使夫人此時顧不得體麵,連滾帶爬,搶步上前,一把摟住朱友裕,用身體擋住屠刀,哭道:“兒啊,你拋棄軍隊,舍棄貼身隨從,獨身一人歸來,足以證明你沒有二心,你爹怎麼還這麼糊塗啊!”

朱全昱也捎來了口信,樸實無華,一針見血,闡明血濃於水的道理,並對從胡人那裡興起、被藩鎮軍閥和宦官閹人發揚光大的“假子”傳統嗤之以鼻。

“老婆是彆人的好,兒子是自己的好。殺了友裕,不是對友恭最有利嗎?明擺著的事兒,乾兒子誣陷親兒子,憋著壞的搶你的遺產。你傻呀?”

朱溫這才幡然醒悟,於是就令朱友裕做許州的代理刺史,撤銷對他的一切指控。

接替朱友裕的龐師古不負眾望,攻陷了徐州城西的製高點,從此之後徐州守軍再也不能出城作戰,汴軍把徐州圍得鐵桶一般。

時溥繼續負隅頑抗,期盼出現奇跡。

長達半年的圍城攻堅戰,也讓朱溫苦於消耗,師老兵疲,漸成強弩之末。

通事官張濤給朱溫寫信,說自己掐指一算,此次出征的日子選的不吉利,故而陷入泥潭,接連折損大將,最好先撤兵,來年挑選良辰吉日,再做打算不遲。

朱溫剛要動搖,謀士敬翔急忙製止,說圍城攻堅已經數月,我們固然耗費了許多財力物力,但徐州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怎能前功儘棄?假如被將士們聽到這種諸如日子不吉利的鬼話,恐怕軍心不穩,要出大事啊!

朱溫趕緊把張濤的來信燒掉,傳令各軍:務必保持高壓態勢,不得懈怠。隨後,朱溫親率大軍,奔赴徐州城下督戰。

大帥親臨前線,汴軍士氣大振,人人奮勇,個個當先,一鼓作氣,攻克徐州外城。

時溥自知大勢已去,於是安排人把搜刮來的金銀財寶及全家老小都轉移到燕子樓,然後命人縱火,舉族自焚而死。

大唐景福二年(893)4月21日,朱溫進入徐州城,任命心腹張廷範暫代感化軍節度使,並上疏朝廷,奏請另行委派高級官員接管徐州。

讓朝廷派人接管徐州,隻是一種“忠臣”的姿態而已。前文提過,朝廷和朱溫私下達成密約,隻要朱溫給朝廷留點麵子,朝廷就會默許朱溫吃掉徐州。

朝廷兌現了諾言,不再委派高官接管徐州,而是任命張廷範為徐州武寧軍節度使。“感化軍”的前身就叫“武寧軍”,因“銀刀卒”作亂,被王式斬殺殆儘,“武寧軍”隨之被朝廷裁撤,“龐勳之亂”後重新設立,並改名為“感化軍”。如今,被朱溫吞並後,恢複舊稱“武寧軍”。

朱溫登上徐州北城門樓,凝視著北方的天空。時溥死了,兗鄆二朱的日子還長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