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焦頭爛額6(1 / 1)

王晏球乘勝北上,把前線推進到定州北部的望都,準備給契丹援軍迎頭一擊,而命張延朗退到定州以南的新樂,作為戰略縱深。然而張延朗卻一口氣撤退到更往南、更安全的鎮州,而命趙州刺史朱建豐屯駐新樂。

契丹派來了兩位重量級人物惕隱官名,慣例皇族內部事務涅裡袞亦作“特哩袞”、都統軍隊總司令查剌。二人果然犀利,直接繞開守備森嚴的望都,而跳攻後方的新樂,一舉攻克新樂,朱建豐殉國。

王都與契丹軍隊彈冠相慶,在定州會師之後,抽調五千契丹騎兵、數千定州步兵,向西麵的曲陽進發。如果能控製曲陽,那麼北麵望都的王晏球的退路就被截斷,將被定州、契丹聯軍戰略合圍。

王晏球直接撲向定州,戰前做了慷慨激昂的動員演講,說王都隻是一個輕佻狂妄的廢物,契丹則是唯利是圖的小人,雖然人數眾多卻不足畏懼。同時下了兩條臨時軍令:1,不準使用弓箭,全都用短刀,必須近身肉搏2,敢回頭看的,斬首。

彆說臨陣脫逃了,敢回頭看一眼就斬首。

這一仗,王都、契丹聯軍敗在了排兵布陣上,更被天氣神補刀。

王都契丹聯軍讓步兵在前吸引火力,拖延時間,然後騎兵在後迂回包抄,繼而前後夾攻。

王晏球命李彥卿、高行周分彆攻擊左、右兩翼,用騎兵對王都的步兵陣發起衝鋒,衝亂其陣腳,之後步兵跟進收割。騎兵衝陣的時候,全都提前遮住戰馬的眼睛,以防其畏懼不前,隨後騎士緊緊抱住馬脖子,不要求他們揮舞刀劍殺敵,隻求控馬時間達到極限,用馬匹的衝擊力衝亂步兵陣列。

涅裡袞率領五千騎兵迂回,卻遭遇大雨傾盆,河水暴漲、泛濫,王晏球趁機出擊,契丹鐵騎陷在湖澤之中,近一半被生擒,涅裡袞率殘餘騎兵往北逃竄。

幽州趙德鈞及時出兵攔截,控製了各個交通要道,截殺了往北逃散的潰軍,生擒涅裡袞等契丹將領,而散落在民間的契丹騎兵,則被飽受契丹襲擾的河北農民手持釘耙、鋤頭、木棍等群毆致死。

王都狼狽逃入定州城,閉城堅守。

王晏球隨後包圍定州,準備大長期消耗戰。然而朱弘昭、張虔釗卻給朝廷打小報告,說王晏球態度消極、意誌不堅定,玩寇不前、畏敵退縮……

張虔釗是總政委都監,屁股決定腦袋,他必須是積極的主戰派而朱弘昭則是李嗣源的親信之一,卻與安重誨相處的不融洽,而安重誨正如日中天,所以長期將他排斥在外,如今派駐前線,他的想法跟張虔釗是一樣的,就是不能主張保守,而要積極主戰,否則就會被安重誨等政敵扣上暗通賊寇、懷有二心等帽子。

古今中外,凡是主戰派,通常會被憤青們視作民族英雄,而主和派則會被斥為投降派、軟骨頭、賣國賊。

於是李嗣源命令王晏球進攻。

王晏球迫不得已,向城池高大、易守難攻的定州城發起了強攻,結果一輪試探性攻擊下來,損失三千人。從此之後,再也沒人敢提主動進攻。

王晏球派出部隊收繳義武軍境內的糧草,切斷定州城對外的一切聯絡。外無援兵,內無糧草,不出幾日,定州必然不戰自潰。

就在圍城開始後的沒幾天,城頭上忽然出現一個身穿龍袍的人,守軍高聲呼喊,讓王晏球等圍城部隊觀看,說此人乃是莊宗太子,理應是帝國的合法天子。

王都衝王晏球喊道:“此人正是先帝太子!你深受先帝厚恩,難道還無動於衷嗎?還不趕快宣誓效忠,與我共同扶保明君?”

王晏球等將領定睛一瞧,隨即“哈哈”大笑,“山寨!此人不是小得得嗎?你以為我們不認得?”

原來,這位身穿龍袍、號稱是“莊宗太子”的,是李存勖早年在河北征戰時,從戰場上撿的一個孤兒。當時李存勖看他相貌出眾、孤苦伶仃,於是同情心泛濫,就將他帶回軍中,認作養子,因他是“俘而得之”,故而小名又叫“得得”。等他長大後,李存勖給他賜名李繼陶。

李嗣源入主洛陽後,安重誨把他交給宦官段徊撫養,段徊對這個喪家犬很不待見,“許其就便”,您愛哪兒哪兒。早就心懷不軌的王都就偷偷把他接到定州,以備不時之需。現在,終於到了用他的時候,給他穿上龍袍,愣說他是莊宗李存勖的太子。

沒想到王晏球等將領都知道“得得”的始末緣由,根本不上當。再說了,即便真有“莊宗太子”,也早就被安重誨、霍彥威等人弄死了,還能留到今天?

王晏球命手下高嗓門的軍士大聲詬罵,將王都的悖逆行徑悉數列舉,然後勸道:“事已至此,搞這種小動作隻能平添笑柄。你隻有兩個選擇:出動全軍,決一死戰或者自縛雙手,出城投降。除此之外,彆無他路!”

朱弘昭、張虔釗不斷打小報告,李嗣源再次下令,讓王晏球主動進攻。

王晏球不動聲色,請送詔書的使節與他並轡而行,圍繞著定州城巡視。王晏球指著高大堅固的城牆,說道:“您自己看看,彆說有人防守了,就是一座空城,讓您搭雲梯、衝車,您能爬上去嗎?強攻真的是白白送死,倒不如將其圍困,斷絕一切糧草供應,我敢保證,他們一定發生內訌!”

使節把親眼所見的定州前線情況如實彙報給李嗣源,李嗣源這才不再催促,接受了王晏球持久戰的建議。

一個多月後,城中守軍試圖突圍,失敗後,果然發生內訌,打開城門投降王師。王都見大勢已去,舉族自焚而死。

定州被平定,王晏球、趙德鈞因功加兼侍中銜兒。

王都首級被獻於太社王都的四個兒子、一個弟弟連同突裡鐵剌父子被生擒,淩遲處死特哩袞等五十人留作親衛軍,剩餘六百多契丹俘虜全部斬首。

此前,在趙德鈞俘虜特哩袞等將領後,李嗣源給契丹寫去一封書信,大罵契丹無禮,強調兩國交往的基礎,從來沒有一個洛陽、一個定州,而契丹此番卻公然違反兩國的和平共識,悍然出兵,粗暴地乾涉內政,助長民族分裂分子的氣焰,阻撓中國統一之大業,實在可恨,活該被鋼鐵長城碰得頭破血流。

此時的契丹國主已經是耶律德光大遼第二代皇帝,遼太宗了,耶律德光低三下四地賠禮道歉,謙遜卑微地懇請李嗣源釋放戰俘,恢複舊好。

李嗣源是怎麼回應的呢?處於強勢的李嗣源當然就表現出了強勢的一麵:不僅將契丹俘虜全部誅殺,還將送信的契丹使者一並誅殺。

定州之戰,契丹沒有占到任何好處,沒有占領中原的一寸領土,反而賠進去約七千契丹精銳騎兵,奚部落酋長突裡鐵剌被殺,特哩袞、查剌等數十名將領被俘投降……

經此一戰,中原人無比自豪地記載道:

“於是時,中國之威幾於大震,而契丹少衰伏矣,自晏球始也。”新五代史

“契丹遂弱”舊五代史

而契丹人則無比惋惜地記載道:“甚悔之。”

收複定州的王晏球,在整場戰爭中,不曾屠戮一人,不靠殺人立威,而是以春秋大義感化將士王晏球與將士同甘共苦,把皇上賞賜的金銀財寶全都分給手下吃飯的時候就與將士們在一個鍋裡吃、一個桌上坐,而不開小灶、不搞“特供”對待下屬也能彬彬有禮……軍士無不歎服,皆願效死命。時論之憂將帥之略。

收複定州後,先拜為鄆州天平軍節度使,後又移鎮青州平盧軍,累功至中書令,長興三年932病逝於青州任上,享年62歲。死後追贈太尉。大破契丹、收複定州,成為王晏球的人生巔峰。

9,其他

天成元年9265月,麟州奏:指揮使張延寵作亂,焚剽市民,已殺戮訖。

7月,鎮州王建立上奏:涿州刺史劉殷肇不受代,公然拒詔,拒絕向信任刺史移交權力,已經被討平,劉殷肇及其同黨13人被折足收監。

天成三年9289月,慶州竇延琬拒詔不受代,詔邠州節度使李敬周討之。12月3日,李敬周上奏:攻陷慶州,誅殺竇延琬全族。

五代十國往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