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嶽州爭奪戰(1 / 1)

留著荊南,保持荊南的完整和獨立,就等於為南楚構築了一條戰略緩衝帶,而且高季昌是個不安分的問題兒童,時常招惹麻煩,而他每次招來麻煩,作為鄰居的南楚都可以趁火打劫、從中漁利若將其吞並,則會使南楚被四周強鄰惦記,付出重大的外交成本,得不償失。

馬殷茅塞頓開,轉怒為喜,盛讚王環。

王環為人勇悍,熟讀兵法,並且愛兵如子,深得軍心。每次作戰,都會身先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且隨身帶著金瘡藥和手術設備,每當戰鬥結束,都會讓人把傷兵抬到他的營帳前,他親自為傷兵處理傷口,塗抹藥物。

被分配到王環部下的官兵,都會相互慶賀,說:“終於到了我們願意以死效力的地方!”所以每逢作戰,王環所部皆奮勇當先,接連取得輝煌戰果。

王環前後六次大敗淮南,兩次大敗荊南,威震兩湖。

在與荊南達成和平協議後,新建國的馬殷壓製不住內心躁動的小火苗,就在王環班師的當月,就將工作重心向南遷移,轉而進攻南漢劉岩。

馬殷“老夫聊發少年狂”,東麵是強大的淮南,西麵是南詔和中央控製的兩川地區,北麵是剛剛認慫的高季昌,唯有南麵的南漢政權可以讓他宣泄青春的荷爾蒙。

劉岩自立稱帝後,一直把南楚當成自己的外圍防線,就像南楚看待荊南一樣,對馬殷是竭力討好,例如求娶了馬殷的女兒,還在稱帝後冊封其為皇後。

然而馬殷還是毫無征兆地對南漢動手。老丈人打姑爺,還用理由嘛。

南楚艦隊奮大勝荊南之餘威,初戰告捷,在賀江大勝毫無準備的南漢軍隊。

劉岩大為恐懼,第一反應就是拿出壓箱底兒的法寶周易,現起一卦,占卜吉凶,得到了“大有”之卦,意思是“天佑之,吉,無不利”。於是十分高興,宣布大赦改元,改“白龍四年”為“大有元年”,命大將蘇章率領百艘戰艦、三千弓弩手前往迎敵。

“白龍”、“大有”,僅從這兩個年號就可以窺探出南漢劉岩絕對是個有故事的男人,軍國大事先問卦簽,自創一字……他的荒唐、怪誕將在後文呈獻。南漢是一個存在感較低,卻非常有故事的奇葩,值得以專題的形式出現。

蘇章抵達賀江後,使用的戰術並不高明,是常見的套路,完美致敬了張武的“鎖峽”。事先把巨粗無比的大鐵鏈沉入江底,兩端連接上大絞盤,分彆隱藏在兩岸的河堤後麵派輕舟小艇詐敗誘敵,等敵艦進入埋伏圈後,兩岸的壯漢轉動絞盤,大鐵鏈橫亙在江麵上,使得敵艦動彈不得隨後兩岸的強弓勁弩萬箭齊發,矢石如雨,向侵略者肆意傾瀉複仇的怒火。

南楚軍隊大敗,水麵部隊全軍覆沒,地麵部隊匆忙解圍撤退。

打跑老丈人後,劉岩將蘇章提拔為封州團練使。蘇章“驍勇善戰,而行軍多合古法”,也是個文武雙全的將領,賀江一戰成名,被譽為名將。他有五個兒子,虎父無犬子,五個兒子全都“豪俠任氣”,合稱為“五郎將”。

當馬殷在封州吃了敗仗之後,他的淮南鄰居興師動眾,要來痛打落水狗了。

嶽州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既是套在荊南脖頸上的絞索,又踩住了荊淮戰略同盟關係的命根子。荊南和淮南都迫切地需要控製嶽州。

淮南方麵派出大將苗璘、王彥章與“王鐵槍”重名,非同一人率領一萬水軍,氣勢洶洶地奔赴嶽州,並向荊南高季昌發出聯合作戰請求。

馬殷派大將許德勳率戰艦一千艘,前往抵抗。

許德勳對左右說道:“淮南人是想趁我們被南漢打敗的空當,趁虛而入撈便宜的。一旦見我們大軍趕來,必然作鳥獸散,不會受到實質性損失。我們必須隱藏實力,才能給予其重創!”

於是命王環率戰艦三百艘在夜色的掩護下迂回到淮南水軍之後,切斷其歸路,製定了前後阻擊的口袋型戰術。

第二天,淮南艦隊向嶽州方向挺進,打算與荊南水軍會師,聯兵攻打嶽州。

許德勳先派輕舟誘敵,隨後出動主力艦艇迎頭夾擊,伏兵四起,淮南大敗,主將苗璘、王彥章被生擒。

淮南向南楚馬殷賠禮道歉,請求和解,歸還苗璘、王彥章。馬殷接受和解請求,命許德勳為二位手下敗將設宴餞行。

席上,許德勳對二人說道:“我們南楚雖然很小,但老一輩的創業精英還都在世,請貴國不要再打我們的主意。回告你家主人,如果真想惦記我們的話,就要有耐心,等到小馬駒們互相爭槽的時候,再惦記不遲。”

許德勳口中的“小馬駒”指的就是馬殷的兒子們。馬殷的接班人同樣沒有走出“二代魔咒”,他們的故事還將在後文一一呈現。

在這場短暫的嶽州之戰中,荊南高季昌並沒有如約出兵。因為他需要一個名分,此前他向淮南請求歸附被拒,搞得他非常被動,政治處境非常尷尬。

如今的荊南既不歸附於後唐,也不歸附於淮南,不從屬於任何政治勢力,而他又不足以自立,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社會棄兒,沒有了政治合法性。

這種境遇是十分危險的,失去法理根基的荊南,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箏,隨時都有墜落的危險。

他甚至不願看到淮南取得嶽州之戰的勝利,因為那樣的話,淮南的姿態將會更高,自己在談判桌上將沒有任何籌碼可言。所以他又怎麼可能真心幫助淮南夾攻嶽州呢?

而當淮南在嶽州失利後,荊南這個彈丸之地的價值就得以間接體現。秤砣雖小壓千斤,離了我,你淮南休想向長江中遊滲透!怎麼樣,談談吧?

高季昌再次向淮南派來使者,表示願意稱臣歸附。

這個時候的淮南,已經可以用“南吳”來表述了,因為半年前,淮南楊溥楊行密第四子正式登基稱帝,史稱“南吳”,位列“十國”之一。顯然,南吳政權是非法割據政權。關於淮南勢力的發展,我們後文會做補充。

五代十國往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