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朱友謙滅門案(1 / 1)

【朱友謙滅門案】

政治鬥爭是冷酷無情的,是伴隨著血雨腥風的,而它的殘酷性更體現在以點帶麵,拔出蘿卜帶出泥。所謂斬草除根,動輒滿門抄斬,與之親密者亦難逃牽連。往往是一人惹禍,就要搭上成百上千條性命。

滅蜀後,後唐的宦官們開啟了瘋狂的“砸鍋”模式,擴大打擊目標,完成整治清洗,使宦官勢力重新掌握主動權。

郭崇韜死後,宦官們立刻鎖定了下一個目標——河中朱友謙。

朱友謙,原名朱簡,許州人士,父祖兩代均為忠武軍下級軍官,黃巢之亂時,朱簡在澠池服役,業餘時間則在石壕附近攔路搶劫。後來也算是改邪歸正吧,在陝州節度使王珙帳下聽用,累功升至下級軍官。

王珙即王重盈之子、王重榮之侄,王家父兄子侄的性格脾氣一脈相承,刻薄寡恩、殘暴不仁,特彆是王珙,前文已經有過介紹。王重盈死後,王珙與王珂爭奪河中,即“河中遺產爭奪案”,王珙屢敗,士氣低落,軍心動搖,部將李璠發動兵變,誅殺王珙,向汴州朱溫納款歸降,隨後朱簡發動二次兵變,驅逐李璠,控製陝州後,亦向朱溫納款歸降,被朱溫表奏為陝州節度使。

河中、陝州地區是汴州與長安之間的重要走廊,因而受到了朱溫的高度重視,因此對朱簡極力拉攏,在隨後的“鳳翔之圍”中,朱簡以同姓為由,高攀朱溫為同宗長輩,朱溫遂欣然將他認作養子,編入宗籍,並改名為朱友謙。兩廂情願,各取所需。

朱溫稱帝後,封其為冀王,仍舊寵遇無比。朱溫遇弑後,朱友珪征召他進京朝覲,朱友謙恐懼不安,婉言謝絕,朱友珪於是發兵征討,朱友謙憤而投降河東。

朱友貞登基後,好言相慰,朱友謙遂絕晉歸梁。

後來,朱友謙擅自吞並同州匡國軍,並表奏其子朱令德為同州節度使,被朱友貞駁回,一怒之下,再次叛梁入晉。李存勖封他為西平王。

朱友謙攜河中之地降晉,使河東集團對後梁形成了鉗形攻勢,正是因為朱友謙在西北地區的牽製,才使得李存勖放心大膽地把主力部隊調到東部,繼而再河北、山東戰場大敗後梁。沒有朱友謙的歸附,李存勖的滅梁大業要推遲好多年。

所以在後梁滅亡後,朱友謙來洛陽朝覲,李存勖就親自為他倒酒、敬酒道:“成吾大業者,公之力也!”此後,賜朱友謙守太師、尚書令,食邑至一萬八千戶,幾乎雙王標準;更賜丹書鐵券、免死金牌,還收做養子,賜名李繼麟,編入宗籍。

在後梁,他是太祖朱溫的乾兒子,在後唐,是莊宗李存勖的乾兒子。乾兒子也分三六九等,有一些隻是收做養子,但不入宗籍,而“朱友謙”、“李繼麟”全是入宗籍的,兩朝禦兒乾殿下,頂級乾兒子。

截止到伐蜀戰爭時,他的兒子朱令德為遂州節度使、朱令錫為許州節度使,一門三節度,諸子官居刺史者六七人,身為將校者亦有五六人,恩寵之盛,無人可比。

降將出身,有著反複無常的黑暗過往,如今又身居重鎮,享受最高規格待遇……不用說,肯定是宦官、戲子等眼中的肥肉。貪得無厭的宦官戲子們對朱友謙進行無休止的索賄,以至於朱友謙供不應求。而一旦無法及時滿足宦官戲子們的胃口,就會招來威脅恐嚇。

宦官戲子們已經不再是索賄了,而是赤裸裸地敲詐勒索,凡後唐之臣皆無幸免。

朱友謙實在無法填補他們無底洞一樣的胃口,既然早晚都要得罪,乾脆長痛不如短痛,索性就一分錢也不給了。於是朱友謙把心一橫,“河中土地貧瘠,百姓困苦潦倒,恕不孝敬!”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宦官們怒了,這簡直是在挑戰宦官勢力的底線!這種敢公然破壞規矩的人必須得到嚴懲,殺一儆百!於是宦官、戲子們開始進獻讒言,詆毀朱友謙。

伐蜀大軍從洛陽向西出發,沿途先要經過河中地區,再從鳳翔折而南下。朱友謙讓自己的兒子朱令德率領本部兵馬,跟隨王師入蜀作戰。這當然令李存勖很高興。誰曾想到,這竟然會成為宦官戲子們誣告朱友謙的一大罪狀。

他們編造謠言,對李存勖說道:“王師在洛陽集結時,朱友謙以為朝廷是要用假途滅虢之計來圖他的河中,所以才趕緊起兵自衛,做好了抗旨據命的準備,後來才順水推舟,讓部隊隨王師出征的。可見他對朝廷還是心懷警惕的,是顆定時炸彈,倘若朝廷有難,必然生變,最好現在就消除這個隱患。”

郭崇韜被殺後,宦官們更是把朱友謙跟郭崇韜拴對兒,進讒言說郭崇韜與朱友謙秘密勾結,郭崇韜之所以敢在蜀地飛揚跋扈、生不臣之心,就因為有河中朱友謙的庇護,幫他阻隔王師。

消息傳到朱友謙的耳朵裡,朱友謙大為恐懼,便打算奔赴京師,親自向李存勖解釋清楚。他的幕僚竭力勸阻,說京師凶險呐,裡麵麵部宦官勢力的爪牙,您這是自投羅網,再說了,您為帝國立有大功,些許讒言,何足介意,身正不怕影子斜,謠言止於智者,過不了幾天,流言就會不攻自破的,您可千萬彆輕易去京師!

朱友謙不以為然,說我的功勞大?那郭崇韜的功勞數倍於我,連他都死於宦官之口,我還能逃脫?我隻能儘快的麵見聖上,當麵鑼、對麵鼓,親自給他解釋清楚,才能免禍。

在朱友謙看來,李存勖一直對他厚加禮遇,極力安撫,隻要他能自證清白,李存勖一定會誅殺進獻讒言者,以安撫其心。

於是,同光四年(926)正月初六,朱友謙來到洛陽朝覲。

李存勖果然熱情款待了朱友謙,好言安撫,表示自己對他非常信任,絕不可能聽信讒言,請他務必把心爛在肚子裡。每日宴飲轟趴,不在話下。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可變故就在半個月之內。

朝廷誅殺郭崇韜父子事件,登上後唐新年熱搜,天下之人無不冤之,從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無不震驚,議論紛紛。李存勖要掌握輿論民情,於是派出親信暗中偵查人們的言論,他的親信自然就是宦官嘍。

很快,宦官們傳回重要情報:鄜州保大軍節度使李存乂是郭崇韜同黨!

李存乂是李存勖的同父異母弟,同時還是郭崇韜的女婿。

當時有個叫楊千郎的“大師”,自稱通墨子之術,會驅神役鬼等法術,名噪一時。李存勖在見證了幾次奇跡之後,對楊千郎的法術深信不疑,賞賜頗豐。楊千郎與妻子出入皇宮而不受限製,寵極一時,很多需要活動關係、疏通關節的,也紛紛選擇行賄楊氏夫婦。而李存乂與李存渥等經常在楊千郎家中,與其妻多人運動(朋淫於其家)。

李存乂既是郭崇韜的女婿,由於宦官們的競爭對手楊千郎關係密切,正宜借“砸鍋”行動一網打儘。

於是,宦官奏報,說某年某月某日,李存乂到楊千郎家中飲酒,喝醉了之後,嚎啕大哭,說郭崇韜死得冤,還跟手下眾將領振臂大呼,揚言要為郭崇韜報仇……

正月二十三日,李存勖下令逮捕李存乂,軟禁在家裡,不準出門,但很快就下令將其斬首。楊千郎也一並被殺。

宦官們一石二鳥,既鏟除了郭崇韜同黨,又消滅了受賄行業的同行競爭者。

連自己的親弟弟也要猜忌、誅殺,還有誰是李存勖不會猜忌的?

戲子景進趁機對朱友謙進行神補刀,奏報李存勖,說河中地區的眼線傳回最新重要情報:朱友謙確實與郭崇韜密謀叛亂,郭崇韜死後,朱友謙又聯合李存乂謀反。

宦官們也異口同聲地勸李存勖鏟除隱患。親弟弟李存乂都能殺,非我族類的朱友謙為何值得信任?

李存勖徹底喪失了理智,就在誅殺李存乂的當天,李存勖下詔調朱友謙當滑州義成軍節度使,當天晚上就派親信朱守殷率軍將朱友謙殺害。

僅殺朱友謙是不夠的。李存勖調兵遣將,多地、多路同時動手,殺朱友謙滿門:夏魯奇奉命從洛陽出發,去河中府屠殺朱友謙全族;王思同奉命從鄭州出發到許州,誅殺許州忠武軍節度使朱令錫;宦官史彥瓊從魏州出發到澶州,誅殺澶州刺史朱建徽;在蜀地的李繼岌則奉命誅殺遂州武信軍節度使朱令德。朱令德、朱令錫、朱建徽,皆朱友謙之子。

夏魯奇奉命率軍包圍了河中府朱友謙的官邸,朱友謙的妻子張氏率領全家男女老幼二百餘口迎接,張氏對夏魯奇說道:“朱家人犯了罪,理應處死。我隻希望將軍不要牽連無辜之人。”她所說的無辜之人,就是家裡的仆人。

張氏從中挑選出婢女、奴仆一百人,請求夏魯奇不要濫殺無辜,而率領自家一百餘口慷慨赴死。夏魯奇含淚答應。

臨行前,張氏拿出來丹書鐵券、免死金牌,給夏魯奇過目,“這是皇上前年給我老公的賞賜,我一個婦道人家,不識字,不知道上麵寫的什麼,麻煩您幫我解釋解釋。”

多會說話。

夏魯奇虎目含淚,滿麵含羞帶愧,恨不能找條地縫鑽進去。誰不知道朱友謙冤枉?誰不知道郭崇韜冤枉?不是我夏魯奇跟你朱家過不去,是皇上要殺……哎!這麼齷齪肮臟的活兒,怎麼就讓我夏魯奇來做呢?

朱友謙曾經的下屬,史武等七人,如今均為刺史,也遭滅族之禍。宦官們就是要讓朱友謙“同黨”一網打儘,連根拔。

朱友謙的故事散見於前文,我在此將其梳納羅列,就比較震撼了,就可以充分理解史籍對他“向背為謀,二三其德”的評價了,蓋棺定論是“亦匪純臣”,可以說是個相當低的評價了,完全是“三姓家奴”的翻版。

雖然他劣跡斑斑,卻仍舊在後世被抬到一個較高的位置,幾乎要把他洗白成一個忠君愛國之模範帶頭人,把他打造成一個悲情英雄。

道理很簡單。是誰把他捧上天的?答曰後唐明宗——李嗣源,李存勖皇帝寶座的接班人,接班過程是兵變。

李嗣源通過兵變奪權上位,否定李存勖是政治需要,如同李存勖妖魔化後梁一樣。為了彰顯李存勖時代的黑暗,就必須強調朱友謙等人的冤。李嗣源登基後,先宣布為朱友謙等昭雪平反、恢複名譽,然後把他塑造成一個忠於後唐、忠於李存勖的肱骨老臣,把他描繪成一個堅定不移地支持後唐、形成鉗形攻勢牽製後梁的滅梁英雄。

在白門樓上,呂布還發誓要堅定不移地擁護曹操呢。

朱友謙的“堅定”主要表現在沒來得及再次背叛。

總之,隻有強調朱友謙的忠,才能凸顯李存勖的渾,才能說明李嗣源的順天應人。自李嗣源開始,整個後唐都要貫徹這種宣傳基調,取代後唐的後晉也是如此,因為後晉開國皇帝是李嗣源的女婿,也要強調自己是合法繼承了明宗李嗣源的衣缽,所以也要高舉“李嗣源偉大、光榮、正確”的政治旗幟。

宋朝開始,“李嗣源”的政治影響力已經等同於零,史官們也就沒有必要昧著良心遮遮掩掩,甚至出現了報複性反彈。此前,對朱友謙的評價是“雖然早年反複無常,但畢竟死得冤,而且是滿門抄斬,確實是慘了點兒”。

對此,宋朝的史官居然略帶冷嘲熱諷,說慘什麼呀?自己乾的啥事,心裡沒點兒B數嗎?蒼天有眼,活該!(得非鬼神害盈,而天道惡滿乎?)——《舊五代史·朱友謙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