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兩浙錢鏐2(1 / 1)

此一時,彼一時。錢鏐的綜合實力已經可以與董昌平分秋色了,難道還會繼續屈尊事於董昌麾下嗎?何況還是謀大逆的大罪,錢鏐絕不可能上賊船。不僅如此,錢鏐還要趁機舉義旗、興義師,堂而皇之地吞並董昌。

集團二號人物要推翻一號人物,勢必要承擔巨大的輿論成本、道德成本。於是錢鏐口口聲聲說董昌有恩於我,我要幫他,幫他改正錯誤。

在錢鏐的苦心經營下,終於給自己樹立“忠於舊主,知恩圖報”的人設。

淮南楊行密不願看到江淮地區由三足鼎立變成兩極分化,於是大力援助董昌,進攻錢鏐,而錢鏐更不能錯失這一良機,於是江淮地區爆發三方混戰,並最終以錢鏐的獲勝而告終。

利用董昌稱帝的機會,錢鏐統一兩浙,與楊行密並稱“江淮雙雄”。

需要強調的是,錢鏐雖然控製了兩浙地區,但鎮海軍的總部——潤州,卻被楊行密占據,錢鏐因此將鎮海軍總部遷到杭州。

相愛相殺:

隻看潤州的歸屬,就能窺探楊行密與錢鏐的關係了。一山不容二虎,錢鏐集團似乎隻有一個敵人——淮南楊行密。在錢鏐統一兩浙之後,基本停止了對外擴張,一心一意發展經濟,而所有外戰的對手始終是楊行密。

所以“江淮雙雄”的積怨是很深的。楊行密用大繩索穿銅錢,謂之“穿錢眼”,錢鏐亦以巨斧砍楊樹,謂之“斫楊頭”,雙方玩兒的不亦樂乎。

然而有意思的是,當錢鏐遭遇最大規模的內亂——“徐許之亂”時,恰恰是楊行密及時伸出援手,拉了兄弟一把。

許再思、徐綰,原為孫儒舊部,被錢鏐編入“勇武都”,二人裡應外合,攻打杭州。楊行密的部將——宣州田頵,亦有脫離楊行密之意,於是擅自發兵幫助許再思、徐綰,打算借機吞並兩浙,與舊主楊行密分庭抗禮,成為新的“江淮雙雄”。

錢鏐、楊行密高瞻遠矚,在共同的利益麵前冰釋前嫌,楊行密以不惜殺掉田頵的毅力,果斷出手,幫錢鏐平定了“徐許之亂”。

後來,楊行密集團也遭遇了最嚴重的內亂,田頵、安仁義、朱延壽叛變。同樣,錢鏐也及時伸出援手,幫楊行密平定叛亂。

政治婚姻:

錢鏐的兒子非常多,據說有三十八人,但史冊可查的隻有三十五人。這些兒子為錢鏐的“和親”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礎。

錢元瓘,娶田頵之女;

錢元璙,娶楊行密之女,是淮南集團的駙馬爺;

錢元珦,娶王審知之女,閩國駙馬爺;

錢傳璛,娶馬殷之女,南楚國駙馬爺;

錢傳瑛,後梁駙馬爺,未等公主下降而薨,未過門的駙馬爺;

錢傳珎,娶朱友貞女兒,壽春公主,後梁駙馬爺。

注意:關於這位壽春公主,《新五代史》說她嫁給了羅紹威之子羅周翰,而《吳越備史》和《十國春秋》則說是錢傳珎,而且說的有鼻子有眼,特具體,不僅有具體的時間、行程,還特意說明了護送錢傳珎迎親的伴郎團——杜建徽,杜建徽還因此被加官進爵。

《十國春秋》還記載了另一位錢氏駙馬爺:錢傳璟,說唐哀帝選錢傳璟為駙馬。據考證,這條記錄應該有誤。

總之,我們抓大放小,求同存異,錢鏐充分發揮兒子多的優勢,與周邊各位大佬結成兒女親家,以政治婚姻鞏固杭州勢力。

以與淮南楊行密的聯姻為例,這場政治聯姻之後,“江淮雙雄”之間緊張敵對的關係得以緩和,“至是,二姓通婚,兩境漸睦矣。”有詩為證:

“錢眼楊頭舊有謠,江南江北怨難消。

如今弄玉歸蕭史,龍種能諧引鳳簫。”

戰略規劃:

杭州錢鏐集團的地緣政治非常簡單,隨著淮南勢力的強勢崛起,完成了對錢鏐的半包圍,使得錢鏐集團隻有三個鄰居:淮南、福建,大海。

錢鏐的戰略規劃簡單直接:做孫權。具體的操作步驟就是奉中原正朔。無論中原王朝如何更替,大唐也罷、後梁也罷、後唐也罷,錢鏐始終向其稱臣納貢,奉中原正朔,屢次拒絕稱帝建國。

李存勖滅梁那年,錢鏐獻上了一個珍藏多年的“傳國玉璽”,據說是唐昭宗乾寧年間被境內某農民挖出來,獻給錢鏐的。錢鏐說此物非人臣所能擁有的,於是毅然決然上繳國家,獻給了“真龍天子”李存勖。

為何後梁時期不進獻?難以解釋。

總之,尊奉中原王朝,是錢鏐集團的基本國策。

當然,期間也曾自建年號,但從未稱帝。隻是利用中原王朝更迭的機會,及時進行了政治投機,獲封“吳越國王”,奉命建立“吳越國”,位列“十國”之列。

錢鏐臨終時留有著名的“十訓”,即對子孫後代的教導、約束,其中有兩條非常有代表性,基本可以視作吳越國的基本國策:

一是“奉中原正朔”,告誡子孫要量力而識時務,不要學董昌那樣稱帝,而一旦遇到真命天子,就要速速歸附;

二是“政治婚姻”,告誡子孫娶妻必須門當戶對,與帝王將相等有權勢的人家婚配,而不要貪圖美色,與“下賤人”通婚,玷汙了高貴的血統。

錢氏子孫牢牢遵循錢鏐遺訓,終於在錢弘俶(錢元瓘之子,錢鏐之孫)時,主動向大宋獻國歸附。

不管史學家們如何爭論錢弘俶“納土歸宋”,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錢氏獻國,使兩浙地區和平解放,人民免遭戰火蹂躪,也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繼續作為大宋的經濟中心,不僅為大宋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基礎,甚至可以說為南宋的偏安一隅提供了物質保障。

兩浙外交:

錢鏐的外交原則應該總結為“尊奉中原”、“光榮孤立”。其中,“尊奉中原”是末,“光榮孤立”是本,聰明的錢鏐從來不會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早在大順元年(890),朝廷敕令錢鏐攻打河東李克用,結果錢鏐以道路遙遠為由,婉言謝絕;

貞明五年(919),後梁朝廷因廣州劉岩僭越稱帝,而詔令錢鏐出師討伐,結果錢鏐“雖受命,竟不行”,嘴上答應著,身體卻很誠實;

而在同一年(919),淮南楊渭建元武義,稱大吳國皇帝。麵對淮南楊氏的僭越大逆行徑,錢鏐表示異常憤慨、義憤填膺,於是就爆發了“狼山-無錫之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