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斷腕太後3(1 / 1)

耶律阿保機死後,理應由皇太子耶律倍承繼大統。而述律平則以其年幼為名,暫時臨朝稱製,也就是以皇太後的身份端坐金鑾,以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臨朝稱製比垂簾聽政要略進一步,再往前半步,就是稱女皇了。所以述律平現在的角色是介於慈禧太後與武則天之間。

隨後,述律平攜耶律倍、文武百官陪同耶律阿保機的靈柩返京。

文武群臣、功勳貴族們一致擁護皇太子耶律倍,讓耶律倍承繼大統的呼聲甚高。述律平無論是臨朝稱製還是廢長立幼,都要麵臨很大的阻力。

一般人撞南牆,選擇回頭,而述律平的選擇是把牆推倒。在鏟除異己分子方麵,述律平終於表現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狠辣。

這一日,述律平召集了平時反對自己的契丹大貴族一百多人,這些人基本都是追隨耶律阿保機的功勳元老,在契丹內部享有極高的威望,在皇族內部事務中也有著一定的發言權,顯而易見的,他們的反對意見給述律平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麵對一百多為功勳貴族,述律平和顏悅色,說道:“諸位愛卿追隨先帝多年,勞苦功高,先帝待你們如何?”

眾人求生欲很強,當然搶著回答:“先帝待臣等恩重如山!”

“恩,好。如今先帝龍馭上賓,愛卿們思念先帝否?”

眾人求生欲很強,當然搶著回答:“甚思先帝。”

“這就對了。先帝也想你們呐。這樣吧,你們陪伴先帝去吧。”

話音剛落,兩旁邊閃出無數刀斧手,不有分手,掄刀就剁。一百多契丹大貴族眨眼之間就做了刀下之鬼。

這些大貴族的妻子們急了,集體來找述律平上訪,“你憑什麼殺我們老公?他們犯了什麼罪?”

述律平冷冷一笑,說道:“君臣一體。我的老公是你們老公的君,我就是你們的君。如今,我已經守寡了,你們怎麼能不守寡?你們不體麵,我就幫你們體麵。不用謝。”

此後,“思念先帝”就成了述律平排除異己、大開殺戒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凡有人不遵從她的意願,她就拿出這道送命題,“汝思先帝乎?”

這一招屢試不爽,滿朝文武顫顫巍巍,敢怒不敢言。

直到某一天,述律平遇到了一個硬茬子,此人就是降將出身的漢族將領趙思溫。

趙思溫,原為劉仁恭部將。李存勖征討幽州時,趙思溫與之力戰。激戰中,趙思溫的一隻眼睛被流箭所中,他扯下戰袍,擦去鮮血,不下火線,依然頑強抵抗,他的英勇頑強深深打動了李存勖。

最後,趙思溫被周德威生擒。李存勖親自為他鬆綁,將他編入麾下。從此,趙思溫轉而效力於河東集團。在隨後的夾河對峙中,趙思溫力戰後梁,屢立戰功,因功授予平州刺史,兼平、營、薊三州軍隊總指揮。在這個位置上,如果再進一步的話,就該是團練使、節度使的大官了。

然而在923年,契丹“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機次子)掛帥南侵,攻克平州,俘虜趙思溫。從此之後,趙思溫為契丹效力。

攻打渤海國的時候,趙思溫舍生忘死,身負重傷。戰後,耶律阿保機親自為他塗抹藥膏。

就是這樣一位剛剛歸順契丹沒幾年的漢族降將,不知如何得罪了述律平。述律平同樣把這道送命題擺在趙思溫麵前,“汝思先帝乎?”

見慣了生死的趙思溫豁出去了,突然回懟道:“與先帝最親密的人,莫過於您了。先帝走了,您就不思念先帝嗎?您就不去陪伴先帝嗎?您若去,臣自然緊隨其後。”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大家既驚詫於趙思溫的膽大包天,居然敢這麼跟述律平說話,同時也樂得頭排吃瓜,要看述律平如何應對。趙思溫也算是幫大家出了一口惡氣。

述律平也被趙思溫當場噎住,一時語塞。

在一陣短暫的靜默之後,述律平緩緩說道:“愛卿所言極是。我理應帶頭去陪伴先帝。隻是皇子尚且年幼,主少國疑,我不放心呐……”

群臣心中竊笑,臉上難掩鄙夷與不屑。可接下來述律平的做法,卻震懾了所有人:

“不過……如果無所表示的話,倒引得眾人議論,誹謗我搞雙標,不足以服眾啊。這樣吧——”述律平抽出肋下佩刀,說時遲、那時快,手起刀落,就把自己的一隻手剁了下來。自斷手腕,述律平麵不改色心不跳,連眼睛都不帶眨的,好像砍的不是自己一樣。

在眾人驚愕的眼神中,述律平拿起自己的這隻斷手,“就讓這隻手先去陪伴先帝吧。等皇子長大成人,足以親政的時候,我自然會去陪伴先帝。”

她的這隻斷手就與耶律阿保機的靈柩一同下葬。

從此之後,滿朝文武再也無人敢反對述律平。述律平也贏得了“斷腕太後”的外號。

狠人就是狠人,殺彆人不算本事,有本事一邊割自己的肉,一邊與人談笑風生。

《遼史》當然要美化一下她,對她自斷手腕的這段故事描述為“(耶律阿保機)及葬,欲以身殉,親戚百官力諫,因斷右腕納於柩。”

通過使用“思念先帝否”的送命題和自斷手腕的壯舉,述律平清除了異己分子,滿朝文武、契丹貴族再也無人敢挑戰述律平的權威。

契丹的最高權力機構由述律平一手掌控,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她深知“臨朝稱製”所帶來的嚴重危害,她也沒有要學武則天的意思,終歸還是要讓兒子繼統的。

然而她卻非常反對長子耶律倍繼統,一心要讓次子耶律德光承繼大統。顯然,目前的大遼國境內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述律太後廢長立幼了,事實上她也成功地廢長立幼,以次子耶律德光承繼大統。

在述律太後的強勢乾涉下,大遼國完成了最高權力的轉移。然而史學界對於這次廢長立幼的做法卻是爭議頗大,褒貶不一。

看似平靜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政治危機,暗藏多個隱患,甚至在若乾年後險些引起一場內戰。

手心手背都是肉,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皆是述律太後的親生兒子,為何智謀廣遠、頗有心計的述律太後非要廢長立幼,執意要讓次子即位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