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安重誨的末日3(1 / 1)

石敬瑭雖為總司令,卻是堅定的“主和派”,從一開始就反對出兵,如今又在劍門關逡巡不前,很容易被扣上消極怠戰、玩寇不前、養寇自重的大帽子。所以他對安重誨的突然到訪十分抵觸,因此接連疾馳飛奏,誇大前線所麵臨的困難,極力勸李嗣源收兵罷戰。

安重誨離開京師後,中央就成了“後宮宦官同盟”的天下,王德妃、孟漢瓊等聯合朝中的安重誨政敵,在朝廷內部發力,石敬瑭則在外部配合,兩大勢力裡應外合,不遺餘力地唱衰兩川之戰,詆毀安重誨。

在這種情況下,李嗣源終於產生了動搖,開始考慮從兩川泥潭中抽身,於是主動釋放了扣押在夔州的一千五百西川兵,向西川孟知祥示好,如前文所述。

安重誨知道自己一旦離開京城,必然會遭受朝內朝外的雙重打擊,所以必須以最快的時間抵達劍門關,幫助石敬瑭打一場勝仗,扭轉不利的戰局。他日夜兼程,抵達了鳳翔。

此前的鳳翔節度使一直是李茂貞之子李繼曮,兩川戰爭開始前,李嗣源將李繼曮移鎮到汴州宣武軍,而讓親信朱弘昭坐鎮鳳翔。這波操作很可能是對李繼曮的忠誠度有所顧慮,鳳翔作為中原與兩川的陸路連接點,戰略地位至關重要。

作為李嗣源的從龍嫡係,朱弘昭此前也一直遭受安重誨的打壓排擠,直至出任東川節度副使,後又逃回中央。回到中央後,如喪家之犬的朱弘昭很精明地跪舔安重誨,在安重誨與王建立在朝中互掐時,朱弘昭堅定地支持安重誨。

從那以後,安重誨也逐漸轉變了對待朱弘昭的態度,開始把他當做自己的黨羽,予以提拔重用,直至把他扶上鳳翔節度使的高位。

這次,安重誨風塵仆仆地來到鳳翔地麵,朱弘昭親自出城迎接,在安重誨的馬前跪下,跪迎安重誨蒞臨指導工作。

當天晚上,朱弘昭請安重誨光臨寒舍,並引到內室,妻子兒女全都圍繞在安重誨身邊,給他磕頭請安,一家人畢恭畢敬,端上最好的酒、最好的菜,熱情招待提拔自己的恩人。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安重誨被政治鬥爭搞得焦頭爛額,十分狼狽,此番西行,如同落難一般,朱弘昭的這番恭敬謹慎使安重誨非常感動。

感動之餘,安重誨忍不住嚎啕大哭,對朱弘昭說了幾句掏心窩子的話,“朝裡的奸臣對我一再陷害,窮追不舍,我無法招架,幾乎命懸一線。幸虧皇上明察秋毫,不為所動,這才保住了一家人的性命。”

二人感慨唏噓,邊哭邊喝。

短暫的休整之後,安重誨再次趕路,他時間寶貴,耽誤不起。

朱弘昭又是畢恭畢敬地將安重誨送上路。

安重誨前腳剛走,朱弘昭後腳就寫了兩封書信,一封飛奏朝廷,說安重誨滿腹怨言,對朝廷、對陛下口出惡言,不能派去前線,否則他會奪石敬瑭的兵權,後果不堪設想另一封快馬加鞭送往劍門關,給石敬瑭,信上的信息更加令人膽寒:安重誨行動乖張,隻恐前線將士心懷恐懼猜忌,最好迎頭攔阻,以免誘發兵變!

石敬瑭收到密信,大為驚恐,急忙上疏,說前線將士聽說安重誨前來督戰後,惶恐不安,大軍隨時有失控的危險,請陛下立刻命他返回京師,千萬彆來前線!

而在中央的宦官孟漢瓊也抓住這次機會,指責安重誨的種種過失。

中央、地方、前線,三方“反安”勢力聯合發力,李嗣源終於頂不住壓力,下詔命令安重誨取消原計劃,立刻回京。

安重誨在半路三泉接到了詔書,於是立刻調轉馬頭,原路返回。

三泉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李存勖的滅蜀之戰,從開始到結束,雙方僅僅打了一場小規模戰役,地點就是三泉。如今,策動對蜀戰爭的安重誨,也是在此折返。三泉成為兩次川蜀戰爭的轉折點。

當安重誨途徑鳳翔時,朱弘昭卻一改舔狗的嘴臉,直接拒絕他入城。安重誨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急忙騎馬向東狂奔。

還沒等他趕回京師,就受到了一條最新指令:經組織上認真研究,現決定,以樞密院使、守太尉、兼中書令安重誨同誌,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充河中節度使,進封沂國公。

敲黑板,劃重點:樞密使改河中節度使。

安重誨不用來中央了,直接去河中赴任。

這是個更加危險的信號,離開了中央朝廷,安重誨在遭受政敵的攻擊時,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好比在擂台上,即便對手強大,拳手起碼還能奮力拚殺,雖死猶榮,而現在,安重誨等於被捆住手腳、蒙上雙眼,任由對手毆打。

宰相趙鳳幫安重誨說情,對李嗣源說安重誨追隨陛下幾十年,忠心可鑒,隻是因性格粗魯,做事魯莽,而遭人陷害,陛下如果坐視不管,那麼安重誨很快就會蒙冤死去。

李嗣源認為趙鳳是因受安重誨提拔而對他偏袒,心生不快。三言兩語將他搪塞過去。

王德妃和宦官孟漢瓊為了爭奪安重誨的權力,而對他施以迫害石敬瑭為了洗脫自己的敗軍指責,也要甩鍋給安重誨兩麵三刀的朱弘昭為了從政治鬥爭中討一碗殘羹冷炙,也對安重誨落井下石李從珂為了保命,也要加入“反安”同盟其他受過安重誨排擠的人,也要痛打落水狗,出一口惡氣……

現在的安重誨,比以往所有的失勢權臣都要淒慘,幾乎是一夜之間,朝廷內外全是要置他於死地的人,他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政治圈的團結,淪為全民公敵。

安重誨在中央朝廷有朋友嗎?馮道、趙鳳?

不。馮道、趙鳳雖然曾多次幫安重誨說話,甚至被安重誨當成鳥槍,但他們不是“安黨”,他們不屬於任何政治派係。他們的信仰是忠君愛國,他們正直憨厚,清高傲嬌,他們對事不對人,雖然受到安重誨的提拔,但不會因此喪失信仰。他們從不跪舔權勢,也不畏強權,當然也不會落井下石。

之前幫安重誨開脫,是因為那真的是誣陷誹謗,他們維護的不是安重誨,而是正義和法度。

在多股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安重誨在劫難逃。,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