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雞蹤橋之役2(1 / 1)

雞蹤橋之役2

雖然東川軍的右翼指揮官陣前倒戈,出賣情報,但東川依舊在開局的時候表現搶眼,對西川呈現出了碾壓優勢。

在雞蹤橋布防第一道防線的西川將領毛重威、李瑭,全都陣亡趙廷隱接連發動了三次反攻,全都失敗副總指揮侯弘實也被迫節節後退……西川兵麵臨全線崩潰的危險。

孟知祥登上高崗,眼看西川節節敗退,心中無比焦慮,臉上帶著驚恐之色,但他依然強裝鎮定,因為他還有第二梯隊,而董璋則是強弩之末,如同開了大招的鎧,八秒真男人。

孟知祥動用了他最後的底牌,馬鞭向後方揮舞。

壓陣的張公鐸望見,立刻率軍加入戰鬥。這支以逸待勞的部隊如同吹入火爐的新鮮空氣。他們元氣滿滿,鬥誌高昂,精神飽滿,呐喊聲驚天動地,隨著一聲令下,果斷衝上雞蹤橋。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八秒真男人”的東川兵秒慫,一萬多人被殺,總指揮官元璝、副指揮董光演等八十多名高級軍官被俘,戰馬五百餘匹被俘。

麵對突如其來的驚天逆轉,董璋情緒崩潰,頓足捶胸道:“親軍死儘,我還依靠什麼?”隨後率領幾名貼身騎兵向漢州方向逃去,將殘餘部隊棄之不顧。

被拋棄的東川殘部尚有七千餘眾,見董璋逃走,七千多人集體投降先前被俘的西川將領潘仁嗣也被救回。

孟知祥率領部隊追擊董璋,追到漢州西南的五侯津。負責斷後的東川將領投降。西川順利進入漢州。

孟知祥下令全力搜捕董璋,結果西川兵士全都忙著爭搶東川的甲杖輜重。董璋借著混亂成功逃走。

趙廷隱率軍赤水,又接收了三千東川降卒。

東川董璋詮釋了什麼叫一潰千裡。

當晚,孟知祥又使用了最擅長的技能:寫文章。

命李昊起草,大意是向東川人民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千錯萬錯,都是董璋一個人的錯,東川百姓大可不必驚慌同時也給董璋寫了一封信,向他表示慰問,並說自己打算親自去梓州拜訪他,“詢負約之由,請見伐之罪”,把滅國說得如此大義凜然。

次日,孟知祥與趙廷隱在赤水會師,隨後,孟知祥返回成都,命趙廷隱對東川完成最後一擊。

董璋逃回梓州,肩輿入城。王暉出城迎接,掃視一眼狼狽落魄的董璋,驚問道:“大帥率領東川全部精銳傾巢出動,如今……怎麼就回來不到十個人,發生了什麼?”

董璋泣涕不能答。回到府衙後,正要乾飯話說董璋這胸懷真夠寬廣的,這時候居然還有心思吃飯,王暉跟牙內都虞候董延浩董璋之侄率領三百武士,呐喊著衝進來,發動了兵變。

董璋急忙帶著妻子兒女登上城樓躲避。

在雞蹤橋大潰敗時,董璋就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了,於是就讓自己的兒子董光嗣投降西川,以為董家留下香火。董光嗣哭道:“自古以來,豈有父殺而求生者乎?寧願與父同死!”於是就跟董璋一起逃回梓州。

如今,東川內部果然出了叛徒,危急時刻,董光嗣懸梁自儘。

董璋顧不得悲痛,奮力跑到北門城門樓上,呼喊指揮官潘稠,平叛護駕。

潘稠答應著,呼叫了十幾名貼身勇士,跑上城門樓,一刀砍下董璋的人頭,又割下董光嗣的人頭,一起交給了王暉。

王暉隨即向西川獻城投降。

趙廷隱接管梓州,封存府庫,等候孟知祥李肇則在這時才將東川信使斬殺,奏報孟知祥,表明自己“抗爭到底”的決心。

王暉,初事王建,累有戰功,王宗衍即位後,官至集州刺史。

集州沒有水源,全靠外界補給輸送,恰逢李茂貞攻打集州,將集州包圍,斷絕水道。王暉焦慮萬分,隻能求神拜佛,祈求出現奇跡,當晚,王暉就做了一個夢,夢到一位老人對他說,監獄底下有靈泉。王暉猛然驚醒,隨後就在夢中神人指示的地方挖掘,果然挖出一眼泉水。

次日,鳳翔兵認為集州無水,必然坐以待斃,滿懷信心地等待接受集州投降。王暉命人把新鮮的泉水挑上城牆,然後向城下儘情拋灑,向鳳翔兵展示。鳳翔兵大驚,如意算盤落空,隨即解除包圍撤退。

王暉累功升至秦州節度使。前蜀滅亡後,王暉歸順後唐,被任命為陵州刺史。

董璋初議進攻西川時,諸將紛紛讚同,唯獨王暉勸阻。董璋不聽,以致今日之敗。

王暉見董璋失勢,遂發動兵變,斬殺董璋,向西川獻城投降。

至此,西川憑借“雞蹤橋之役”的勝利,一口氣拿下東川全境。

起初,兩川交惡,互不往來,直至董璋因受朝廷威脅而主動向孟知祥示好,請求聯姻結盟。孟知祥起初並不想答應,謀士趙季良為他分析利害,勸他接受,隨後孟知祥命趙季良作為結盟特使出訪東川。

趙季良與董璋也是舊相識,有托妻獻子的交情。此番兩川能夠順利結盟,也多虧了趙季良的撮合,所以董璋對老朋友趙季良充滿感激,逐漸放鬆了警惕,推杯換盞之間,互訴衷腸。趙季良騙取董璋的信任後,也假意推心置腹,套出不少董璋的心裡話。

史籍記載,趙季良“詐陳衷素”,而董璋則是“儘磬血誠”。董璋敗給了這個渣男。

回到西川後,孟知祥問他有沒有刺探到董璋的戰略意圖,趙季良如實彙報,為曆史留下了一段對董璋最貼切、最露骨的評價:

“董公為人,豺狼之聲,狗鼠之行,卒征暴斂,好殺惡生其誌剛強,不量人事用兵好勝,不達天時。”

隨後,趙季良對自己的“三十二字評語”做了逐一解釋:

“豺狼常有野心,狗鼠亦無定度。卒征暴斂,老百姓事急則逃好殺惡生,物極必反手下部將策動兵變、叛亂至於其用兵之法嘛,所謂強良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莽夫何足懼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