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河東獅吼2(1 / 1)

【忻州萬歲烏龍案】

石敬瑭是討債行業的祖師爺,他才不會理會河北人民的死活,既然朝廷下了詔令,就要依法討債,派出軍隊武力催逼。河北百姓苦不堪言,大量百姓拋棄土地,背井離鄉,成為流民、難民。

“逃潰者甚眾……由是生靈谘怨。”

就在這年(清泰二年,935)的六月底、七月初,出事了,出大事了。

當時,石敬瑭屯兵於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朝廷派使節押運來一批夏季軍裝,傳詔撫諭。士兵們很高興,於是高呼萬歲。

那個時候,人們在極度亢奮的時候,就喜歡高呼萬歲來宣泄情緒,表達喜悅激動之情,史書中也常見“山呼萬歲”之類的描述。這裡的“萬歲”隻是表達情緒,類似於80後們喊“歐耶”,00後們喊“奧利給”。

然而“萬歲”還有另一個特殊的意思,就是對皇上的尊稱。

當士兵們山呼萬歲的時候,石敬瑭的臉都嚇白了,“小子們,你們這是害我啊!”趕緊找幕僚商量對策。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幕僚段希堯建議他把帶頭的軍士殺掉,隻有這樣才能向李從珂證明自己的清白與忠誠。

無毒不丈夫。石敬瑭命親信愛將劉知遠斬殺了以李暉為首的三十六名將士,隨後奏報朝廷,說是李暉等人聚眾喧噪,遽呼萬歲者數四,故而斬首示眾。

李暉當時是團長,“挾馬都指揮使”,另外三十五人應該是他的副官及下屬將領,連排級軍官。石敬瑭的這次投資還是很舍本的。效果如何呢?

李從珂非但沒有相信石敬瑭的忠心,反而對他更加猜忌,“益疑之”。

“忻州萬歲烏龍案”過去剛剛半年,李從珂與石敬瑭之間便再次產生了嚴重的誤會。

清泰三年(936)正月,李從珂過生日(千春節),在宮中大擺宴席,文武百官、公卿貴胄全部道喜祝壽。

李從珂有個臭毛病,醉酒失態。曾在醉酒後毆打過安重誨,與房知溫持刀對峙。這一次,他又在醉酒之後做了一件蠢事。

石敬瑭的妻子也在現場,這位公主的表情與周圍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包括李從珂在內,五代的君王基本都是武夫出身,沒文化、沒教養,寵信之近臣也多為與其沆瀣一氣之徒,我們可以試著猜測一下,明宗李嗣源的這位公主是不太喜歡這種場合的,聽著李從珂等大老粗們醉醺醺地吹牛皮,渾身不自在。

再有,李從珂隻是跟她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乾哥哥,歲數相差也很大,是個大叔級彆的哥哥,而他逼死的可是自己的親兄弟李從厚,奪的是父親的江山基業,白眼狼。也許公主心裡對李從珂多多少少也存在抵觸。

最後,李從珂猜忌自己的老公石敬瑭,巴不得石敬瑭立刻就死。公主真的不願在這裡多待一分鐘。

公主舉起酒杯,像完成任務一樣,僵硬地給李從珂敬了一杯酒,然後如釋重負,起身告辭,要趕緊回太原府。

她看李從珂不爽,李從珂看她更不爽,越看越像反革命分子。於是,李從珂借著酒力,對公主說道:“爾歸心甚急,欲與石郎反耶?”

需要注意的是,這文縐縐地應該不是李從珂的原話,而隻是他的原意。史官自帶文言濾鏡,除非是詔、製、令等原文抄錄,一般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書麵化”處理,這也是不同史書對相同事件中的人物對話的記載出現細微偏差的原因。

例如安重誨曾說“恨不除潞王”,很多史料都采納了這段記載,讓安重誨“說”了類似的話,雖然文字略有不同,但都保留了對李從珂使用“潞王”這個稱呼。實際上,安重誨死了兩年之後,李從珂才被封為“潞王”。

也就是說,安重誨絕對不可能親口以“潞王”代指李從珂。所以“潞王”就是後世史官自帶的濾鏡。

在這次生日宴會上,酒醉失態的李從珂應該同樣隻是表達了“爾歸心甚急,欲與石郎反耶”的意思,但按照李從珂的一貫尿性,他的原話應該比這個粗俗,汙言穢語請自行腦補。

總之,當著文武百官、公卿貴胄的麵,李從珂狠狠奚落了公主一番。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簡直是奇恥大辱,公主哭著就走了,從洛陽一路哭回太原,把這番委屈告訴給了石敬瑭。

君臣二人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石敬瑭也明白,李從珂不會相信自己的小把戲,無論是裝病還是裝乖,“由是益不自安”。

一個“益疑之”,一個“益不自安”,兩個人之間注定要爆發一場激烈碰撞。

李從珂次日酒醒,覺得哪裡似乎不太對勁,便問左右,昨天自己喝多了之後有沒有說什麼不太合適的話、做不太合適的事。

左右如實相告。

恢複理智的李從珂對自己的酒後失言大為後悔,找來心腹商議對策。

李從珂對石敬瑭的官方態度是一成不變的,即對石敬瑭表示出極大的信任。在送石敬瑭回鎮的時候,李從珂就公開表示,說石敬瑭是我的親人,我妹夫,又是多年的戰友,我不依靠他依靠誰?並且親自對石敬瑭保證,說永遠不會讓他移鎮,或者召回朝廷玩兒明升暗降的套路,非常信任他鎮守北都。

現在,李從珂仍然公開表示道:“石敬瑭是個好同誌,朕從來都不曾猜疑他,然而外麵的謠言卻三人成虎,一發不可收拾,真怕造成誤會。眾愛卿有什麼好辦法化解嗎?”

您這問題要是這個基調的,那對不起,無可奉告。

現在不是討論石敬瑭會不會造反的問題,而是如何挫敗他的造反行動。石敬瑭造反是板上釘釘的,毋庸置疑。

李從珂不肯推心置腹,諸位智囊也隻能緘默其口,以沉默不語宣示自己的態度。

等退朝之後,李崧私下拉住呂琦,對他說道:“你我深受皇上厚恩,跟他們不一樣,咱倆不能袖手旁觀,要積極獻言獻策。河東問題,你有什麼高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