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三大戰役之陽城戰役4(1 / 1)

趙延壽利用人數優勢,瘋狂進攻。第二天,祁州被攻克,沈斌自殺殉國,其妻兒老小全被俘獲,押解北上。

祁州位於鎮州的東麵、定州的南麵,三州呈三角形排列,在這個三角形的北麵,就是晉遼兩國的“S”形邊境線。

之前馬全節已經攻克了泰州,但很快被契丹重新奪回。如今,後晉主力發起全麵進攻,契丹任命的泰州刺史獻城投降,祁州也被後晉收複。隨後,後晉主力進攻泰州西麵的滿城,俘虜了契丹將士兩千人,第二天又馬不停蹄地攻克遂城。

泰州、滿城、遂城也呈三角形緊密排列,牢牢扼住了契丹軍南下的路徑。

有位趙延壽的部下前來投誠,向後晉軍隊透漏了兩個重要消息,一個好消息:耶律德光早就率領契丹主力退入契丹境內,已經走到了幽州北麵的燕山腳下,即將返回契丹腹地;一個壞消息:耶律德光聽說泰州失守,立刻命輜重隊先返回草原,而率領數萬騎兵調頭返回,掐指一算,應該明天晚上就能抵達,你們做好準備吧。

“耶律德光還有五秒抵達戰場,請做好準備。”

總司令杜重威與總政委李守貞交換了一下意見,認為我軍糧草還未運到,我們孤軍深入到敵境,又逢敵軍主力,正麵硬剛恐怕不是辦法,不如先退保泰州,觀察敵軍情況,再做決斷。

當天(3月19日),後晉主力就退到滿城。

3月20日,後晉主力繼續後撤,退保泰州。

耶律德光遲到了一天,在3月22日抵達泰州城下。

“我聽說你們最近一直在找我?我來了,出來!”

“你以為我不敢出來啊?”

杜重威當即點齊兵馬,於3月23日從南門出城,一路向西南方向的定州撤退。耶律德光下令追殺。後晉主力退入陽城(泰州與定州之間,偏泰州一側)。

3月24日,契丹主力追到陽城。史書用六個字描繪了契丹鐵騎到來的情形——敵騎如牆而來。

後晉主動出擊,以步兵結成方陣,挑選精銳騎兵騷擾遊擊,待敵喘息未定而予以迎頭痛擊。這一招奏效了,謹慎的契丹兵以為陽城是後晉預設的埋伏圈,於是向後撤退,竟然被後晉追殺出十多裡。

稍事休整後,3月26日,後晉主力結成戰鬥隊形,繼續向定州撤退。

靈活機動的契丹鐵騎再次尾隨而來,在探知這不是後晉的誘敵深入後,契丹鐵騎放心大膽地施展拳腳,在遼闊的華北大平原上,契丹鐵騎從四麵八方包抄而來,就像草原上盤旋在一頭垂死野牛身邊的烏鴉。

後晉主力且戰且走,一天僅僅走出十餘裡,人困馬饑,戰鬥力銳減。在暮色降臨的時候,後晉主力來到了白團衛村,砍伐樹木,埋設柵欄,搶修營壘。

契丹主力將他們重重包圍,又派精銳騎兵切斷了後晉主力的糧草補給線。

這就是晉遼戰爭中有意思的地方,總是充滿各種意外驚喜,容錯率相當高,基本沒有詭計奇謀,隻有陰差陽錯。雙方在戰略層麵水平相當,中規中矩,罕有奇思妙想,而在戰術層麵則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曆史的匹配機製真的很公平。

耶律德光的這次回馬槍完全不是事先安排,卻打得如此行雲流水,一時衝動,一不留神就有把後晉主力包餃子的光輝戰績。

假如契丹主力能在白團衛村把後晉主力吃掉,那麼曆史就將改寫,石重貴將在這一年滅國。

曆史似乎也正沿這條詭計發展。當天夜晚,忽然刮起一陣強烈的東北風,風力強勁,房屋坍塌、樹木摧折,後晉軍隊好不容易打了一口水井,也因大風的緣故坍塌。

士兵們焦渴難耐,隻得用布把濕泥包裹起來,喝絞出來的渾水。

等到天亮時,大風比夜間更加強勁。

耶律德光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他乘坐著“契丹一號”——由奚部落的能工巧匠特彆打造的“大奚車”,親臨前線,無比欣慰地做著戰前動員,“此乃天助我也!前麵就是後晉的全部武裝力量,乾掉他們,南下奪取汴州!”

契丹將士鬥誌昂揚,呐喊歡呼。

耶律德光命令鐵甲騎兵(鐵鷂子)把白團衛村團團圍住,然後下馬拆除鹿砦、拒馬,後續部隊手持短兵器,衝入後晉大營搏殺,同時在上風口放火,給後晉製造混亂。

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大火迅速在後晉營中蔓延,無計其數的契丹將士湧入,後晉主力危在旦夕。

然而後晉這支部隊的最高統帥——杜重威,卻依然沒有組織抵抗,後晉軍隊隻能任由契丹軍隊屠殺。

後晉將士們怒了,大聲喊著:“大帥為何還不下命令?難道讓我們白白送死嗎?”

諸將情願,杜重威卻說道:“等風勢小一些再說吧。”

監軍李守貞說道:“敵方人多,我方人少,在風沙的遮蔽之下,誰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有多少人。我們正宜利用這種情況拚殺,才有可能獲勝。這場沙塵暴是救我們命的!一旦風力減小,我們才會全軍覆沒。”

而杜重威依舊不肯下令。

李守貞直接下達了作戰指令,隨後對杜重威說道:“大帥您就好好守好大本營,我帶人與敵人決一死戰!”

騎兵總指揮張彥澤也召集手下商議對策,部下們說敵人處於上風口,最好等大風轉向,我們再順風攻擊。張彥澤認為言之有理,於是按兵不動,隻等諸葛亮借東風的奇跡發生。

騎兵將領藥元福等諸將退下後,單獨留下,對張彥澤說道:“我們的士兵饑渴交迫,已經到達了極限,再不有所作為,就將全軍覆沒。敵人也認為我們不會逆風攻擊,所以我們才要出其不意,以奇製勝!”

大將符彥卿也支持主動出擊,說與其束手就擒,不如以身殉國。

於是符彥卿與張彥澤、藥元福、皇甫遇一起率領精銳騎兵,出西門迎戰,在他們的帶動下,其餘各級將領紛紛加入其中,契丹軍隊向後撤退數百步。,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