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喧賓奪主平魏州3(1 / 1)

眼看革命的火種就要熄滅,李轂秘密找到馮道、李崧、和凝等人,建議他們到前線慰問、鼓勵忠勇的將士們。

當士兵們看到德高望重的馮道等人前來慰問時,立刻情緒高漲,滿血滿原地複活,終於穩住了陣腳,把占據從瀕臨崩潰扭轉為勢均力敵。

重大的曆史事件往往由一件小事、一個小誤會改變軌跡。

就在當天傍晚,城外突然湧現出數千農民,他們扛著釘耙鋤頭糞叉子,鬥誌昂揚,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天色漸晚,耶律麻荅登高觀望,隻見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頭,嘈雜鼎沸,人們興奮地喊叫聲中,夾雜著兵器碰撞的聲音,“壞了!援軍到了!”耶律麻荅一刻不敢久留,立即帶著劉晞、崔延勳棄城而逃,逃到了北麵的定州。

其實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當鎮州發生兵變暴動時,消息傳到了附近的農村,傳來傳去,就成了漢人如何英勇、契丹人如何被打得屁滾尿流,鎮州被漢人控製,開始屠殺契丹人

於是,飽受契丹人欺負的鎮州農民非常興奮,認為這是報仇的好機會,於是呼朋引伴,趕往鎮州。他們之所以要來,並不是要參加對契丹人的作戰,而是搶奪契丹人的財物、婦女等,“搶錢,搶糧,搶娘們兒!”

因為他們得到的信息是契丹人現在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趕緊去,去晚了就搶不到了。

多虧了那時候的信息不對稱。如果他們掌握了鎮州的實時動態,打死他們也不敢來。

就這麼陰差陽錯的,成群結隊的農民興衝衝地來到了鎮州城外。

如果是在大白天,耶律麻荅也不至於嚇跑,他連漢族軍人都不怕,怎會怕一群烏合之眾的漢族農民?

但就是這麼陰差陽錯,他們偏偏是在傍晚出現,耶律麻荅隻聞其聲、不辨其人,徒增三分恐懼。

馮道等人四處安撫百姓,維持城中秩序。大家一致推舉馮道來當鎮州留後。馮道堅決不肯,說自己隻是一介書生,隻會寫寫奏章罷了,你們應該推舉一位武將來當留後。

在當時,李榮功勞最大,何福進次之,但兩人的官職都沒有白再榮的大,於是大家就推舉白再榮做留後。

議定之後,奏報給劉知遠,表示鎮州願意回歸祖國的懷抱,請陛下抓緊派援軍入駐鎮州。

劉知遠大喜過望,急忙派李彥從率軍駐防。

楊袞、楊安聽說鎮州解放後,立即率部向北撤退李殷則直接率軍陣前投誠,歸順了劉知遠。

至此,初始劇本中的“魏州攤牌戰”,在魏州未生一戰,反而在魏州的外圍打了整整一圈。隨著耶律麻荅棄守鎮州,魏州就成了孤立無援的一座孤城,杜重威的下場可想而知。

卻說這位暫時主持鎮州事務的白再榮。

用句文雅的詞來形容白再榮,那就是“竊國大盜”。起義爆發時,他畏首畏尾、縮頭烏龜,起義成功時,他卻將勝利果實據為己有。

白再榮貪婪殘暴,猜忌部下,生怕他們將勝利果實分走。禁軍將領王饒擔心自己的部隊被他吞並,便以得了足疾為由,駐紮東門樓,劃地自守。司天監趙延乂與二人都有不錯的私交,於是出麵調解,總算沒有發生內訌火並。

白再榮控製了鎮州後,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派兵包圍了李崧、和凝的家,因為他認為二人久居相位,一定非常富有,所以打算搶奪。李崧、和凝非常懂事,立刻主動獻出全部家產,隻求放一條生路。

白再榮得到他們的全部家產後,擔心二人將來會報複,於是仍然打算殺人滅口。李轂聽說後,急忙跑到白再榮麵前,斥責道:“國家破敗至此,聖主指石重貴蒙塵,你們這些軍人手握兵權,不去救援,今日損失了三千人,隻不過是驅逐了一個蠻夷將領,這難道是你一個人的功勞?剛剛趕走蠻酋,就要誅殺宰相,萬一新君劉知遠追究擅殺宰相的大罪,你擔當的起碼?”

白再榮這才打消了殺人滅口的想法。隨後,他又要以補貼軍需為由,搜刮鎮州百姓的財產,又是被李轂竭力勸阻。

高官殺不得,百姓動不得白再榮搜腸刮肚,終於找到了一條合理合法的生財之路,他把那些曾經替契丹人做過事的人抓起來,扣上“漢奸”的帽子,沒收全部財產,塞進自己的腰包。

在契丹人手下做事,就算“漢奸”嗎?如果算的話,那他白再榮也算一個。

白再榮的貪婪殘暴絲毫不遜色於耶律麻荅,於是,鎮州人給白再榮起了一個外號白麻荅。

隨著耶律麻荅棄守鎮州,楊袞、楊安的援軍逃走,李殷投誠,在邢州負隅頑抗的劉鐸自知大勢已去,於是宣布投降,歸順劉知遠。

洺州前線的薛懷讓給劉鐸寫信,說自己奉詔追擊契丹,請劉鐸同誌予以配合。隨後率領大軍從洺州馳赴邢州。

劉鐸打開城門,熱烈歡迎。薛懷讓進城之後,立刻將劉鐸誅殺,隨後上奏劉知遠,說是自己攻克了邢州,擊斃劉鐸。

劉知遠知道其中原委,卻不予追究,就以薛懷讓的說辭作為官方報道。

劉知遠下詔,正式委任白再榮為鎮州成德軍留後。直到一年之後,才直到了當初鎮州起義的真相,於是才任命何福進為曹州防禦使,李榮為博州刺史。

當魏州杜重威叛亂消息傳到荊南,高從誨興奮異常,於是出動數千水師,攻擊襄州,被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擊敗高從誨不死心,於是重新集結力量,轉而進攻潁州,這次更沒麵子,被潁州刺史擊敗。

堂堂“十國”之一的割據政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好歹也是一“國”,節度使打不過,連一個地方小刺史都打不過。

高從誨一怒之下,宣布與後漢斷交,然後分彆向淮南、後蜀稱臣。

“高賴子”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搞笑擔當。父子兩代人為這個殘酷黑暗的時代提供了無法計數的幽默笑料,使整個曆史更加立體豐滿,惡心彆人、惡心自己、成全後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