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澶州兵變2(1 / 1)

後來,範質榮登相位、加太子太傅、爵封魯國公,與他的老師和凝一模一樣,成為一段佳話。

範質是位德才兼備的人才,後唐明宗朝宰相和凝器重之,後晉宰相桑維翰亦對他讚不絕口。桑維翰將他提拔進中央,做監察禦史。當桑維翰出鎮地方時,就奏請範質為自己的幕僚,等桑維翰再次入朝為相時,將範質提拔進翰林院,為皇帝起草詔書知製誥。

石重貴製定“十五將禦遼”時,既秘密又倉促,當時已經是晚上,石重貴忽然要緊急召翰林學士們入宮,要起草十五將的詔書。範質急忙勸阻,說宮門已經關閉,如果這時召學士們,就等於泄露了宮中機密。

機密的事怎麼能發朋友圈、群聊呢?

於是,範質一個人承擔起起草詔書的重任。一般來說,皇帝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告之翰林院,然後由學士團隊集體商議、起草、潤色,把草稿呈遞皇上過目,最後才能頒布。這就是我喜歡詔書、製文的原因,這都是那個年代全國頂尖學霸的集體文筆,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文筆辭藻,都是無可爭議地滿分作文。

範質憑一己之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當時稱之”,憑實力秀了一把。

劉知遠稱帝後,成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郭威掛帥征討河中李守貞時,每次接到朝廷的軍事指示,都發現調度有方、文筆斐然,不由得讚歎欽佩,於是就問傳詔使節,“詔書是誰起草的?”使節如實回答,說是範質。郭威把這個名字銘記於心,並對身邊人說道:“此人有宰相之器!”

郭威入汴時,範質與其他朝廷官員一樣,四處躲藏。郭威派人四處尋找,等找到他時,正逢天降大雪,郭威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給他披上。

所以前文所提的太後誥令,比如對“蕭牆之禍”的官方報道等,以及迎立徐州劉贇等,全部出自範質之手。

郭威離開汴州後,立即表奏範質為樞密副使、兵部侍郎。

“其軍國庶事,權委宰臣竇貞固、蘇禹珪、樞密使王峻等商量施行。在京馬步兵士,委王殷都大提舉。”

竇貞固、蘇禹珪是王峻的提線木偶,可以劃去,“等”中就包括被郭威提拔上來的範質在京師的全部武裝部隊的最高總司令是王殷。

王峻管文,王殷管武,郭威的兩位重要親信把持了中央的一切實權。如今的朝廷已經姓了郭。

2,明修暗度

舊有的文官集團蕩然無存,在短短幾天內,已經被郭威集團掌握,實權被郭威集團的王峻掌握,由竇貞固、蘇禹珪在前麵充當傀儡範質等新銳文官也是沐浴了郭威的厚恩,得以提拔重用馮道等則被派往徐州。

有人說馮道是“擁漢派”,說他反對郭威,努力匡扶漢室,而且他勢力強大,成為郭威篡權的絆腳石,威脅到了郭威謀朝篡位,故而被踢到徐州,並以馮道坦然接受郭威的跪拜作為理由,說馮道是在努力維護後漢的組織架構和權力體係,給新入汴的郭威一個下馬威。

有一定道理。但是

馮道坦然接受郭威的跪拜,其原因已經在前文簡單分析過。這不是給郭威下馬威,而是給郭威搭橋。不要拿糖作醋喲。

另外,馮道從來就沒有“勢”,他是政壇吉祥物,德高望重,所有人都敬重他,但他也從來不具備任何殺傷力,人畜無害,這是他安身立命的寶貴經驗,這是他能夠曆仕四朝十帝的根本原因。

與其說是他縱橫政壇幾十年,倒不如說是他謹小慎微、幾十年來遊走在核心權力的邊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雖然身居相位,理論上處在核心位置,但他從來都不被卷進權力漩渦,沒有政治立場,沒有立場就是他的立場,無招勝有招。

耶律德光入主汴州時,馮道也曾向契丹人臣服,對耶律德光跪拜效忠,還與李崧、和凝等獲得了耶律德光的點名褒獎。

契丹人可以推翻漢人的統治,改朝換代,那麼漢人推翻漢人行不行?馮道為什麼要阻攔郭威篡漢?

況且馮道、李崧、和凝自鎮州逃回中原後,就因向契丹人俯首稱臣而被指控為大漢奸,被剝奪了一切實權,以太師等虛銜賦閒養老。幾人也是夾著尾巴做人,閉門謝客,老實地一批。

所以馮道既沒有反對郭威的動機,更是絕對沒有反對郭威的實力。把馮道描繪成為強行為後漢續命,努力阻止郭威稱帝的形象,真的有些牽強了。

作為老實人的馮道,也許唯一的訴求就是希望政權能夠實現和平交接,他親眼見識到了太多的血腥政變,動輒滅門,伏屍成百上千,婦孺亦不饒。馮道隻希望郭威能夠把仁慈的麵具戴的久一些,既然劉銖的家人都能被赦免,那麼劉承祐的家人比如劉贇,您能否也發發慈悲呢?

所以馮道在臨行前,才忍不住當麵質問郭威,是真心擁立劉贇,還是想把人家騙過來,再對吧。

如果郭威把他領到一邊,推心置腹,說隻是想軟禁起來,那聽起來還像是真心話。

但郭威指天畫地,賭咒發誓,說我就是真心實意地要擁立劉贇

上墳燒報紙,你糊弄鬼呢?馮道看著郭威的表演,心中已經知道了答案,所以在他走出汴州城後,才無比糾結地說,自己這輩子沒乾過虧心事,但這次,自己終於要昧良心了。他已經知道了劉贇的結局。

馮道一行人備法駕而臨徐州,劉贇接到消息後,要按規矩遠接高迎郊迎。

劉贇所乘之馬平時非常馴服,唯獨今日突然一反常態,揚蹄嘶鳴、撕咬馬弁、四處狂奔,就像發了瘋一樣,劉贇隻得另換一匹。有些比較迷信的仆人暗地歎息搖頭,認為這是大凶之兆。

去年冬天,劉贇的庭院中忽然飛來一隻怪鳥,五彩斑斕,如同傳說中的鳳凰。如今接到登記詔書,劉贇便以為這叫“有鳳來儀”,是好兆頭。但身邊人則認為這同樣是不祥之兆,“野鳥入室,主人將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