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馮玉(1 / 1)

杜重威請求移鎮到魏州。

首先,魏州相對靠南,可以躲避契丹人的鋒芒;

其次,魏州魏博軍也是擁有二百多年曆史的河朔重鎮,跟鎮州的政治地位不相上下;

最後,鎮州人民已經被他榨乾了,成窮鬼了,沒什麼油水兒可榨了。

石重貴完全同意。杜重威移鎮魏州。

朝廷派殿中監王欽祚代理鎮州事務。當時朝廷下令全國強征糧食,王欽祚欣然發現鎮州尚存有杜重威沒來得及帶走的糧食十餘萬斛,於是王欽祚就把這批糧食登記造冊,奏報朝廷。

按理說,杜重威已經答應給朝廷進獻十萬斛糧食、二十萬捆草料,如今也算是還債了。豈料杜重威大怒若狂,上疏伸冤,說我又沒犯罪,王欽祚憑什麼抄我的家!

杜重威是屬貔貅的,隻進不出,凡是經他手的東西,就姓杜了。

石重貴於是命令王欽祚歸還那批糧食,還額外賜給杜重威大量賞賜,算是精神損失費。

石重貴毫無底線地偏袒杜重威,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後文將會呈獻杜重威對石重貴的報答。

石重貴與自己的小嬸馮氏不恥人倫,在石敬瑭屍骨未寒的時候就在靈堂不可描述。石重貴專寵馮氏,並將馮氏的哥哥馮玉提拔進核心權力圈。

馮玉先被任命為中書舍人、知製誥,就是幫皇帝起草詔書,然而馮玉根本認不了幾個字,看書還看不下來呢,寫啥書呀。不過這也無妨,石重貴同樣安排了高手帶飛,由另一位中書舍人殷鵬當他的槍手,大舅子馮玉躺平刷經驗。

既然馮玉“不知書”,為何偏要讓他進翰林院知製誥呢,給他安排其他工作不好嗎?

這是因為,中書舍人、知製誥、端明殿學士是進入中央最高權力機構的綠色通道。如果是在其他部門、其他崗位,如各部的員外郎、侍郎等,都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即便有人帶飛,也要一步一個腳印,順次升遷。

而端明殿學士等,理論上是不需要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其崗位特點是品級不高、工資待遇不高,但可以接觸到皇帝,並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他們的意見甚至可以左右國家大政方針的製定與修改。

這套製度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有效防止權臣著手遮天、架空皇帝。這個崗位的要求通常是進士及第中的佼佼者,他們往往書生意氣、耿直忠正,有健康的理想和端正的信念,工作起來一絲不苟、認真嚴苛。

皇帝把他們拉進核心權力圈,跟他們商討國家大事,分掉權臣們的權力。他們的崗位特點就是“小官管大事”,如果權臣們想進入該圈子,拋開學曆不談,起碼的一個入圈條件就是放棄手中的高官厚祿、放棄令人垂涎的實權,踏踏實實做一個基層公務員,這是權勢熏天的政壇大佬們所不會接受的。

而這些大學士們也因級彆低、沒有實權(隻是提建議),所以也不會對皇權產生威脅。

如此一來,有實力的無法進入決策層,進入決策層的沒實力,皇權永固萬萬年。

這套製度看似完美無瑕,但也存在一個邏輯上的BUG,那就是皇帝擁有最終解釋權。誰能進入這個圈子,皇帝說了算;圈子裡的建議能否被采納,皇帝說了算。也就是說,如果皇帝開明,那麼一切完美,而如果皇帝昏暗,那麼皇帝就會為所欲為,偏聽偏信、親小人而遠賢臣。

石重貴顯然屬於後者。他利用這條綠色通道,把大舅哥馮玉拉進帝國最高決策層。

馮玉還發展了一個下線——宣徽北院使李彥韜(與盜墓賊溫韜的其中一個名字重名,不是同一人)。

這位李彥韜原為閻寶的家奴,閻寶是後梁邢州節度使,後來投降河東李存勖,為李存勖建立後唐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彥韜以家奴的身份隨主子閻寶投靠到河東集團,河東集團當然要把主仆二人分開,這是慣例,是道兒上的規矩,於是李彥韜被分配給了另一位河東將領——石敬瑭。

“河東戰爭”石敬瑭南下攻打洛陽時,李彥韜被留在太原,照顧石重貴。一來二去,日久生情,石重貴就把李彥韜當成了心腹。李彥韜也可以看做是石重貴的河東嫡係。

奴仆出身的李彥韜,特彆工於心計,不僅善於察言觀色、取悅主子,更會組團行動,他積極拉攏那些同樣得寵的侍從或姬妾,互相勾結,結成利益共同體,合起夥來蒙蔽主人的雙眼。

李彥韜毫不掩飾自己對文官集團的仇恨,時常公開表示“百無一用是書生”,並且公開了自己的態度,說這些文官就該慢慢裁撤、淘汰,直至全部被免職。

像他這樣,沒文化、沒資曆、沒背景的出身卑微的三無暴發戶,當然是對高學曆、名門望族的士大夫階層有著天生的巨大敵意。

太監們也是這麼想的。

他們若想爭權奪利,手裡隻有筆杆子而沒槍杆子的文官集團,也是他們眼中的軟柿子。

太監們也是這麼想的。

馮玉與李彥韜二人狼狽為奸,仗恃皇帝的恩寵,黨同伐異。

馮玉、李彥韜等政治暴發戶要爭權奪利,爭誰的權、奪誰的利?當然是誰有就奪誰的。誰有呢?桑維翰。

於是,馮玉、李彥韜等就不斷地在石重貴麵前挑撥離間,不遺餘力地詆毀桑維翰。很快,石重貴就動了罷免桑維翰的念頭。

李崧、劉煦等人聽說之後,竭力勸阻,這才勉強保住了桑維翰的官職。

桑維翰覺察到了這種威脅,他可惹不起這位國舅爺,於是給石重貴上疏,主動推薦馮玉當樞密副使。以此向馮玉示好。

不料馮玉很不高興。樞密使就樞密使吧,還偏偏來個副的,啥意思?

於是石重貴繞開中書省,直接從宮中發布人事命令:任命馮玉同誌為戶部尚書、兼樞密使。

馮玉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樞密使,分割了同為樞密使的桑維翰的權力。

隨後,宰相和凝也被罷相,宰相之職被馮玉接盤,於是馮玉就成了樞密使、戶部尚書、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