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佐命二臣之王峻(月票打賞加更2)(1 / 1)

3.3,“菩薩”

在慕容彥超正式造反前,有位“高人”夜觀星象,說土星運行到了角、亢之間,說明角、亢之下有福,而角、亢對應的正是兗州,所以說兗州必然有大吉大利的事情發生。

此話正中慕容彥超下懷,認為這是上天預示自己要當皇帝。於是率領部下出兗州城西三十裡,焚香致祭,興建一座開元寺,並為神仙塑像,祈求保佑,同時命令老百姓必須在家門口樹一杆黃旗。

當兗州被攻克的時候,慕容彥超還在土星的祠堂中燒香求保佑,祈求上天降下奇跡。得到城池淪陷的消息後,才倉促逃跑。

也正是因為他忙於虔誠禱告,並堅信奇跡的降臨,所以沒有為“舉族自焚”做好充分的準備,慌亂之間,隻能舉族投井自殺。

兗州被平定後,郭威原本打算把慕容彥超黨羽一網打儘,把兗州的威武官員全部屠殺,翰林學士竇儀深以為不可,拉著宰相馮道、範質,一起勸說郭威。最後,郭威宣布赦免慕容彥超的所有黨羽,貫徹“隻誅首惡,餘皆不問”的原則。

隨後,把兗州降格為防禦州,撤銷“泰寧軍”;兗州及大軍駐地方圓五裡內,免一年賦稅,十裡之內,免夏稅;百姓因戰爭而被破壞房屋的,發放補貼木料;有不幸死於戰爭的,給三匹絹的撫恤金,並免除三年的徭役……

兗州,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濟寧市。濟寧在全國的知名度也許不高,但是濟寧治下有個縣級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可以說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它就是曲阜,孔聖人的家鄉。

郭威到了兗州,自然也要捎帶手去一趟曲阜縣,祭孔。到了孔廟後,郭威要跪拜孔聖人,左右人急忙勸阻,說孔子隻是臣子,而陛下是天子,沒有天子跪拜臣子的道理。

郭威說道:“文宣王(孔子封號),百代帝王之師也。跪拜自己的老師,有什麼不妥的?”隨後畢恭畢敬對孔聖人行跪拜大禮。

隨後,郭威又遊覽了孔林,祭拜了孔子墓。此情此景,郭威感慨萬千,問左右隨從,“孔聖人、亞聖(顏淵)的後人,現在能找到嗎?”

左右回道:“前曲阜縣令、文宣公孔仁玉同誌,是孔子的四十三代孫;另有一位鄉貢顏涉,是亞聖顏淵的後人。”

郭威立即傳旨召見,給孔仁玉賜緋,當場任命他為曲阜縣縣令,任命顏涉為曲阜縣主簿。臨走的時候又命令兗州官府負責修葺孔廟,並禁止砍伐孔子墓附近的樹木。

孔子是中華文化的象征,也成為一種政治符號或工具。敬孔的,就是中華大地的合法統治者,反之,則是蠻夷戎狄。

郭威本人沒有什麼文化,但他仍要表現出對孔子的足夠尊敬,借以說明後周政權是中華文化道統之所在。在“五代”之中,後周的“含孔量”是最高的,因為郭威同誌是虢叔的後代嘛,是周天子的後代,繼承的是周天子的衣缽,而孔子和他的儒學所提倡的“禮”,就是周禮,孔子窮其一生,都在努力維護周禮,作為周天子後代的郭威,和他所統治的“大周”,能不尊崇孔子嗎?

毫無疑問,郭威祭孔、拜孔,完全可以看做是他的政治作秀。

在對跪拜孔子的問題上,郭威又刷了一波“天意”。據郭威自己說,他於5月13日抵達兗州,當時叛軍據城堅守,王師久攻不下,就在5月17日這天,郭威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道士遞給他一本書,標題是“來月二日還京”,之下還有很多文字,他沒記住(因為編不下去了),等他醒來後,就告訴給了身邊近臣。

又過了4天,終於攻克兗州外城,之後又是9天的清剿殘餘勢力……6月1日,郭威祭拜孔子,6月2日,郭威離開兗州,班師汴州。

據史籍記載,“近代親征克捷,無如此之速也”。而更詭異的是,半個月前的夢中天書,已經告訴他6月2日是他返京的日期。

這個故事的解讀就是:郭威背後有神人相助;郭威登基稱帝是天意。

徐州、河東、兗州,是後周開國的“三鎮連叛”,河東劉崇雖然沒有被徹底剿滅,但已經不會對後周產生致命威脅。

但是郭威的路還很長。

首先,是自然災害。郭威時期中原地區的自然災害以水災為主,黃河多次決口泛濫,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其次,地方上的威脅(三鎮)歲被基本平定,但朝廷內部的隱患卻開始凸顯,主要是開國功勳王峻。

三,佐命二臣

1,王峻

王峻出身於民間閒散藝人,得意於優美的歌聲,幾經輾轉,終於抱上了劉知遠的大腿,成為了郭威的監軍,蕭牆之變時,王峻擁護郭威南下問鼎,成為開國功臣之一。

王峻比郭威大兩歲,郭威對他非常尊敬,管他叫“哥”而不呼其名,而他也仗借自己的開國之功,居功自傲,目中無人,囂張跋扈,與眾多作死的功勳一樣。

據記載,他性情暴躁,剛愎強勢,凡事都要依著他的意思來辦,稍有不如意就破口大罵,大發雷霆。彆說對下屬、同僚,就連郭威,他也敢罵。

郭威也隻能妥協退讓,對這位大哥敬讓三分,而這也更加助長了王峻的囂張跋扈。

在蕭牆之變中,郭威是依靠王殷、王峻的擁護,依靠軍隊奪取了天下,為了鞏固皇權,郭威同樣采取了“文官路線”,大力培植文官集團,製約武將集團,同時在武將集團中大力培養自己的嫡係力量,削弱王殷、王峻等功勳將領的權力。比如提拔了鄭仁誨、李重進、向訓等人。

鄭仁誨

原本是後唐將領陳紹光的幕僚,膽大心細,頗有謀略。某次,陳紹光喝醉酒,耍酒瘋,不知何事,竟然抽取佩劍,要砍殺鄭仁誨,席上的賓客全都嚇得東躲西藏,唯獨鄭仁誨麵無懼色,淡定地等著挨劍,陳紹光被他的魄力所折服,當場丟下佩劍,向他賠禮道歉,並對他說:“先生氣度非凡,日後肯定飛黃騰達!”,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