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認祖歸宗(下)(1 / 1)

2月,在群臣的熱烈呼籲聲中,徐知誥正式恢複本姓李,並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南唐”。嚴格來講,淮南的政權更迭應為“吳齊唐”,但我們通常把這幾個月的“齊”也算作“南唐”。

徐知誥要給自己改個新名字了,他原本想叫“李昂”,但有人提醒說這是唐文宗的名字,犯諱

於是,徐知誥又想到一個好名字,“李晃”,然後又有人提醒,說朱溫篡唐後改名為“朱晃”,咱跟他不熟

徐知誥想來想去,又想到一個好名字,“李坦”,禦史王鵠又說“坦”字從旦,犯了唐睿宗李旦的諱

徐知誥快被逼瘋了,他一心想找一個帶“日”的字,因為他的新名字裡要帶個“日”字,寓意自己是最紅的紅太陽。五行缺日。

群臣搜腸刮肚,絞儘腦汁,終於從字典裡找到一個漏網之魚,祖宗沒有用過的、壞人沒有用過的、偏旁部首也沒有被用過的字昪。

於是,徐知誥終於有了一個新名字李昪。

隨後,徐知誥就下達了又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尋親。

徐知誥同誌要認祖歸宗,對外宣稱是李唐皇室宗族,妥妥的“劉皇叔”,劉備堅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徐知誥當然也要向世人給出類似的解答。解決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我從哪裡來。

徐知誥首先提名了吳王李恪,因為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生母是隋煬帝楊廣之女,來頭大。

“我認李恪當祖宗,諸卿以為如何?”

群臣激烈討論,認為不妥。

因為李恪是被卷入一場政治風波,以謀反罪處決,名聲不好。群臣爭論之後,為皇上提名了一個新祖宗鄭王李元懿李淵的第十三子,李世民的同父異母弟。

李恪雖因“謀反罪”而被誅殺,卻在五十多年後得以平反昭雪,當年的“謀反”是被奸人陷害、誣告,是被冤枉的。李恪蒙冤被誅時,被廢為庶民,五十多年後被恢複名譽,並恢複爵位,以王爵之禮重葬。所以徐知誥沒有放棄李恪,宣布李恪、李元懿共同進入複賽,下令有關部門繼續審查二人的子孫後代,看看他們的後代有沒有特彆露臉的。

經過一番仔細查找,有關部門傳來一個好消息:李恪的孫子李禕,為唐朝立過軍功,開元年間他先大破吐蕃,後擊退奚、契丹,還生擒了敵酋,80多歲病逝於任上,時任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為之哀悼惋惜良久,追贈太尉李禕的兒子李峴,肅宗、代宗兩朝宰相,宣宗朝榮獲繪像淩煙閣之殊榮。

徐知誥大喜,一拍大腿,“我祖宗就是他了!”

下一個重要的政治任務: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吳王李恪之後”。

請證明你祖宗是你祖宗。

有關部門經過仔細的杜撰,給出了親子鑒定結果:李煒生李峴,李峴生李超,李超生李誌,李誌生李榮,李榮生李昪徐知誥。無懈可擊!

徐知誥拿著這份“家譜”,掐著指頭算了算,從李淵到他這一代,僅僅十代而已,於是便問道:“大唐三百年,曆十九帝。怎麼到了我這裡,才十代?聽起來不像真的呀。”

有關部門說三十年為一世,三百年正好十世,陛下生於文德元年889,距今五十年了,像真的。

於是,徐知誥批準了這種說法,追尊吳王李恪為定宗孝靜皇帝,從曾祖李超開始,對這些杜撰出來的祖宗進行追贈,男的稱皇帝,女的稱皇後,不必細表。

值得注意的是,從徐知誥所謂的曾祖李超開始,名字和官職都是有關部門杜撰的。

另有一個細節比較有意思,那就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以兄禮事南唐。也就是說耶律德光認徐知誥為“兄”,這並不奇怪,因為耶律德光的父親耶律阿保機與李克用約為兄弟,而李克用也是被李唐皇室編入宗籍的。

按照徐知誥的說法,他是吳王李恪之後,吳王李恪是李世民第三子,與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平輩,而徐知誥則應該與唐憲宗李純平輩。

到了憲宗之子宣宗李忱,李克用與父親李國昌朱邪赤心因平定龐勳叛亂有功,被編入皇室宗籍,史籍有明確記載,朱邪赤心和李克用是被編入“鄭王房”。這個鄭王恰恰是徐知誥的“祖先候選人”鄭王李元懿。

真不知道耶律德光是拐彎抹角地跟徐知誥套近乎,還是處心積慮地惡心他。

也正是徐知誥憑空捏造出身,編造“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式的謊言,曆史上關於其出身的記載可謂是千頭萬緒、五花八門:

江南野史、江南錄、南唐書: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之後。

此李恪非彼李恪,這位建王李恪是宣宗李忱之兄、穆宗李恒之弟,具體生日不詳,但李恒憲宗第三子是生於795年7月26日,作為第八子一說第十子的李恪,肯定是要晚於這個時間節點

徐知誥生於889年,也就是說從795年到889年大約94年的時間裡,必須完成從李恪李超李誌李榮徐知誥的培育工作,平均不到20年就要繁殖一代……時間緊,任務重。

如果他無法證明李超是李恪的兒子,或者說李恪和李超之間還摻雜著一代或若乾代的話,那麼這個任務將無比繁重。

蜀後主實錄:嗣薛王李知柔睿宗李旦玄孫的兒子。

李知柔在本書前文出現過,唐昭宗時,他被任命為嶺南節度使,被昭宗皇帝寄予厚望,把他視作複興皇權的種子,播撒在地方,也因此被宦官集團、朱溫等權力集團排擠,後來死於任上。據蜀後主實錄記載,徐知誥就是李知柔的兒子

從生物學角度上說,這種說法比“建王李恪之後”更經得起推敲。

舊五代史、周世宗實錄:唐玄宗李隆基之子永王李璘之後。

上述幾部史書雖眾說紛紜,但好歹是認可了徐知誥出身唐朝宗室,而吳越備史則給出了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說法:

徐知誥與李唐宗室沒半毛錢關係,他甚至都不姓李,而姓潘!家住湖州安吉縣,他爹是安吉守將,當初被杭州錢鏐手下大將李神福擊敗,小徐知誥被擄掠為李神福的奴仆,後來被徐溫相中,花錢買走。徐知誥掌權後,還向吳越國提出換地要求,用淮南的毗陵縣交換吳越國的安吉縣,以方便他祭祀祖墳,但被吳越國拒絕。

等等……

徐知誥的出身撲朔迷離,已經無憑可考、無據可查,很難找出真相,但這並不重要,無論他的祖宗到底是誰,也不妨礙他成為南唐的開國皇帝,不妨礙他為中國曆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知誥集團編撰了徐知誥的八輩兒祖宗,還附帶編撰了一個神話傳說。

據他們說,徐溫曾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自己站在水邊,水裡有十幾條黃龍嬉戲,徐溫正看著出神,身旁忽然出現一位身穿周朝時候掌管天子祭祀時官服的神人,對徐溫說你可以下去隨意撈一條。徐溫就脫了上衣,跳入水中,撈起一條黃龍,隨後就醒了。結果夢醒的當天,就收養了徐知誥。

言外之意,徐知誥就是夢中的那條黃龍。

不信你問徐溫去。

除此之外,徐知誥集團的宣傳機構還編撰了另一個走近科學:

相傳徐知誥的家門口有棵上了年頭的梨樹,某年某月某日,這顆梨樹結了一個大梨,非常巨大,他的父親邀請街坊鄰居一起來吃,當把大梨剖開後,竟然發現裡麵有一條紅色的蛇,眾人大驚,紅蛇則趁機溜走,跑到了徐知誥母親的床底下藏了起來,隨後,徐知誥的母親就有了身孕,最終生下了徐知誥。

喜歡五代十國往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