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起底“世宗黨”(上)(1 / 1)

四,世道好輪回,蒼天繞過誰——契丹

由於客觀上史料的匱乏和主觀上的偏見,致使我們對契丹存在一定的誤解。這個民族不容忽視,更不容褻瀆,他們不僅創造出了輝煌的曆史,更是我們華夏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然而,要想深入地了解契丹民族的曆史,卻是一項艱苦繁雜而令人抓狂的工作。

比如說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就是橫亙在我們麵前的第一道難關,特彆是在耶律阿保機建國稱帝前,也就是在接受漢化之前,我們幾乎無法從契丹人的名字中得到任何有用的線索。

首先他們沒有姓氏。就連契丹皇族的“耶律”,也是其早期居住地、發源地的音譯,當時阿保機一族所居之地被叫做“世裡”,然後被音譯寫作“耶律”。

其次,他們沒有行輩字或在書寫上有顯著地可以顯示其輩分的偏旁部首。

另外,由於他們的名字通常是音譯,所以經常發生“撞名”事件。舉個例子,耶律曷魯有個兒子,叫撒剌,而“撒剌”又是耶律斜涅赤的字,二人八竿子打不著;而“曷魯”又是耶律吼的字;同樣,阿古隻的兒子叫安團,與安摶同音。

等等等等。

儘管如此,本書還是為大家理出了頭緒,找到了讀懂契丹曆史的金鑰匙——權力鬥爭。

在契丹建國之初,耶律阿保機麵臨著巨大的內部壓力,這一時期的權力鬥爭主要以“諸弟之亂”為核心,最終,阿保機取得了鬥爭的勝利,成功建國稱帝;

阿保機死後,契丹迎來了第二次權力鬥爭的高峰,即“太後黨”與“太子黨”的爭奪,最終,“太子黨”落敗,阿保機長子耶律倍被迫棄國投唐,由述律太後支持的次子耶律德光承繼大統;

隨後,就是以耶律德光為首的“太宗黨”與“太後黨”的權力拉鋸戰。耶律德光可以被視作述律太後的傀儡,而他掙脫傀儡角色的唯一辦法,就是南下征討中原,通過“晉遼三大戰役”,耶律德光終於如願以償地入主汴州,有了與“太後黨”叫板的資本,可好景不長,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耶律德光就感受到了中原人民深深的惡意,迫不得已北返草原,並在河北欒城殺胡林暴病身亡;

耶律德光雖然暴斃,但“太宗黨”與“太後黨”多年的拉鋸,也使得“太後黨”的勢力被持續消耗,傷及元氣,於是,摻雜了大量政治投機分子的“世宗黨”快速形成,他們擁立耶律阮,與“太後黨”公開競爭,最終,通過“橫渡之約”,“世宗黨”完勝。

大遼國“太宗黨”與“太後黨”之間的博弈,與我們熟知的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後的博弈類似,嚴格來講,光緒VS慈禧是低配丐版,而遼太宗VS述律太後才是高配土豪版。

因為“斷腕太後”述律太後的謀略和殺伐果斷遠超慈禧太後,堪稱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不僅工於心計,且能披堅執銳,上陣殺敵,親手殺過敵人,更是能麵無波瀾地親手砍下自己的手腕。遼太宗耶律德光也曾在太祖時掛帥南征北戰,後來更是親自領兵南下,滅掉後晉,這也是光緒帝難以匹敵的。

隻不過因史料匱乏等原因,後人對大遼國“太宗黨”與“太後黨”的精彩博弈所知甚少,遠不如低配丐版的清末,畢竟光緒時已經進入到了近代史,各方史料多如牛毛,給後世學者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可以從多角度去解析,甚至有了照片,可以讓我們一睹當事人的真容。

當大遼國進入到了世宗朝,就迎來了遼國曆史上第一次至暗時刻,這段黑暗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而這二十多年恰恰成為中原的黃金時間,在此期間,中原結束了五代紛爭。

對於契丹人來說,這究竟是怎樣的二十年呢?

【起底“世宗黨”】

遼世宗耶律阮,遼國第三任皇帝,他是阿保機長子耶律倍的長子,太祖爺的長子長孫。

耶律阮在“世宗黨”的擁護下,成功登上皇位,然而諷刺的是,這個所謂的“世宗黨”,既不世宗,更不黨。這就是世宗朝政治昏暗的根源所在。

不世宗,意思是他們雖然擁護耶律阮登上皇位,卻不是耶律阮的嫡係親信,他們之所以擁護耶律阮,隻是因為他們不支持“太後黨”;

不黨,意思是他們從來沒有緊密團結在以耶律阮同誌為核心的領導集團中。

“世宗黨”其實是一群複仇者聯盟與政治投機商們的臨時抱團取暖,貌合神離,三心二意,各取所需而已。簡言之,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在前文“橫渡之約”時,我們已經較為詳儘地介紹了“世宗黨”的骨乾成員,在此為了便於對後文的理解,我們略作簡述:

“複仇者聯盟”:

所謂的複仇者聯盟,就是與“太後黨”有血海深仇的契丹貴族。在“太子黨”VS“太後黨”時,他們的親人因站隊“太子黨”而慘遭述律太後殺害,他們作為“太子黨餘孽”,原本應遭受“太後黨”的持續迫害打壓,隻因為太宗耶律德光要與述律太後爭權,所以故意重用了他們,授以實權,從而形成了一股對“太後黨”的有效抗衡力量。

太宗耶律德光突然病逝,他們失去了唯一的靠山,迎接他們的,將會是“太後黨”的無情清算,所以,無論是出於為先人報仇、還是出於自保的目的,他們都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太後黨”的對立麵,成為了“太後黨”最堅定的反對者,也就是表麵上看起來擁護世宗的“世宗黨”。

1,耶律安摶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爺爺叫耶律勻德實,勻德實有四個兒子,其長子叫耶律岩木(一說是次子),老四叫耶律撒剌的(阿保機的父親)。

岩木生子楚不魯,楚不魯生迭裡。

也就是說,岩木是阿保機的大爺或二大爺,楚不魯是阿保機的堂兄弟,迭裡是阿保機的侄子。

岩木一脈是阿保機的堅定擁護者,在阿保機統一契丹八部時,立下了汗馬功勞。迭裡自幼體弱多病,阿保機對待這個侄子猶為愛惜,常加撫育,叔侄二人的關係非比尋常。

迭裡沒有辜負阿保機的疼愛,從軍出征,屢立戰功,先升惕隱,再為南院夷裡堇,成為大遼國實權人物。

阿保機死後,述律後臨朝稱製,招致契丹貴族一片反對,作為堅定不移的“帝黨”,迭裡堅決反對述律太後,旗幟鮮明地站隊“太子黨”,要求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主張由耶律倍繼統。

心狠手辣的述律太後將他投入大獄,嚴刑拷打,動用了慘無人道的炮烙之刑,迭裡仍不屈服,最後被述律太後殘忍殺害。

耶律安摶,就是迭裡的兒子。他與述律太後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所以——“太宗屢加慰諭,嘗曰:‘此兒必為令器。’”太宗耶律德光非常重用耶律安摶,以期他能在將來與“太後黨”的爭鬥中發光發熱。

果然,在“世宗黨”與“太後黨”的鬥爭中,耶律安摶起到了關鍵作用。當時,逗留在河北的契丹主力軍已經在醞釀反對“太後黨”,卻懾於太後淫威,又不知後方虛實,故而不敢貿然行動。在此關鍵時刻,耶律安摶散播耶律李胡死亡的謠言,鼓舞了“世宗黨”士氣,堅定了大家武力反抗“太後黨”的決心。

論輩分,述律太後是耶律安摶奶奶輩兒的人,所以在簽訂“橫渡之約”時,述律太後質問這個孫子,“我招你惹你了?”

——太後問安摶曰:“吾與汝有何隙?”安摶以父死為對,太後默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