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騙局(1 / 1)

【騙局】

主流觀點常把矛頭指向宰相範質,說他在收到契丹南下的消息後,不辨真偽,就倉促遣兵,沒能及時識破趙匡胤的陰謀。

客觀來講,不能埋怨範質的很傻很天真,因為“契丹南侵”這個謊言實在太像真的了,甚至容不得大家不相信。

首先,古人雲,乘喪出兵,大不義也。然而契丹和北漢均有乘喪出兵的優良傳統,是有前科的,例如“高平之戰”不就是趁郭威駕崩、柴榮新即位而發動的嗎?

其次,就在半年前,柴榮北定三關,對契丹發動了突襲,儘收瓦橋關以南的土地,兵鋒直指遼國的南京——幽州。有道是,打人一拳須防人一腿。契丹人豈會善罷甘休?半年的時間積蓄力量,組織反撲,搞一次報複性軍事行動,完全在情理之中。

第三,邊境重鎮——鎮州、定州發來的正式奏章,非小道消息或民間傳聞。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第四,早在半年前,柴宗訓即位的第四天,契丹就對鎮州一帶進行了遊擊襲擾,“北麵兵馬都部署韓令坤奏,敗契丹五百騎於霸州北”。

所以範質等人的“不辨真偽”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你若指責他不辨真偽,那麼他該反問你一句,“咋辨?”

為何派趙匡胤?

因為經過柴榮同誌的軍事改革,帝國精銳在禁軍,禁軍分兩個獨立的部分,即侍衛司和殿前司,其最高長官分彆是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點檢。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是李重進,但他身在揚州,隻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京師。

趙匡胤率禁軍北上迎敵,合情合理。當然也可以由彆人掛帥,比如那個6歲半的柴寶寶。

為何把全部精銳悉交趙匡胤?

強敵當前,又缺少柴榮親征的BUFF加持,趙匡胤提出要擁有更多的兵力,也在合理的範疇之內。

一切都看似合理,隻是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被忽略了——遼漢侵略軍呢?

就在本月月底,正月29日,鎮州送來最新奏報:“契丹與北漢軍皆遁”。

契丹與北漢簡直是MVP金牌輔助。來得很是時候,走得更是時候。與之相比,契丹在郭威“澶州兵變”中的表現,隻能是銀牌輔助。

太會演了。

下麵,讓我們化身神探,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中尋找蛛絲馬跡,讓犯罪嫌疑人——趙匡胤露出馬腳。

《宋史》當然是中原人的一麵之詞,如上文所述,不足為深信,讓我們翻看大遼國的權威史書——《遼史》,來尋找蛛絲馬跡。

結果……《遼史》竟然對這次“入侵”事件隻字未提。

無妨,再打開《契丹國誌》,果然,這次有了驚人的發現,《契丹國誌》中竟然真的記載了這次“入侵”,但驚喜過後,我們失望地發現,這條線索不能說是屁用不頂吧,起碼也是毫無卵用,因為它援引、照搬了《宋史》的說法。簡直匪夷所思。

從遼國這邊是得不到什麼有用的線索了,下麵我們將提審另一位重要證人——北漢。

終於,我們在北漢身上發現了重要線索,《十國春秋》中赫然記載道:

“天會三年……十一月,遼師謀會我兵攻周鎮定二州。”

“天會”是北漢劉承鈞的年號,天會三年即959年,也就是柴榮駕崩的那一年。據《十國春秋》記載,在這一年的11月,遼國約北漢攻打後周的鎮定二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謀”出兵,不是真出兵。

口嗨怪。

線索就此中斷,但我們已經可以通過現已掌握的線索來理出頭緒了。下麵給出分析結果:

在959年的11月,遼國確實派人來約北漢南下,有可能是派了個使者傳達信息,也有可能是遼國直接出動了軍隊,來太原會師。但是,即便是遼國出動了軍隊,也並不意味著遼國人想要發動戰爭,他們的目的是訛詐北漢。

“我,契丹爹,打錢。”

此前,遼國人就曾以攻打潞州為幌子,痛訛北漢一刀。所以這次契丹爹又以攻打鎮、定為幌子,訛詐北漢,合情合理又合法。這就是北漢的官方記載隻有“謀會我兵攻周”,而之後再無後續的原因了。

遼漢南侵鎮、定,並非空穴來風,隻不過被彆有用心的趙匡胤集團加以利用,借題發揮罷了。

遼國人約北漢討論攻打鎮、定,是在959年11月,一個多月後的960年1月1日,汴州收到遼漢南侵的奏報。

請注意,這條奏報是鎮州、定州最高統帥發來的正式公文,並非江湖流言或坊間傳聞,而且是十萬火急加急(馳奏),容不得朝廷派人核查複審,所以宰相範質等人選擇了相信。

至此,陪審團一致認為: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偽”的指控不成立。

趙匡胤集團借題發揮,炒作“遼漢南侵”,他們為何篤定這是遼國對北漢的敲詐勒索呢?萬一他們動真格的怎麼辦?

答案也許顛覆了一部分人的認知:趙匡胤也不能確定遼國的真實動機。

換句話說,不僅範質等人“不辨真偽”,就連總導演趙匡胤都“不辨真偽”。

在這裡,有個細節需要說明,那就是趙匡胤率領主力部隊慢吞吞地磨蹭到陳橋驛的時候,卻派自己的副手——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同誌,馳赴鎮州前線。

有些人的解釋是:慕容延釗與趙匡胤不是一條心,所以趙匡胤故意把他支開,以免阻礙“陳橋兵變”的劇情。

而事實上,慕容延釗與趙匡胤是鐵哥們兒。慕容延釗比趙匡胤大幾歲,趙匡胤一直以兄禮事之。趙匡胤成為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成為殿前副都點檢,趙匡胤同樣不擺領導官威,而是繼續以兄長禮尊之,即便趙匡胤稱帝後,“猶以兄呼之”。

那麼趙匡胤為什麼還要把這位鐵哥們兒“支開”呢?這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問題的關鍵所在——趙匡胤集團也摸不清遼國的真實意圖。慕容延釗率領一部分精銳騎兵火速趕往鎮州前線,就是做好兩手準備。

趙匡胤回汴州稱帝後,也第一時間派人到鎮州前線,給予慕容延釗“便宜行事”的特權,讓他與韓令坤一同巡視北大門,以防遼國南侵。

問題再深入一點,既然趙匡胤也不敢確定“遼漢南侵”的真偽,為什麼急於兵變奪權?萬一遼國真的南下,那對於立足未穩的大宋,豈不是滅頂之災?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趙匡胤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遼國人真的南侵,那麼對於新興的大宋,也未嘗不是好事。

請參考劉知遠建立後漢。如果不是遼國人當肉盾,區區一個河東節度使,是無法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問鼎中原的。

趙匡胤取代柴宗訓,大宋取代大周,是中原人的內部事務,是人民內部矛盾;而契丹南侵,則是民族矛盾。如果契丹南下,那麼中原將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各地方藩鎮、黎民士庶將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到那時,趙匡胤將是抗遼最高統帥,任何反對趙匡胤的人,都將被罵作“漢奸”,趙匡胤則會高舉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大旗,高喊“尊王攘夷”、“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號,掃清登基之路上的一切障礙。

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反對趙匡胤的人,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匡扶周室,輔佐柴宗訓;一是自立稱雄,與趙匡胤爭鼎。

先看第二條路。

按照當時的實力排名,帝國精銳在禁軍,而禁軍精銳在趙匡胤。但從軍事實力來看,後周境內能單挑趙匡胤的,幾乎沒有,這個話題後文將會詳述。總之,如果非要把趙匡胤拉下龍椅,就隻能組團。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你們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人聯合,推翻了趙匡胤,那麼新皇帝由誰來做?如果是你,那幾位願意嗎?如果是那幾位,那你又圖啥呢?趙匡胤不能取代柴宗訓,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就能了?

如果你非要自己當新皇帝,那就隻有一條路了:學石敬瑭。向契丹俯首稱臣,跪地喊爹,通過契丹之手推翻趙匡胤,然後再讓契丹冊封你為中原之主。

掂量掂量,“漢奸”、“兒皇帝”的千載罵名,你背得起嗎?

再看第一條路,如果是匡扶周室、輔佐幼主的話,且不說艱難險阻,即便是真的乾掉了趙匡胤,把柴宗訓重新扶上龍椅,那麼相同的問題又來了,你圖啥?給姓柴的是下跪稱臣喊萬歲,給姓趙的也是下跪稱臣喊萬歲。

五代亂世,對於朝代更替,人們早已司空見慣,“四朝老臣”馮道早就教育大家,“事當務實”。

也有人發出過疑問,為什麼趙匡胤偏要在柴宗訓登基半年後發動兵變,而不是在柴榮剛駕崩的時候,或者再晚一些?

現在,我們可以給出一個大膽而合理的猜測:早在柴榮駕崩的時候,甚至是在柴榮病重期間,趙匡胤集團就已經密謀兵變奪權了,該計劃幾經推演、完善,已經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這東風恰恰是奪權的關鍵所在:如何讓大家相信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以至於心甘情願地把軍隊指揮權全部交給趙匡胤。當聽到遼國勾結北漢,相約南下的消息後,趙匡胤集團欣喜若狂——來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