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2(1 / 1)

2,李處耘

生於後唐時期,是烈士子弟,他的父親名叫李肇,在討伐定州王都之亂時,為國捐軀。當時,李處耘尚幼,由哥哥李處疇養育,後遷居京師。晉末漢初,張彥澤作亂,縱兵在城中大掠,當時的李處耘還不滿20歲,獨自站在胡同口,拉弓放箭,一口氣射殺十幾名亂兵,賊兵遂不敢上前,次日黎明,又有亂兵企圖闖入,李處耘又殺數人,從此名揚河洛。

府州折從遠聽說後,把他召至帳下,之後折從遠移鎮鄧、滑、陝、邠四節度,李處耘始終不離左右。

折從遠臨死前,向朝廷(柴榮)推薦了李處耘。恰逢李繼勳赴鎮孟州,柴榮便把李處耘安排在了李繼勳帳下。

起初,李繼勳並沒拿這位“關係戶”當回事,待他甚薄。直到有一次,李繼勳在席間比試箭法助興,李處耘四發四中,這才引起了李繼勳的注意,不惜屈尊與之結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哥們兒”,是正兒八經升堂拜母的乾兄弟。隨後,李繼勳讓李處耘掌管河津,這是黃河上的一處重要津口。

李處耘說這裡是交通咽喉,肯定會有間諜往返其中。果然,李處耘到任沒幾個月,就成功抓獲了契丹間諜,並且繳獲了契丹與後蜀、南唐的秘密通信——蠟丸書。

看得出來,李處耘同誌智勇雙全,遠程堪稱神弓手,近戰徒手殺數賊,又有智謀,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史籍評價他“臨機決事,謀無不中”,很受趙匡胤賞識。

後來,李繼勳在征淮戰場上表現欠佳,被柴榮罷了節鎮,李處耘被分配給了趙匡胤。

因此,李處耘可以被視作趙匡胤的嫡係親信。在“陳橋兵變”中,李處耘化身溝通橋梁,第一時間把群眾的呼聲反映給上級職能部門,有效推進了兵變。

3,“專業捧哏”楚昭輔

楚昭輔最初是劉詞的部下,與趙普是同事,劉詞死後,楚昭輔追隨了新主子——趙匡胤。

據說,當時劉詞死後,下崗待業的楚昭輔流落京師,在四處投放簡曆的時候,發現路邊有位名叫劉悟的算命瞎子,於是上前求簽問卦,問命運、問前程。

劉悟掐指一算,說你來京城就算來對地方了,你會在這裡遇到你的貴人,記住,如果你遇到長得這樣的人,你一定要抱緊他的大腿,對他言聽計從、說一不二,你就會飛黃騰達!劉悟對楚昭輔詳細描述了“貴人”的長相,楚昭輔一字不落地記在腦子裡。

真巧,轉角遇到愛。隻因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無法忘記你容顏,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眼前。

楚昭輔果然遇到一個與劉悟的描述一模一樣的人。

“神了!”楚昭輔隨即投靠此人,從此成為新主子的腦殘粉,無限忠於新主子。這個新主子就是趙匡胤。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這位盲人算命先生劉悟,很可能也是趙匡胤的同謀。在職業(算命先生)和生理缺陷(盲人)的加持下,準確描繪出一個“貴人”的長相,在那個年代,很少有人會懷疑其背後的貓膩,隻會感歎“此乃天意”!

如前文所說,趙匡胤集團可能很早之前就進行密謀了,盲人算子劉悟,就是其中之一。而被劉悟忽悠到趙匡胤麾下的,恐怕也不止楚昭輔一人。

在“陳橋兵變”中,楚昭輔扮演了一個捧哏的角色。“占星者”苗訓拉住他,向他指示“天有二日”的神奇自然現象,二人一捧一逗、一唱一和,把吃瓜群眾迅速帶入節奏。

苗訓為何挑中他,或者說趙匡胤集團為何挑中他來捧哏,也許是因為楚昭輔比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就像被盲人算子劉悟忽悠一樣,他非常容易被“占星者”忽悠,彆人也許是表演,但他是本色出演,而且趙匡胤如果當了皇帝,對他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他也沒有理由戳破謊言。

在返回汴州之前,趙匡胤派楚昭輔先行一步,到城中安撫母親和家人,史籍中的記載殊堪玩味:

“昭輔具言士眾推戴之狀,太後乃安。”

我們先來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況,假如你是趙匡胤的母親,全家老小都作為人質,扣留在汴州城內,因為兒子要帶兵出征,家眷在首都做人質,這是潛規則,然後你兒子在外邊發動兵變,宣布造反,因為……手下們想擁戴他(士眾擁戴),所以……您就放心了?

遠了不說,想想郭威的全家。

太後為何會“乃安”,楚昭輔“具言”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試著來推測:

“阿姨,您放心,這事兒我們已經運作了小半年了,城裡的軍隊跟我們是一夥的,裡應外合,您不會有任何閃失的。不信您就看著,一天之內,完成換屆,您就瞧好吧。”

這又是趙匡胤集團“長久密謀”的間接證據。

1,“場外安保”

4.1慕容延釗

慕容延釗是河東太原人,將門之後,父親慕容章是襄州馬步軍都校。劉知遠扛把子的時候,慕容延釗隸郭威帳下,以勇力聞。郭威建國稱帝後,以其為尚食副使、鐵騎都虞侯。尚食使,主管皇宮內的飲食,肯定是由心腹擔任。

柴榮即位後,慕容延釗升為殿前散指揮都校,在“高平之戰”中立功,升為殿前都虞侯;“三征淮南”後,升殿前副都指揮使;柴宗訓即位後,升殿前副都點檢,隨趙匡胤北伐時,又被授予北麵行營馬步軍都虞侯。

如前文所說,趙匡胤命令慕容延釗疾馳鎮州前線,實際上並不是“支開”他,因為他也是趙匡胤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他負責幫趙匡胤看護北大門,以便戰友們的“陳橋兵變”順利開展。

4.2韓令坤、張令鐸、郭崇

韓令坤,這個名字在“三征淮南”的過程中出鏡率極高,兩入揚州,衝冠一怒為紅顏,怒斬陸孟俊。

韓令坤原本是郭威的嫡係部將,後周時隸禁軍,柴榮即位後,被提拔為殿前都虞侯。“高平之戰”之後,升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世宗征淮之初,宰相李轂掛帥,麾下十二將,組成了征淮先鋒,韓令坤就是其中一將。

“三征淮南”期間,韓令坤與一位親密戰友共同取得了“正陽戰役”的勝利,又一起奇襲揚州,接管泰州。這位親密戰友正是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

韓令坤跟趙弘殷並肩作戰,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那麼他與趙匡胤的關係如何呢?

史籍記載,韓令坤與趙匡胤“情好親密”,鐵哥們兒的乾活。

柴宗訓即位後,升侍衛馬步軍都虞侯,讓他領兵巡視北邊,“陳橋兵變”的時候,韓令坤就駐守在鎮州、定州一帶,趙匡胤出發時便命令慕容延釗疾馳鎮、定前線,與韓令坤彙合,並且在奪權成功後,又授予二人“便宜行事”的特權。

張令鐸,郭威舊部,柴宗訓即位後,作為韓令坤的副手,駐防霸州(益津關)。他與趙匡胤同樣是鐵哥們,大宋建立後,他的三女兒嫁給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美。

而郭崇,則是鎮州成德軍節度使,是鎮州的地方軍隊最高長官。

在宋朝建立之初,有人密報趙匡胤,說郭崇思念周室,將有異誌,須謹慎防備。趙匡胤則非常信任郭崇,說他不會謀反。隨後便有一個小細節,郭崇的幕僚辛仲甫對郭崇說“公首效誠節……”

你品,你仔細品。

“契丹南寇”的消息是從這裡發出的正式公函,綜合各種間接證據,我們似乎可以大膽推斷:郭崇、韓令坤、張令鐸等前線中央、地方最高指揮官,串通一氣,聯合發出了“契丹南寇”的虛假消息。

如果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慕容延釗不是趙匡胤集團的成員,並且還是“陳橋兵變”的不安定因素,從而被趙匡胤故意支開的話,那麼試想一下,趙匡胤為什麼要把這個不安定因素放在北大門,萬一他假戲真做,真的勾結契丹,起兵南下“平叛”怎麼辦?

契丹當然樂於充當仲裁人,興師問罪,當年李存勖被推翻的時候,契丹人就以此為由,當麵詰責李嗣源派來的使臣,大有出動大軍、興師問罪之態勢。

而且大宋建立後,的確有反對趙匡胤的將領這麼做了,這個將在後文詳述。

所以說,趙匡胤不會傻到把敵對分子放在鎮、定前線。

在“陳橋兵變”這場大戲中,郭崇、慕容延釗、韓令坤、張令鐸默默充當起了場外安保人員的角色,率領重兵,防備契丹假戲真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