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南楚三分(1 / 1)

【南楚三分】

據傳言,當初馬殷追隨劉建峰初據潭州時,曾奉命督工挖城壕。某日,工地上出土了一塊兒石碑,上麵刻有古篆文,經人辨認後,是“龍舉頭,豬掉尾,羊為兄,猴作弟,羊歸穴,猴離次”十八個字。

半個多世紀之後,等到南唐滅楚,才有人破解了隱藏其中的奧秘:

馬殷於大唐乾寧三年(896)割據湖南,這一年是丙辰歲,龍年,因此是“龍舉頭”;馬氏南楚政權於公元951年滅亡,那一年是辛亥年,豬年,所以是“豬掉尾”;馬希範生於己未年(899),死於丁未年(947),羊年生、羊年死,所以是“羊歸穴”;馬希崇則生於壬申年,猴年,後來成為南唐的俘虜,遷居淮南,故稱“猴離次”,至於“羊為兄、猴作弟”應該是指馬氏諸子的統治順序。

另外,據傳當時湖南有民謠曰“三羊五馬,馬子離群,羊子無舍”。善觀星象、占卜的龐巨昭聽到後,對身邊人說:“淮南楊氏將來還有三位君主,湖南馬氏還有五位。”

淮南楊行密死後,果然在經曆了楊渥、楊渭、楊溥三位之後被權臣徐知誥篡奪,而南楚政權也在馬殷死後曆經了馬希聲、馬希範、馬希廣、馬希萼、馬希崇五人後亡國。

當南唐滅掉南楚後,淮南境內有個“高人”給李璟說根據他的掐指一算,南楚境內仍有君王之氣,不久之後,應該會有一個王姓之人興起。

李璟憂心忡忡,於是詢問諸將,“湖南境內有姓王的將領嗎?”

經過篩查,發現有一人符合評選條件——永州刺史王溫。

李璟於是派人加封王溫為征南大將軍,賜給他印綬、巾帶,並在巾帶裡塗抹了一種劇毒。

王溫還沉浸在天上掉餡餅的喜悅中,何德何能,蒙受主上大恩。朝廷特使催促他趕緊換穿巾帶,佩戴印綬,對著鏡子九連拍,發朋友圈炫耀一下。

王溫不疑有他,很快,“腦裂而死”。

李璟聽信“王氏將興”從而毒殺王溫的這段故事,見載於《三楚新錄》,我個人對其真實性持嚴重懷疑態度。

另據《十國春秋》記載,南楚末年的時候,湖南還流傳著一首童謠,“馬去不用鞭,咬牙過今年”,這首童謠得到了應驗,與此同時,關於“王氏興起”的預言也得以應驗。

讓我們把目光挪到馬氏南楚的最後歲月:

後漢時期,南楚爆發內亂,朗州馬希萼推翻了弟弟馬希廣的統治,隨後因不滿中原王朝擁護馬希廣的立場,憤而轉投南唐,向南唐稱臣。僅僅8個月後,其弟馬希崇再次發動叛亂,軟禁馬希萼。史稱“諸馬爭槽”或“眾駒爭槽”,南楚實力也因連年的內戰而大大削弱。

馬希萼統治南楚的半年多裡,可謂眾叛親離。他的頭號幕僚劉光輔借著入貢南唐的機會,竟然勸說李璟吞並南楚;而他的嫡係將領——朗州靜江軍指揮使王逵、副使周行逢也被馬希萼命令負責重修戰火摧殘後的潭州楚王府,不僅工作辛苦,還沒有任何賞賜。

士兵們相聚抱怨,說死囚得到赦免才會乾這種勞役,我們跟隨大王(馬希萼)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才打下湖南,怎麼就被罰做重刑犯了呢?王逵、周行逢聽到抱怨後,緊急開了一個秘密會議,說士兵們怨恨很深了,如果我們再不采取行動,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隨後,二人率領所部逃歸朗州。當時馬希萼宿醉未醒,眾人不敢驚擾,等他酒醒之後,已經錯過了追殺的最佳時機。

王逵等人回到朗州,罷黜了朗州留守馬光讚(馬希萼之子),然後擁護馬光惠(馬希振之子)為朗州節度使。實際上,馬光惠隻是一個傀儡,王逵和他的九個結義兄弟成為朗州的攝政王,以王逵為首的“結義十兄弟”集團從此登上曆史舞台。

馬希萼向“天朝上國”南唐彙報兵變經過,請求大哥替小弟做主。南唐當時已經有了滅楚的打算,正好趁機割裂南楚,於是不但沒有責備、討伐朗州叛軍王逵,反而給王逵送去撫慰詔書和大量賞賜,承認其對朗州的合法統治。

王逵集團非常睿智,照單全收了南唐的禮物,把使者趕走,沒有對南唐的詔書做任何回應,因為他們要在南唐和中原之間做觀望。

很快,王逵集團就以馬光惠“愚懦嗜酒”為由,將這個傀儡罷黜,然後推舉辰州刺史劉言為朗州留後。

劉言原為吉州刺史彭玕的部將,淮南吞並吉州時,隨彭玕投奔南楚。劉言知道王逵集團的狠毒,不敢忤逆,於是單人獨騎趕赴朗州,接受推戴。隨後王逵等人便以劉言的名義上疏南唐,請求稱藩,再炒“兩個楚國,一潭一朗”的冷飯。

割裂南楚,雖然是南唐的計劃,但這種他媽的事兒怎麼能夠公開呢?如果非逼著宗主國表態的話,那隻能是堅持維護一個楚國的基本原則,強調一個楚國是國際共識。

於是,朗州王逵集團不出意外地向中原王朝稱藩。

此時的中原王朝已經是後周王朝了,後周欣然接受了朗州的稱藩。從此,南楚再次被分裂,潭州馬希萼稱藩於南唐,朗州劉言則依附於後周。

兩個多月後,馬希崇在潭州發動叛亂,囚馬希萼於衡山。

消息傳來,朗州劉言立刻高舉義旗,南下潭州勤王,討伐馬希崇的謀逆之罪,上演了一出叛軍討伐叛軍的滑稽大戲。

馬希崇大為恐懼,急忙派使者去朗州求和,表示願意把南楚一分為二,潭、朗睦鄰友好。

劉言的首席智囊李觀象,給劉言獻上了一條毒計,說馬希萼的很多嫡係舊將仍在潭州,於公於私,他們都不會認可潭朗分治,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先解決掉他們,既然馬希崇求和,不如就借刀殺人,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不僅除去心腹大患,還能讓馬希崇喪失民心。

劉言是降將出身,當年彭玕走投無路,才帶著他乞食馬氏,如今卻與馬希崇平起平坐,馬氏的嫡係將領當然憤憤不平,而且朗州的政治訴求是分裂楚國,這是任何一個楚國人都不會答應的條件。

李觀象出的這條毒計,就是讓馬希崇以這些將領的人頭納投名狀,作為談判的誠意。

懦弱昏聵的馬希崇一口答應,隨後便將楊仲敏、劉光輔、魏師進、黃瓊等十幾位南楚勳舊斬首,人頭送到朗州。受限於當時的生鮮冷鏈技術,等送到的時候,人頭均已腐爛,難以辨認,劉言一口咬定是假冒偽劣產品,堅持要求退貨、差評,快遞小哥——辰陽縣令李翊,最後以自殺的方法自證清白。

同樣受惠於當時的DNA檢測技術,劉言即便知道是真貨,也要咬定是假貨,這樣就有了繼續南下的理由。這不是消費者維權,而是職業打假人故意碰瓷。

與此同時,衡山指揮使廖偃(南楚開國功勳廖匡圖之子)與四叔廖匡凝等相議,說咱廖家累受馬氏厚恩,今馬氏兄弟內鬥,馬希崇想置馬希萼於死地,我們豈能坐視不管?

為什麼要說馬希崇想置馬希萼死地呢?馬希崇陰險多端,他當然想殺死馬希萼,就像馬希萼殺死馬希廣那樣,但他又不想背負殺害兄長的罵名,於是特意安排大將彭師暠護送馬希萼來衡山。

彭師暠是馬希廣的部將,在馬希萼推翻馬希廣的時候,曾頑強抵抗,重創馬希萼,馬希萼被他不屈抗爭的氣節所打動,沒有殺他,僅僅是杖打一頓而已。

在馬希崇的世界觀裡,睚眥必報才是正常操作,小肚雞腸才是人之常情,他認為彭師暠一定對馬希萼懷恨在心,所以特意委派彭師暠押送馬希萼,心裡的盤算是彭師暠借機公報私仇,謀害馬希萼。

結果彭師暠一眼就看穿了馬希崇的齷齪內心,不僅沒有加害馬希萼,反而“奉事愈謹”,在試探過衡山主將廖偃的態度後,彭師暠與廖氏叔侄在保護馬希萼、匡扶馬氏的關鍵議題上達成高度共識,隨後,幾人擁護馬希萼為“衡山王”,以衡山縣政府辦公樓為王府,以彭師暠等人為將軍,斷江為柵、編竹筏為戰艦,建立起了衡山革命根據地,招兵買馬、聚草屯糧,周圍郡縣聽說後,積極響應,短短幾日,衡山根據地的規模就發展到了萬餘人。

隨後,衡山根據地派人求援於南唐。

至此,南楚分裂為三股主要政治勢力:潭州馬希崇、衡山馬希萼、朗州劉言。湖南上空陰雲密布,暗濤湧動。,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