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南漢亡國(1 / 1)

潘美以征服者的姿態進入不設防的廣州城,將龔澄樞等宦官、南漢宗室及文武官員97人俘虜,連同劉鋹一同關押在龍德宮,劉保興逃到民家藏匿,也被成功抓獲,他當然逃不掉地毯式、拉網式搜索,除非掛在倉庫裡。隨後潘美將這百十號人打包押往汴州。

城內有一百多(一說五百)身穿盛裝的宦官夾道歡迎,爭先恐後地為宋軍歌功頌德,感謝王師將嶺南之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

潘美斜著眼角瞥一眼,冷笑一聲,說道:“把嶺南人民拖入深水火熱的,就是這幫太監。本帥奉詔吊民伐罪,就是要為嶺南除此禍害!”遂下令將他們全部斬首,把他們變成了死太監。

隨著劉鋹的被俘,南漢宣告滅亡。此一戰,大宋共得六十州、二百四十縣、十七萬二百六十三戶。

捷報傳到汴州,趙匡胤龍顏大悅,加潘美山南東道節度使。

在劉鋹來京的路上,趙匡胤向文武群臣詢問獻俘儀式的細節,朝中文武竟無人通曉,於是隻得派人征求已經退休在家的張昭。

張昭,原名張昭遠,生於唐末,曆事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大宋,五朝老臣。參與編寫《舊唐書》,而其撰寫的《製旨兵法》被柴榮視如珍寶,更有人相信柴榮之所以橫掃天下,就是看了這本兵書。前文已經對張昭有過詳儘介紹。

宋初,翰林承旨陶轂(事先幫趙匡胤預備好禪讓詔書)貪汙枉法,徇私舞弊,當趙匡胤質詢他的時候,陶轂便想拉張昭下水,讓他幫自己作偽證,替自己解圍,結果張昭氣得脫帽抗爭,有失臣禮,被勒令強製退休,當時張昭已經70歲高齡。

家有一老,猶如一寶。現在,趙匡胤忽然想起了這位77歲的五朝老臣,於是派人詢問。張昭果然口若懸河,引經據典,講述獻俘儀式的典章製度,又旁征博引,回憶了五代時親身經曆過的獻俘儀式。

趙匡胤完全照搬了張昭的口述。次年(972),78歲的張昭老同誌因病去世,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劉鋹君臣被押北上,當走到江陵時,忽然發現道路兩邊有人恭迎,隻見為首之人對劉鋹畢恭畢敬,劉鋹滿心疑惑,因為他根本不認識眼前這人。

隨行的前翰林學士黃德昭向他介紹道:“此人是龐師進,是咱南漢的官員。”

“啊?”劉鋹頗為不解,因為這裡距離南漢有千裡之遙,南漢的官員怎會出現在這裡呢?便問道:“那為何出現在此處?”

前文有雲,在劉岩時期,為了方便與中原的貿易和進貢,就在荊南的首都江陵城設置了這個“南漢駐荊南大使館”,專門負責貨物的轉運,同時也作為外交情報等信息的交流中轉站,龐師進就是駐荊大使。後來南漢與中原斷交,這處大使館卻沒有關閉,繼續作為商貿合作機構維持運轉,直至今天劉鋹到此。

聽黃德昭講完來龍去脈,劉鋹百感交集,淚流滿麵,說道:“我在位十四年,竟然對此一無所知。今天,才知道所謂的祖宗基業原來全是大朝的國土!(指南漢向中原進貢稱臣)”

說罷,君臣泣涕許久。

這段對話的記載出自宋朝史官,劉鋹似乎大徹大悟、回心轉意,承認了南漢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的領土。我個人認為,如果劉鋹不是有意取悅身邊的大宋官員或者給自己推卸責任的話,那麼原話很可能與記載不一致,我個人更傾向於感慨祖宗基業之強盛,南漢的觸角可以伸到千裡之外,與中原等各大勢力縱橫捭闔、遊刃有餘。

劉鋹抵京後,趙匡胤先派參知政事呂餘慶審訊他,問他反複無常及縱火焚毀府庫之罪,劉鋹果然將所有責任都推到了宦官龔澄樞、李托、薛崇譽等人頭上,與不知道駐荊大使館一樣,劉鋹把自己裝扮成傀儡皇帝,對國事一無所知。

次日(5月1日),工作人員用絲帛拴著劉鋹及其百官的脖子,像牽狗一樣牽到太廟,告慰列祖列宗,彙報嶺南被收複的喜訊。隨後,趙匡胤駕臨明德門,派刑部尚書盧多遜宣讀詔書,公布劉鋹等人的罪責。

劉鋹為自己做了無罪辯護,說自己繼承偽位時隻有16歲,還隻是個孩子,龔澄樞等人全是先父挑選的托孤重臣,他們把持著軍政大權,自己隻是一個傀儡,在嶺南,真正的土皇帝是他們呀!隨後伏地叩首,哭得稀裡嘩啦。

宦官李托麵對質詢時默然不語,一旁跪著的前南漢諫議大夫王珪突然急了,對著李托來了個貼臉輸出,“昔日在廣州,機務大權被你們把持,宮殿的大火也是內宮縱火,現在天子來責問,你還想甩鍋給誰?啊——呸——”一邊罵他,一邊往他臉上吐口水,一邊抽他大嘴巴子。

趙匡胤下令將龔澄樞、李托等宦官斬首,然後赦免劉鋹,並賜衣冠玉帶鞍馬等物,賜爵“恩赦侯”,自偽皇弟劉保興以下皆有封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