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中)(1 / 1)

3,湖州平叛

909年10月,湖州高澧叛變,錢鏐派弟弟錢鏢前往鎮壓,910年2月,困獸之鬥的高澧勾結淮南勢力入境支援,錢鏐亦派錢元璙率軍增援。淮南無法戰勝錢鏢、錢元璙叔侄,於是放棄湖州,帶領喪家之犬高澧逃歸淮南。湖州被錢鏐收複。

關鍵人物:錢鏢,錢元璙。

4,對淮自衛反擊戰

913年3月,淮南派李濤掛帥,興兵兩萬,經千秋嶺進犯杭州。當時,徐溫剛剛架空楊渭,隨後恩威並施,成為淮南集團的實際操控者,他需要發動一場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樹立個人威望,鍛煉自己的隊伍;與此同時,中央朝廷也剛剛經曆了朱友珪弑君、朱友貞撥亂反正的動蕩時刻,暫時無暇南顧。在這種情況之下,徐溫果斷發動了對錢氏集團的斬首行動,直撲杭州。

錢鏐任命錢元瓘為北麵應援使,與杭州城外的淮南兵正麵打團;任命錢元璙為招討收複都指揮使,使用圍魏救趙的策略,率領水師進攻東洲(隸淮南常州)。

“老子躲的就是精銳!”

錢元瓘沒有直接上去開團,而是充分發揮主場作戰優勢,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先在千秋嶺的山穀中伐木,阻塞山路,以絕淮軍歸路,隨後擺下一個口袋陣,“三覆以待之”。

交戰中,錢元瓘披堅執銳,向著一條大魚殺去。這條大魚正是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徐知誥宛如曹操在潼關,被殺得割須棄袍。史籍記載,錢元瓘相逼甚緊,“幾獲之”,逼得徐知誥“易服,乘白騾而竄”。

淮南兵團隨即大敗,總司令李濤以下八千餘將士被俘。一共來了兩萬人,被俘就八千多,將近一半。

據說交戰時,錢元瓘的軍營中“有氣如龍虎之狀”,淮南人望之曰:“此霸者之氣也。”

另一路的錢元璙也傳來捷報,生擒敵將李師愈等三千餘人。

有些史料將兩個戰場混淆,說錢元瓘在千秋嶺俘虜李濤等三千餘人。這屬於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七進七出大鬨長阪坡了。

淮南徐溫偷雞不成蝕把米,有多大人現多大眼。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越想越虧,於是在5月卷土重來,再派宣州副指揮使花虔屯兵於廣德鎮,準備與廣德鎮遏使渦信再次攻打杭州。

關門,放錢元瓘。

錢元瓘當機立斷,沒有在杭州守株待兔,而是先發製人,率先對廣德鎮發起攻擊。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攻城時,有淮南兵站在城頭上詬罵,汙言穢語三俗不堪,錢元瓘大怒,“小子,你有本事就給我等著!”隨即下令強攻。

6月,攻克廣德城。城牆上滿嘴噴糞的那家夥呢?甭廢話了,屠城吧,寧可錯殺三千。據記載,僅錢元瓘親手砍死的就多達二百餘人。生擒淮南主將花虔、渦信等七千餘人,打包送回杭州。

錢氏集團連戰連捷,淮南徐溫是光著屁股推磨——轉著圈兒的丟人。

關鍵人物:錢元璙、錢元瓘。

5,勝敗一無錫

廣德鎮大捷之後,錢鏐決定對淮南展開一次報複性軍事打擊,於9月派錢傳瑛、錢元璙、錢元瓘三兄弟率兵進攻常州,駐軍於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

兄弟三人來勢洶洶,誌在必得,但他們的對手是老油條徐溫。窮寇莫追,徐溫已經不能再輸了。

徐溫首先穩定軍心,說浙人驕傲輕敵而又怯懦畏戰,很容易就會被我們擊敗的。這叫戰略上藐視敵人。緊接著,諸將倍道兼程,火速支援無錫前線,這是戰術上重視敵人。

無錫一位叫陳佑的裨將主動請纓,願率本部兵馬充當敢死隊,繞路抄襲敵軍後路;徐溫則率主力正麵迎敵。前後夾攻。

就這樣,錢氏三兄弟被打得大敗。

有意思的是,《十國春秋》和《資治通鑒》等史書均記載了這場戰鬥,然而《吳越備史》卻隻字不提,因為《吳越備史》是錢氏後人書寫的,在此先鋪墊一句,在後麵很多事件的描述中,凡是吳越國失利丟人的,在《吳越備史》中要麼隻字不提,要麼一筆帶過,要麼粉飾漂白。所以吳越國吃癟的戰鬥主要是參考《十國春秋》、《十國紀年》等史書。

次月(10月),錢傳瑛抑鬱而終。

第二年(914)9月,錢鏐再派錢元瓘進攻常州無錫縣,報去年的一箭之仇。錢元瓘不辱使命,將無錫縣攻克,生擒主將朱超以下五百餘人,凱旋而歸。

關鍵人物:錢傳瑛、錢元璙、錢元瓘。

6,誰家新娘?

《吳越備史》記載909年2月,朱溫選錢傳瑛為駙馬。又說915年2月,朱友貞選錢傳珎為駙馬,將長女壽春公主下嫁。

這裡存在巨大的爭議。但——本書給出了真相:

《新五代史》記載說朱友貞長女壽春公主下嫁給了羅紹威之子羅周翰。魏博節度使羅紹威與朱溫家族關係緊密,羅紹威長子羅廷規娶了朱溫的兩個女兒,次子羅周翰娶了朱友貞的長女壽春公主,三子羅周敬娶了朱友貞的三女兒晉安公主。

壽春公主真忙,一會兒嫁錢傳珎,一會兒嫁羅周翰。

到底是誰?彆急,我們翻翻其他史料。您瞧,多翻兩本就是有好處,更亂了——

《十國春秋》則記載說906年9月,唐哀帝選錢傳瑛為駙馬,下嫁壽昌公主。當時錢傳瑛在“徐、許之亂”中的表現獲得了唐哀帝的認可,唐哀帝“聞其事而嘉之,尋授兩浙副大使”,然後就選他為駙馬。《十國春秋》還記載了唐哀帝的這篇敕文,真可謂是旁征博引。

並且《十國春秋》還明確指出《吳越備史》的記載是錯誤的,說它誤將天佑三年(906)記成了開平三年(909),也就誤將唐哀帝記成了朱溫。還說錢傳瑛同誌念念不忘自己的壽昌公主,某日夢到了與死去的壽昌公主線下奔現,醒來後就得了“鬼疾”,不久之後就病亡了。

如此看來,《十國春秋》說得有理有據,一本正經。

然而在《全唐文》中,收錄了一篇朱友貞的《授錢鏐第三子傳瑛駙馬都尉賜鏐敕》的敕文,與《十國春秋》所引用的所謂的唐哀帝敕文不能說一字不差吧,起碼也是高度契合,在所有關鍵的詞句上則真的是一字不差:

敕文抬頭是“敕吳越國王錢鏐”,文中稱“恭惟先帝與卿,素同盟約”,文末稱“今授傳瑛大同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駙馬都尉,兼加食邑八百戶”。

顯然,批評《吳越備史》謬誤的《十國春秋》也翻車了。無論是開頭的稱呼,還是文中的客套敘舊,還是末尾的官職爵位,全都指明了敕文百分之百出自朱友貞。

早在906年,錢鏐根本沒有被封為吳越國王,他跟唐哀帝的先帝——唐昭宗也算不上什麼革命戰友情。

我們再換個角度,從幾位準嶽父和公主的記載逆向推理:

唐哀帝,906年的唐哀帝僅有15歲,死的時候(907)也僅有16歲,根本沒有女兒;那姐妹呢?唐昭宗有11個女兒,其中平原公主下嫁給李茂貞之子(但很快被朱溫勒令退貨),永明公主早薨(一般是未成年便夭折),剩下的9個公主詳情不明,史書僅存其封號而已,而且這裡麵根本沒有“壽昌公主”;

朱溫,有五個女兒。安陽公主和金華公主,先後下嫁羅廷規;長樂公主,下嫁趙岩;普寧公主,下嫁王昭祚;真寧公主,未知;

朱友貞,三個女兒,壽春公主,下嫁羅周翰;晉安公主,下嫁羅周敬;壽昌公主。

《吳越備史》中記載說錢傳瑛“梁太祖拜為駙馬都尉……公主未及降而薨,年三十六,敕贈太師”。

如果真是梁太祖朱溫拜其為駙馬都尉,那麼顯然應該是將真寧公主嫁他;而如果是末帝朱友貞拜其駙馬都尉,那麼就應該是壽昌公主。

《全唐文》中朱友貞的敕文是個無可爭議的鐵證,所以敕嫁錢傳瑛的基本可以確定為是朱友貞的壽昌公主。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全唐文》誤將朱溫的敕文當成朱友貞的呢?不可能,作者有可能被混淆,但正文內容一般不會被篡改,特彆是那句“恭惟先帝與卿,素同盟約”,隻可能是出自朱友貞之口,因為朱友貞的“先帝”朱溫與錢鏐曾是並肩作戰的好基友。

朱友貞是915年9月23日封次女為壽昌公主,而錢傳瑛同誌於913年10月就病逝了。所以合理的解釋是朱友貞選他為駙馬時,還沒給女兒封號。

“梁太祖拜為駙馬都尉”,疑似是筆誤,應為梁末帝。

至此,我們可以大概推理出一個合理的解釋:913年2月,後梁在半年的時間裡經曆了兩次宮廷流血政變,朱友貞登基為帝,為了鞏固政權,朱友貞積極拉攏兩浙錢氏,要與錢鏐結成兒女親家,許諾把次女嫁給錢傳瑛,然而未等籌辦婚禮,錢傳瑛就於10月去世;於是在915年2月,朱友貞又讓錢傳珎當駙馬,完成朱、錢兩大集團的政治聯姻,並於9月23日將次女封為壽昌公主,最後在916年正月,在大將杜建徽的護送下,錢傳珎終於備齊彩禮,來京師喜提壽昌公主。

所以《吳越備史》中說錢傳珎去京師迎娶“壽春公主”,也應該是“壽昌公主”的筆誤。

關鍵人物:錢傳瑛,錢傳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