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八百八十四章 接踵而來的壞消息(1 / 1)

大明流匪 腳踝骨折 4602 字 1個月前

皇太極不開口說話,吳襄和吳三桂不敢起身,甚至連頭都不敢抬。

兩個人心裡都清楚,他們在草原上做的事情,是死是活全都在皇太極一念之間。

“鄭親王怎麼樣了?”皇太極開口的第一句就問起了濟爾哈朗的情況。

跪在地上的吳襄小心翼翼的側頭看向身旁的吳三桂。

吳三桂額頭用力磕在地上,語帶哭腔道:“臣無能,沒能護住鄭親王,致使鄭親王戰死沙場。”

“什麼!你說鄭親王戰死了。”皇太極一驚,整個人從座位上猛地站了起來,撞倒在桌子上。

噗通!

剛站起身的皇太極眼前發暈,整個人又跌坐回座位上。

“萬歲爺您怎麼了?”

一旁的鼇拜注意到皇太極情況不對,急忙上前詢問。

皇太極單手托著額頭,另一隻手朝鼇拜搖了搖手,旋即盯著吳三桂問道:“你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

“鄭,鄭親王戰死在了沙場。”吳三桂神情緊張的重複了一遍。

嘩啦!

桌上的一個新筆筒比皇太極的手背碰倒在桌上。

“你確定鄭親王戰死了嗎?”皇太極語氣冰寒的問道。

吳三桂低著頭回道:“臣並未親眼看到,但有從虎賊包圍中逃出來人見到鄭親王戰死。”

“見到鄭親王戰死的人在什麼地方?”皇太極問道。

吳三桂答道:“就在盛京城外,臣進城的時候,他們被留在了城外。”

“鼇拜!”皇太極喊了一聲。

“奴才在。”鼇拜上前。

皇太極說道:“傳朕口諭,把那個見到鄭親王戰死的人帶過來。”

“嗻!”鼇拜領命轉身離開大殿。

皇太極目光再次看向吳襄和吳三桂父子,開口說道:“和朕說一下你們去了草原之後遇到的情況、”

雖然從多爾袞口中了解到一些清軍進入草原後的情況,但他深知兼聽則明的道理,也想從其他人口中了解到清軍的情況。

或許是吳襄的口才更好一些。

由他主動敘說清軍從進入草原之後所遭遇的情況,而吳三桂時不時插上一句,在一旁補充。

兩個人很快把清軍到草原後所經曆的事情說了一遍,包括祖大壽拒絕出兵的事情也沒有隱瞞,一五一十的告知了皇太極。

啪!

“祖大壽該死,如此關鍵的時刻,居然還抱有自己那點小心思,害的大軍敗於虎賊手中,他就是有十條命也不夠殺的。”皇太極抬手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同時目光看向了吳襄和吳三桂這對父子。

能從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接替汗位,又成功打壓了另外三個大貝勒,使他這個大汗獨占鼇頭,自然不缺少政治智慧。

從吳襄父子的敘述中,他聽出了另一層意思。

“祖大壽確實該死,這次大軍的失利,祖大壽占據很大一部分責任。”吳襄附和道。

聞言的皇太極心中明鏡一樣。

這對父子是要脫離關寧軍倒向他這邊。

這時候,吳襄緊張的看著皇太極,心中懇忑不安,不知道皇太極到底會不會接受他們父子的投靠。

而皇太極也在考慮要不要接受吳氏父子的歸順。

關寧軍一多半兵力都折損在了草原上,如今的關寧軍對他而言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麼重要了。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

吳襄和吳三桂始終沒有等到皇太極的答複,兩個人後背上開始冒起冷汗。

如果不能讓皇太極接受,自知以他們半路脫離大軍的事情,足以讓皇太極要了他們的性命。

沒有了關寧軍這個強硬的後台,心中清楚他們在大清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漢軍旗還缺兩個佐領,過幾天你們就去上任吧!”皇太極最後還是決定手下吳襄和吳三桂。

這一次清軍在草原上的失利,再次讓他明白大清需要更多的力量來對付虎字旗,所以決定留下吳氏父子,以後用來對付虎字旗。

“臣謝萬歲爺不殺之恩。”吳襄聽到皇太極接受他們的投靠,急忙謝恩,同時還不忘用手拉了拉吳三桂的衣角。

“臣吳三桂謝過萬歲爺不殺之恩。”吳三桂反應了不慢,同樣磕頭謝恩。

皇太極道:“起喀吧,以後你們兩個人就留在佟都統收下做事,隻要你們用心當差,將來也不是機會恢複你們總兵的身份。”

“萬歲爺放心,臣父子二人一定對萬歲爺忠心耿耿,萬歲爺讓臣父子做什麼,臣父子二人便做什麼,臣父子二人全都聽萬歲爺的。”吳襄向皇太極表示出自己的忠心。

皇太極點點頭,說道:“你父子二人剛從草原回來,這兩日先回去,過幾日朕會安排人帶你們去見漢軍旗的佟都統。”

“臣告退。”

吳襄和吳三桂再次行了一禮,兩個人躬著身子退了出去。

皇太極看著兩個人退下,收回了目光。

對於吳襄的話他沒有完全相信,至於將來要不要用吳襄和吳三桂這對父子,他要等清軍這一次早草原上的事情徹底弄清楚了,確定吳氏父子不會有太大問題,才會真正納入漢軍旗。

如果清軍在草原上的戰敗與這對父子有直接關係,他絕不會留下這對父子的性命。

而對於祖大壽,在他眼裡已經是個死人了。

清軍在草原上戰敗的責任必須有人承擔,而祖大壽是最適合承擔戰事失利責任的那個人。

鼇拜把那名見到濟爾哈朗戰死的人帶了過來。

皇太極一番詢問下,心中已經有了八成的把握,濟爾哈朗確實是戰死了,隻差找到濟爾哈朗的屍首就能最後確定。

除此之外,他還安排人專門問了祖大壽的消息。

最後得到的結果是清軍與虎字旗在草原上最後一戰後,祖大壽便失去了行蹤,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草原很大,皇太極深知祖大壽一旦躲藏在草原上的某一處地方,大清短時間內很難得到關於祖大壽的消息。

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祖大壽隻要活著,就絕不會再回大清。

他相信祖大壽自己也清楚,回到大清等待祖大壽的隻有死亡這一個結果。

沒有了實力的關寧軍已經無法作為祖大壽在大清立足的依仗,加之祖大壽以前得罪了不少八旗貴胄,那些八旗貴胄肯定不會饒過祖大壽這隻沒了毛的鳳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