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六十章 態度轉變的錢謙益(1 / 1)

大明流匪 腳踝骨折 4414 字 1個月前

“可以借清軍的手。”錢謙益說道,“大明隻需要出動水師配合清軍就好了。”

南方多水網,大明還算有點戰鬥力的兵馬,隻剩下幾處水師。

“水師?”

魏國公輕蔑的哼了一聲。

“咱家雖然久在宮中,也知道虎字旗同樣有水師。”一直未說話的大太監楊國瑞突然開口說了一句。

聽到這話的錢謙益眼眶一縮。

聽話聽聲。

對方的話讓他明白,這位主掌宮廷的內廷大監選擇站在魏國公這一邊。

五位輔政大臣,三位勳爵出身,唯一出自宮中的這位也不支持與清國結盟,輔政大臣中隻剩下他一個文官出身的首輔意見相左。

大太監楊國瑞的態度就像一盆涼水,兜頭澆在了他的身上。

這讓他明白,自己一個人在輔政大臣中獨木難支,心中開始考慮還要不要站在史可法他們這邊,去支持與清國結盟。

他是看到清國聯軍將要對付虎字旗,令大明有機可乘,才選擇支持史可法他們,現在所有輔政大臣都反對與清國結盟,令他心中開始有了退縮的念頭。

魏國公見錢謙益許久都不說話,冷笑了起來。

對錢謙益他也算了解,知道這不是一個能撐住事的人,更多的時候還是投機,像大部分大頭巾出身的文官一樣。

“兵馬戰鬥力不足確實是一個問題。”錢謙益話鋒轉變的說道,“我看大明還是先想辦法練出一批能戰之兵,再去考慮北伐之事如何?”

他看向魏國公和大太監楊國瑞。

魏國公點了下頭,道:“錢閣老不愧是我大明首輔,老成謀算,本公沒有什麼意見。”

“咱家隻管照顧好皇爺,其他的事情咱家不插手。”大太監楊國瑞注意到錢謙益看過來的目光,嘴裡回了一句。

聞言的錢謙益清楚大太監楊國瑞什麼都不插手的話跟放屁一樣,誰信誰傻。

幾位輔政大臣之間的小聲言語,自然被在場其他大臣們關注。

因為這幾位才是大明名義上的掌控者。

所以,其他人都在等著這幾位大明掌控者之間商量出一個結果,其他的人才好決定是支持還是反駁。

沒錯,就是反駁。

文官的傳統,隻要不順自己心意,就算是皇帝的話照樣反駁,又不是洪武和永樂,反駁了他們也不怕。

咳咳!

錢謙益假裝咳嗽了兩聲,吸引了其他人的目光。

當所有人都看向他後,他道:“本閣認為坐山觀虎鬥最適合當前的大明,將來不管是虎字旗還是清國,他們誰勝誰敗,都影響不到大明,當前大明最應該做的就是練一支精兵出來,為將來北伐收複失地做準備。”

“與清國結盟,大明很快就能夠收複失土。”史可法臉色難看的看著坐在上麵的錢謙益。

他沒想到這麼會兒工夫,對方居然改變了態度。

錢謙益目光移到史可法的身上,嘴裡說道:“史禦史這麼說,莫非認定了清軍一定能夠打敗虎字旗?”

“下官覺得一定能。”史可法脫口而出。

聞言的錢謙益冷一沉,道:“史禦史還真是厲害,你一個都察院的禦史,居然能夠一眼看出兩國交戰誰勝誰負,既然史禦史有這個本事,為何當年虎字旗偏居一隅的時候提醒朝廷,反倒等朝廷丟了半壁江山才展露出這個本事,莫非史禦史覺得大明的半壁江山該丟不成!”

史可法臉一黑。

對方當著眾多朝臣的麵往他身上潑臟水。

“下官沒有這樣的本事,又如何能夠提前預知虎賊會反叛朝廷,下官要是能夠預知到沒有發生的事情,早就上奏,請求朝廷出兵剿匪了。”

史可法為自己辯解了一句。

雖然明知道錢謙益是在給自己潑臟水,其他的大臣們也知道對方在潑臟水,可該解釋還是要解釋。

禮部的錢士升一聽史可法的話,就知道要壞。

然而不等他出言說什麼,就聽錢謙益開口說道:“既然史禦史沒有預知未來的本事,那就不要在這裡大放厥詞,說什麼清國必勝的話,萬一因為你,導致整個大明被牽連進去,你拿什麼去賠。”

“下官願意用項上人頭擔保。”史可法目光直視著錢謙益,嘴裡強硬的說道。

錢謙益冷哼一聲,斥責道:“你覺得自己的那顆腦袋抵得上整個大明嗎?若大明真的出了點什麼事情,你就算是有一百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清國聯軍要對付虎賊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就算虎賊勉強擋住清國聯軍,也必將兩敗俱傷,這時大明隻要出兵北伐,定能收複中原,恢複大明山河。”史可法大聲說道。

錢謙益看著毫不退縮的史可法,忍不住道:“你閉嘴吧,又把你這套語言的話術搬出來,枉你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連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道理都不懂,還在這裡大放厥詞,更不用說你原本沒有參與廷議的資格。”

然而,他的話根本不可能讓史可法服氣。

他認定是對的事情,從來都是堅持到底,並不會因為幾句嗬斥而退縮。

眼看錢謙益幾次都未能壓服史可法。

魏國公終於忍不住說道:“好了,都不要再爭了,既然誰都說服不了誰,那就表決吧,是選擇與清國結盟,還是坐山觀虎鬥,看清國與虎字旗兩虎相爭,又或者按照詔書所說,派人前往京城與虎字旗和談。”

虎字旗派來南京的使者已經返回,大明想要與虎字旗和談就隻能派人去被虎字旗所占據的京城。

錢謙益幾次嗬斥史可法,已經表明了幾位輔政大臣的態度。

能夠參加廷議的大臣沒有一個是蠢人,都能看得明白。

很快,表決結果出來。

在清國與虎字旗相爭的時候,眾位大臣選擇了坐山觀虎鬥。

這個結果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意外。

參加廷議的人裡麵很多都是南官出身。

對他們而言,北伐帶給他們的好處並不多。

詔書給了這些人不用支持北伐的借口,又有幾位輔政大臣做出了不支持北伐的態度,他們自然也就不再支持北伐。

畢竟江山是老朱家的,利益才是自己的。

對南官來說,他們的利益幾乎就在南邊,完全不需要為了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北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