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出手就是王炸(1 / 1)

因為是全網直播,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足足十八名院士組成的評委團在線點評,還要在線提問,所以這一次艾娃沒有放歌。

連最舒緩的音樂都沒有放。

看比賽的時候不覺得如何,真輪到自己家比賽了,艾娃和艾琳娜還是感覺有些緊張的。

“希望哥哥這次能表現出色,一舉奪冠。”

“哥哥,加油喔!白天表現好了,妹妹晚上犒勞你!”艾琳娜和艾娃朝周喬丟過去一個眼神,在心中替他鼓勁。

周喬這次參賽的術式是“複合鎮靜下局麻不插管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在進手術室前,周喬已經對著直播鏡頭,向全美觀眾和院士評委們,中氣十足、吐字清晰、不疾不徐、條理分明地介紹了一下患者的病情以及接下來要做的手術名稱。

雖然是脫稿的,但實際上早已經私底下演練過許多遍了。包括每一個表情,每一個手勢,語言的抑揚頓挫。

包括墨菲和絲黛芬妮也是,達到了倒背如流那種。

之前診所內一共有三名參賽病人住院,在等待著直播手術,兩名是洛婭貢獻來的,一名墨西哥女子,一名東非女子,還有一名華人病人,是張建軍介紹的。

這名華人病人,就是周喬目前的手術對象。

患者其實年紀有些大,身體也不大好,足足九十三歲高齡,之前一直在診所住院調養,也不光光是等待手術,也是幫他調理身體,使他能夠承受手術的強度。

當周喬介紹了病人的資料之後,十八名院士頓時就來了精神,而其他觀看比賽的競爭對手們,也都倒吸一口涼氣。

之前有五場直播,年齡最大的病人也就是六十一歲,雖然說病人年紀越大,手術難度越大,可能得分越高。但是,年齡越大,也同時意味著風險越大。

九十三歲,天呐,這一個搞不好,就死在手術台上了。

病人都死了,還爭什麼名次?妥妥的倒數第一!甚至直接被踢出比賽都有可能。

“周喬這是在冒險啊!”競爭對手們紛紛驚歎,但是讓他們自己選這種模式,他們又不敢的。

一旦出現患者死在手術台上的失誤,還是在全網直播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他們今後的職業生涯。

不僅是個人聲譽,還嚴重影響了醫院的聲譽,醫院都不會放過他們。

當然,他們所在的醫院也不會批準拿這種病案參賽。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兵行險著”是他們的標準,而不是周喬的標準。

用他們的水平來做這個手術,自然是風險極大,可是,在周喬眼中,他完美級的醫術,足足有99%的把握,可以稱得上勝券在握了。

更何況,他還可以暗中兌換愈合屬性,保證病人萬無一失。

即便是墨菲和絲黛芬妮,也心中打鼓,很有幾分緊張。

九十三歲的高齡,哪怕是普通手術,都風險極大,更何況是心臟手術。

此刻,躺在手術台上的患者,就是一個“重磅炸彈”,隨時都會爆炸的那種。

不過,她們見周喬淡然、自信,也就唯有儘力配合。在專業技術上,周喬從來不需要她們的意見。

這名老爺子姓高,高壽的高,在二十年前,就檢查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每年冬春秋都會咳嗽、胸悶,常常需要住院調養。

一個半月前,雖然天氣尚可,但已然立秋,又下了一場雨,一場秋雨一場寒,也許舊金山的海風比較涼,老爺子的老毛病又發作了。

他咳嗽加重,胸悶,心慌,氣短。然後晚上睡覺,無法平躺,一躺下來,胸悶心慌的情況就會加劇。

老人家整宿整宿地斜靠在床頭,休息自然是極差。

老人有三個兒子,一個小女兒。大兒子、二兒子在前幾年已經相繼去世,三兒子六十二歲,小女兒五十九歲,平時老人就是三兒子在贍養。

他兒子發現之後,以為又是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於是在社區醫院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但是,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

後來呼吸內科醫生建議轉心內科醫治,結果轉過去一檢查,原來根本不是“舊疾”,而是心臟病。

心臟超聲檢查發現,高老爺子是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化畸形,同時伴有主動脈瓣重度鈣化狹窄。

一般來說,人的主動脈瓣有三個瓣膜,而這位老爺子有些特殊,他天生隻有兩個瓣膜。

由於瓣葉結構異常,長期受到血流的不斷衝擊,易引起瓣膜增厚、鈣化、僵硬、纖維化,最終形成瓣膜狹窄。

大家很驚訝,老爺子天生兩片瓣膜,竟然也能活這麼久,甚至還要超過他的兩個兒子。

心內科建議轉心臟外科進行醫治,但轉過去之後,專家評估,不建議手術,風險太大了,還是保守治療。

意思就是,能拖多久就是多久,也九十三歲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治什麼治?

當然,醫生不會這樣明說,但話裡話外就是那個意思。

高老爺子的兒子女兒商量之後,也決定不治了,但是後來,看到了張建軍的朋友圈。

了解情況之後,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鳶尾花診所。

本來,他們還心下有些惴惴,但周喬接連兩次都輕鬆奪冠加州分賽區和全美總決賽前兩輪,就給了他們無比的信心。

“要是手術之後,老爺子再活個幾年,不要多的,能有個三五年都是好的。要是能超過百歲,那真是祥瑞。”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更何況,老人家耳聰目明,也沒有老年癡呆,隻要治好了這個病,讓老人家能自己吃飯、緩慢行走,平時照料起來,也不是那麼麻煩。

另外就是,老爺子本身就想治。

螻蟻尚且偷生,誰不願意活?多活幾年,看看這個世界,不美好嗎?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周喬這邊治療,不僅不要錢,還能給一筆補貼,作為參賽的酬勞,何樂而不為呢?

到了鳶尾花診所,周喬給老爺子安排了更詳儘的檢查,完善數據。

評估發現,高老爺子的心臟射血分數僅為30%,不及正常人的一半。心功能衰竭,肺部也被感染,然後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外科手術死亡率sts評估高達42%一般超過8%即為高危。

對於高老爺子這個病情,周喬認為,隻有通過換瓣手術給他的心臟“換一扇大門”,才是根治的方法。其他的內科保守治療,隻能緩解症狀,過不了多久就會再次複發,而且效果會越來也差。

開胸手術將麵臨巨大死亡風險,而如果不手術,則大概率熬不過這個冬天。

但是,如果用微創手術的話,雖然風險依然很大,但是周喬完美級的手術已經可以掌控。

周喬一邊手術,一邊以清朗、標準、流利的英文,向評委團們介紹:

“複合鎮靜下局麻,不插管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我之所以選用局麻不插管的方式,是基於以下幾個優點,一是可以減少氣管插管對心血管的應激和刺激反應,二是可以降低肺部術後感染的風險……”

他每日在英文上下的苦功沒有白費,專業詞彙說起來,比很多美國本土人都流利。

這個術式,屬於微微創,隻需要開幾個針眼,無需體外循環,無需心臟停跳,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尤其適合高齡高危患者的主動脈瓣病變疾病。

說起來是簡單,但懂行的人都知道,這個手術的風險仍舊極高。

十八名院士評委前所未有地注意力集中,因為這個手術,即便是他們來做,也不敢說絕對有把握。

93歲高齡患者、心臟手術、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超級重磅炸彈!

沒有那個絕對自傲的信心與實力,都不敢來乾這個拆彈的活兒。

除了評委團、競爭對手,一些心臟外科領域的醫生們,認識周喬的一些醫生們,還有許許多多對此感興趣的圈外的觀眾朋友們,都在網上,或者手機上下載app,進行觀看。

比如洛婭、塔莉婭、詹娜、淩青青、維羅妮卡、浩克州長,甚至洛婭的舅舅、舅媽,埃爾洛特小鎮的前鎮長凱文·尼克斯和他的夫人特雷西·麥基納。

凱茜、威斯汀夫婦、克拉克夫婦和其女兒傑西卡、泰勒和費利佩一家……

唐人街的張建軍等人。

東非基地的陳誌寧等人。

鳶尾花診所留守的蕾切爾、薇薇卡、樸秀珠、金姬真,隔壁洗衣店的阿麗爾,墨菲的外公外婆,等等。

許許多多的人都在關注著。

患者的家屬,三兒子一家、小女兒一家,以及大兒子、二兒子的後代們,大部分都來到了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在手術室外,一邊等候,一邊觀看直播。

手術室外的休息區,55寸的大電視屏幕上,工作人員進行了高清投屏。

對於患者家屬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算得上福利吧。

畢竟,平時做手術,尤其是進手術室的那種大手術,人家醫生會讓你看?根本就見不到的好吧。

而現在,可以在外麵坐著,一邊觀看大屏幕直播,一邊一起給老爺子祈福,也算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

另外就是,家族裡這麼多人,已經許久沒有聚得這麼齊了。比過年的時候人都齊。

可惜的是,周喬太低調了,沒有通知國內的老師、同學們,要是那些人知道他現在在參加的比賽級彆,估計都會驚掉下巴。

塔莉婭其實平時膽子比較小,體檢抽血的時候都是將頭扭到其他方向,不敢直視針頭紮進去的,但這時候看直播,居然強忍住了心中的膽怯與不適,強行盯著屏幕,甚至還有些津津有味、興致勃勃的意思。

閨蜜詹娜就有些想笑,心說塔莉婭沒救了,八成是淪陷了,想要被周醫生那個。若是讓她的粉絲們知道,估計會心痛得不行。

她跟塔莉婭認識這麼久,也是第一次見到塔莉婭這麼主動,對一個男人表露出明顯的興趣。

隻見直播畫麵上,周喬行雲流水一般的操作令人賞心悅目。

他從患者大腿根部進行穿刺,將一根粗細不到6毫米的導管,攜帶著人工瓣膜和裝置,從血管一路,小心翼翼,有驚無險地,運送到了患者的心臟瓣膜處。

然後,緩緩旋轉導管,人工瓣膜逐漸放開,再通過極其精微的調控,植入的人工瓣膜就仿佛花瓣一樣在患者的心臟上完美綻放……

周喬手術,舉重若輕,明明高、精、尖的超難度手術,愣是讓他做出了非常簡單的感覺!

就是那種,誰看了都有一種反應:哇,這好簡單啊,我來做的話應該也行!

事實上,這隻是他們眼睛學會了,真做,就是學廢了。

手術直播間,也並非是一直沉默不語的,十八名院士,不時提問。

而且,有幾名院士,蔫壞蔫壞的,總是在周喬進行到關鍵步驟的時候,突然發問。

就好像那種數鈔票大賽,幾百張,一邊數,一邊要記憶數據,然後還有人故意在邊上搗亂,打岔,選手必須回答問題,而手上卻不能停,也不能忘記數字。要不然又得重數。

周喬此刻的情況,比數鈔票難多了。他要是操作暫停,可能不會影響最終的手術質量,但是,絕對會影響最終的評分。

“周醫生,請立即作答,哪些患者適合做tavr手術?”一名院士,在周喬的導管頭即將抵達心臟瓣膜的時候,發問。

這關鍵時刻,怎麼能停?停了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來!

所以,周喬分心二用,一邊精細操控導管,如行雲流水,一邊流利侃侃而談。

“一般來說,有4種情況。”

“一是老年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或關閉不全患者,經心臟手術團隊評估,常規外科開胸手術風險過高。”

“二是外科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後衰敗,需要再次置換瓣膜的高齡患者。”

“三是有外科手術相關禁忌的主動脈瓣嚴重病變患者,如嚴重出血傾向、瓷化主動脈改變、抗凝禁忌、胸部放療史、胸骨感染等。”

“四是合並惡性腫瘤的主動脈瓣嚴重病變患者,預期壽命超過一年。”

回答完畢,瓣膜也順利綻放!

完美!

院士們都紛紛點頭,有的甚至豎起了大拇指。

這還沒完呢,又有院士提問了:“周醫生,你為何選擇複合鎮靜下局麻不插管的術式,對這個術式有何理解?”

“參賽選手,請就切口小與手術速度快,哪一項更重要,作個簡短的論述。”

這些提問,時間卡得非常好,不得不說院士們相當刁鑽,往往卡在周喬關鍵操作的時候,讓他立即作答。

但自然影響不到周喬絲毫,他手上不停,張口就來,儘顯宗師風範。

“關於這個術式,我是這樣理解的……”

“關於切口小和手術速度,我認為,不論是患者,還是主刀醫生,都希望切口又小,手術質量又快又好,但世間事很難兩全,一切都要在保證手術質量的基礎上,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礎上。過分追求速度與創傷小,忽略醫療質量本身,是舍棄了樹的主乾而抓枝葉……”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