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牽一發而動全身(1 / 1)

,三國:從落鳳坡開始

上庸等地的當地大族此次儘數被一網打儘!

也基本算是平定了東三郡。

不過嘛

趙統心下也很清楚,若是自己現在就倉促領軍沿漢水向西進取漢中的話,恐怕還是會三郡間的局麵不穩。

有一些望族可能會借機勾引曹軍來攻。

與之裡應外合,引狼入室!

這種情況,趙統可絲毫不敢小覷。

曆朝曆代。

大族間勾結外敵的可並不在少數呢。

何況。

這一次還是趙統為了削弱當地大族間的實力及影響力而選擇先行發難呢。

要說這些家族間私下沒有怨言。

那恐怕是壓根不可能的事!

說出來,趙統本人也不會相信。

故而,再與參軍馬謖鄭重商議一番過後。

他也聽取了馬謖之良策。

開始著手進行西征漢中前的些許準備措施。

首先是請求孟達與房陵太守蒯祺快速抵至上庸,以此來穩固大局。

東三郡,若論地理位置最為重要的自然就是上庸郡了。

上庸其間連接著漢水水域。

支流一直從漢中沿途穿來,從上庸這一段水域流經至襄樊一帶。

其西與漢中所相接。

南亦與宜都、房陵,繼而相連目前的首府江陵城。

北亦與南陽郡所相連。

東則是襄陽、樊城一麵。

可以說,上庸算是一處戰略要地。

即便由於地利的乾係,導致交通不便,人口也大為減少。

但若是要曹軍所據。

亦會令己方局麵陷入劣勢。

況且,己方還需要從上庸征伐漢中已東呢。

若上庸一旦有失!

那己方與荊州方麵便將斷絕一切聯係。

此事乾係重大。

趙統自然也無比重視此事。

而將蒯祺調至上庸郡。

自然有讓其在短期之間穩定周邊地區的考慮。

畢竟,蒯祺本就是荊襄蒯氏大族,又久居房陵為官多年。

也由於蒯祺一向為官清廉、公正,執政有方,多載的積累下來,房陵基本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場景。

似上庸、西城受申氏為首的大族所頻繁的壟斷,百姓早已是流離失所,飽受饑餓的折磨。

但當聽聞房陵郡的總總善舉後。

一時間,流入房陵的人口亦是逐漸倍增。

而蒯祺亦是對其進行妥善的安置。

這也是申氏等望族多載下來一直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緣故。

而由於惠民的政策下來。

東三郡間,當地士民提起蒯祺之名,無不是發自內心的頂禮膜拜!

所以,將蒯祺抬出來穩定郡內政務。

也是必然之事!

可鑒於先前蒯祺也有寧死不降的前科。

趙統此時摸不透他的內心,不知他究竟作何感想。

也不敢當真就將政務全權委托於他!

便有了請求孟達前來相互監督。

但孟達的人品也並非那麼可靠。

而就在蒯、孟二人啟程奔往上庸的時刻。

趙統已經親筆書信一封差人迅速送往成都,向軍師諸葛亮如實呈稟目前東三郡方麵的戰況,還請示著下一步的動向。

並還在書信間問詢關於三郡間官員安排的人選。

之前,諸葛亮有差人令宜都太守孟達協助趙統攻略東三郡的指令。

但趙統知曉孟達此人在麵臨著曹軍大舉來襲之時,存在著反水的可能性!

此刻也是在信中將對於孟達這人的看法如實和盤托出,遂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個人見解,供給令諸葛亮斟酌。

將報捷的書信發出之後。

趙統遂也按馬謖的謀劃,差人往荊州行去。

向主帥關羽闡述自己對東三郡方麵以及荊州戰局的一些看法。

隨後,趙統也加緊派遣斥候分彆往襄樊、南陽宛城以及漢中方麵深入探聽消息。

他此刻則選擇暫時屯駐於上庸。

一麵操練軍士,一麵威懾當地宵以防趁機作亂。

隨著信使抵足首府江陵。

主帥關羽、軍師龐統也是很快就得知了趙統迅速掃平三郡間的全過程。

看著信箋中的所述。

關羽通紅的臉龐上也是浮現出濃濃的笑容,丹鳳眼眯著,惗著下顎的美髯道:“哈哈,沒想到阿統小小年紀,用兵卻如此了得啊!”

“看來軍師果真是慧眼識珠啊!”

“向主公推舉阿統為將,獨當一麵攜部南征,果真沒錯啊。”

一番番的話語落下。

隻見著關羽臉頰上的喜色是越發濃厚。

對於後輩已經成長起來。

他自然是十分欣慰。

畢竟,歲月不饒人,他們這一輩已經是垂垂老矣!

在關羽看來,或許複興漢室的偉業,也隻得寄托在後輩身上了。

而關於趙統乃是龐統所推舉一事。

他也是有所耳聞!

“關將軍過譽了,統這哪是慧眼識珠啊,隻是在征討蜀地時,與阿統接觸不少,統覺得他身間暗懷將才。”

“而正巧南中叛亂,便靈機一想,不如推舉阿統試試罷了!”

聞言,龐統也不以為意地說著。

他推舉趙統,的確有念及落鳳坡救命之恩的成分。

不過嘛

他推舉前也沒料到,趙統的成長竟然如此迅速。

數月間快速平定南中。

又高瞻遠矚,提前差人打探江東方麵的動向。

避免了吳軍襲取荊南四郡的土地。

隨後,又牢牢將率領主力的呂蒙牢牢牽製住。

給予己方兩線作戰大創戰機。

現又迅速將山路崎嶇難行,地處深山之間的東三郡給平定了。

這等赫赫戰功。

即便是換做一位戰陣經驗極其豐富的老將。

就一定能做到嗎?

特彆是趙統決議,遣軍翻閱深山,奇襲房陵郡。

這個果斷的決議。

一時間,都不由令龐統有些許敬佩。

同時也生出一絲疑慮。

這究竟是弱冠之齡的少年嗎?

與此同時。

想到此,龐統忽然又意識到趙統臨行前秘密差人轉交給他的迷信。

“阿統的眼光一向獨到。”

“或許不會平白無故讓我秘密監視軍中大將呢。”

“看來此事我日後還是得放心上才是!”

一席席的話語稍落。

龐統也在心下思吟著。

而看著趙統的統禦之道極其了得!

關羽的眼神裡,似也流露出了數分的渴望。

沉吟半響。

他不由微微感歎著:“還是子龍教導有方矣!”

“阿統小小年紀,就已是如此了得。”

“日後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也!”

此話落罷。

關注話鋒停頓了一下,遂扭頭偏向一旁屹立著的長子關平,不由說道:“阿平,你也要爭氣呀!”

“看看你妹夫,年紀尚且如此年輕,都已經足以獨當一麵了!”

“父親放心,孩兒絕不會令您老失望!”

從一番番的淳教導下,關羽麵上的望子成龍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雖然他與趙雲交情受益匪淺。

可人人皆有拿後輩攀比之心思。

一番教導。

關羽臉色也瞬間嚴肅了起來,切入正題。

“趙都督,沿江修建烽火台一事,以及在夏口西岸建城一事,事至如今,興建如何了?”

聞言,趙忠立即拱手彙報著:“啟稟關將軍,現沿江修建烽火台,已經是基本修建完成,在等待十餘日,便可安排軍士屯駐。”

“以便時刻窺探監視下遊動向。”

“以免吳軍襲擊一事再度發生!”

“至於建城的話,恐怕還有數月左右的工期,這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一番番的話語落罷。

趙忠的稟告也基本在關羽的意料之中。

“好!”

“趙都督,接下來建城拱衛東麵的防禦,就全權交與你了。”

“喏!”

“但請關將軍放心。”

趙忠麵露堅毅之色,鄭重領命著。

他原本就是一直屯駐於烏林與漢津之間。

此時也是由於收到了趙統的親筆書信。

得知東三郡已平。

需要荊州軍的相助,防範曹軍忽然襲擊三郡。

如此重大之事,關羽便臨時調回趙忠囑咐他務必要注意東麵下遊的防禦。

畢竟,趙忠現在是據關羽之下,基本算是荊州軍中唯一能擅長水戰的了。

所以,由他鎮守東部防線。

由此可知,此防線壓力是何等的重要。

而有了吳軍背盟偷襲的前車之鑒。

此刻麵對著下遊的防線也有了調整。

關羽不僅將趙忠調到了漢水連通長江的烏林,漢津等地鎮守。

還向重鎮巴丘增加了駐軍。

防範荊南諸地的安危。

現在趙統既然向自己請求騷擾荊北曹軍的防線。

此等用兵,都絕非兒戲!

關羽自然深知這一點。

舉兵北上,也不能忘記東麵的威脅。

所以,他特意調回趙忠叮囑。

一席話落。

趙忠思吟了片刻,遂再度彙報著:“對了,關將軍,近日來,吳軍在夏口東岸也有了新的動作。”

“他們似乎也在大肆征召徭役,似乎是準備效仿我軍那般,在夏口大營已東建造城池。”

“哦?孫權也建城?”

此言一出。

饒是關羽,一時間都有些麵露驚色。

“孫權此舉是何意?”

“夏口大營不是已經歸還於他了嗎?”

“他為何還要在夏口下遊的東岸建城?”

“此舉豈不是浪費江東的人力物力?”

關羽一連提出了數道問題。

麵上也漸漸流露出了狐疑之色。

對於此舉,他還確實有些沒弄懂。

不過嘛

龐統思索了半響,麵色流露著一抹玩味之色,解釋著:“這可能就是孫權打心眼裡不信任我方吧?”

“雖然兩軍目前已經休戰,重修於好!”

“可他心底卻是依然不放心,感覺我軍會效仿於他,舉兵順江直下直取江東。”

“擔憂就憑夏口大營,難以抵禦我軍的兵鋒。”

“又看見我軍築城,便也下定了決心,以便在下遊多增加一道防線。”

話落到此處。

隨即,龐統也流露出些許笑容,說道:“不過嘛,我軍又豈會如此短視?”

“順江直下東征江東,至少也得等到北伐拿下襄樊一線,將漢水流域掌控,以此來抵禦北方曹軍,拱衛荊襄諸郡。”

“那時節方才是進取江東之機。”

不過,話落到此處。

龐統遂也是說著:“但吳軍築城,也向我軍釋放了一道信號。”

“或許孫權短期之間應該無意在進取荊襄之地了。”

“軍師,此話怎說?”

聽聞著這一席話語。

關羽也不由連忙相問著。

“嗯,吳軍既然已經在下遊開始修建第二道防線了,也說明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孫權的進取目標應該會轉向長江已北了。”

“江淮方麵嗎?”

“嗯,或許能夠促使孫權下定決心將戰略重心北移的,也就隻有江東那位了。”

“魯肅魯子敬!”

龐統雖然沒有明說,但包括關羽在內的諸文武間,也基本是猜測出來了。

時至今日。

除卻魯肅一直在竭力維護孫劉聯盟外。

從最初的大都督周瑜到江東諸文武。

誰又會遵循聯劉抗曹的戰略呢?

“軍師所言不錯!”

“魯子敬的確胸懷天下,有戰略大局觀也!”

“不似那群江東鼠輩,目光短淺爾!”

話落至此處,關羽麵上也是極度的瞧不起。

麼辦法。

對於孫劉兩家來說。

兩弱對抗一強,還不先同心協力削弱曹氏實力。

那就隻有自取滅亡了!

就算兩家要兵戎相見,那至少也得先合力重創曹氏,在相爭吧?

可江東那群人眼裡所想的也隻有這些蠅頭小利了。

這又如何令一向自恃甚高的關羽正眼相瞧。

“既如此,軍師覺得,我軍下一步可否向襄樊大舉用兵呢?”

一席語落。

關羽鄭重相問著。

此言一落。

龐統也沉思了一陣,方才沉聲說道:“將軍,依統之見,我軍一動,就必將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之舉!”

“可現在主公已經在漢中與曹軍主力鏖戰。”

“外加我軍方才與吳軍大戰一場,元氣尚且還未恢複。”

“不宜再度開辟大的戰事。”

話音落定。

隨即,龐統又話鋒一轉,再道:“但我軍可遣軍沿水路北上,騷擾襄陽、樊城一線,令曹仁無暇顧及其餘事。”

“如此,既能相助阿統穩固東三郡方麵。”

“也可讓荊襄方麵的曹軍不得休整。”

“而且,若是統所料不錯的話,恐怕此時的魯子敬已經在暗中建議孫權集結主力,準備看準時機,隨時進發合肥了。”

“既為盟友,我軍也須製造點動靜,好吸引曹軍注意,令吳軍建功取得突破口呢。”

“隻要合肥一破,那身處漢中的曹軍主力大軍必然將軍心大亂。”

“如此,也算是間接相助主公全取漢川之地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