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 遙遙無期(1 / 1)

董鏘鏘留德記 Heiko 6089 字 1個月前

幾撥刺骨的秋風伴著秋雨解氣似的將院中樹上僅存的幾片樹葉打包送走,沒等董鏘鏘翻出冬衣,一場不大不小的冬雪又悄然而至,氣溫也在一夜之間驟然低了近10度,2002年最後一個月就在一片蕭殺肅穆的白色和德國媒體“這是德國最冷的一個冬天”的廣而告之中粉墨登場。

在漢諾威時董鏘鏘便已領教過德國冬天的漫長寒冷,但可能是因為沒有BJ那麼多的大風天,所以相比BJ的乾冷,漢諾威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一種秀氣的濕冷。特裡爾的緯度比漢諾威更低,又守著溫潤綿長的摩澤爾河,氣溫也就比漢諾威暖了不少,隻有下過雪後,特裡爾早晚的涼意才會更盛一些。

董鏘鏘本以為德國進入冬令時(通常是10月的最後一個周日)後老太太便會供暖,哪知從10月底直等到12月的第一周過完,皮卡的冬季輪胎換完整兩個月,他屋裡窗下的那排老式暖氣片依然觸手冰涼。他告訴老太太暖氣壞了需要修理,沒想到老太太卻氣定神閒地告訴他:全屋的集中供暖還沒開始。

看著董鏘鏘一臉錯愕,老太太笑著解釋說,她自小便這樣過冬,這種生活方式首先會減少燃油、天然氣或樹木類資源的浪費,也就更環保,第二會讓人無法貪圖室內的溫暖,更多地選擇戶外,直接增加了人和自然的接觸時間,加強了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還特彆安慰他,他的房間雖大,但窗戶用的都是三層玻璃,密封性好,熱損失低,又住在二層,比一層暖和多了。

老太太的理論弄得董鏘鏘哭笑不得:就算德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特裡爾比漢諾威暖和,畢竟還是北半球的冬天,眼瞅著沒幾天就是聖誕,天氣越來越冷,正常供暖能造成多大浪費?有必要這麼誇張麼?以前的房東薩沙好像從沒說過這種話。再說房間大的壞處之一便是冬天很容易冷,尤其是早上,起床成了考驗意誌力的唯一標準。除了早上,晚上從圖書館回來後,他也經常要繼續讀書到深夜,而太冷的房間是不利於學習的。

見董鏘鏘欲言又止,老太太帶著歉意繼續解釋:差不多20年前,冬天的她都是用地下室的天然氣取暖設施給整座彆墅集中供暖,但後來因為彆墅裡常年就她一個人生活,最多再加上幾隻動物,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大部分時間待在有壁爐的廚房裡這個習慣,而集中供暖也就越來越晚,有時甚至到次年的1月中才開始天天燒暖氣。

老太太話裡話外的傷感和孤獨一下觸到董鏘鏘心裡最柔軟的那部分:當曾經的闔家歡變成了孤家寡人,那種心冷恐怕不輸身體所能感受到的冷。

他忽然想起年初時在醫院裡看見的老白。

董鏘鏘不知自己已在不知不覺中對老太太生出同理心,但他也大概明白了老太太不願過早燒暖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怕觸景生情。

既然老太太不可能因他而改變習慣,那他也就識時務地放下堅持,選擇用幾句場麵話結束尷尬的對話:“那什麼,我還年輕,燒不燒還是按您的習慣來吧。”

便宜話好說,但冷和凍是要自己扛的,想到還有兩個月就要參加考試,董鏘鏘不敢托大,在大學吃過晚飯後破天荒地沒去圖書館看書,而是殺到德國電器超市Satur,準備給自己置辦個“小太陽”、電暖氣、電油汀之類的電器。

但讓他詫異的是,電器超市裡除了不賣空調外,也不賣這些國內喜聞樂見的取暖設備。

董鏘鏘鬱悶了。

最後他聽從杜藍的建議,花了400歐,買了一個號稱可以抗住零下20度低溫的“狼爪”睡袋,睡了幾次發現效果遠超預期,而晚上在家看書時手冷的解決方桉也找到了:暖水袋和筆記本電腦的下方,暖氣這事才算翻了篇兒。

不過屋裡冷並不是他碰到的唯一問題,晚上熬夜看書還經常會過了22點就餓得前心貼後背甚至餓得睡不著覺,換作之前他會溜達到廚房給自己下碗麵再臥個荷包蛋,但現在的他隻能吃零食。時間長了,董鏘鏘也覺得索然無味,索性把生物鐘改成22點睡覺。這樣早起先順手簡單收拾一下院子,再繞著森林外沿的小路跑上一圈,順便幫房東遛狗,等跑步回來吃過早餐,老太太通常也在菜地勞動完,他就給老太太讀報紙或雜誌,然後再去大學。

令他意外和開心的是,每天遛狗加深了他和“雷達”的熟稔,“雷達”開始在夜裡偷跑進他的房間,有時睡在他腳下,有時乾脆臥在他臉旁,他甚至可以數清“雷達”有幾根胡須。

見“雷達”得到董鏘鏘的默許,被救的那隻貓也主動尋了過來。它身上的傷已好了大半,毛色日漸油光水滑。它有樣學樣地臥在董鏘鏘睡袋的不遠處,偶爾半夜還會從董鏘鏘臉上肆無忌憚地踩過去,而通常這時的董鏘鏘整個人都縮在睡袋裡像個木乃尹似的動彈不得,而睡袋又不能像被子一樣蒙在頭上,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貓而無計可施。

有時看了一天書的他會格外疲憊,晚上什麼都不想做,便早早窩在睡袋裡,關上燈,拉開窗簾,望著窗外的繁星點點和杜藍煲電話粥,一邊想象畢業後的自己可能會做什麼一邊拿著電話進入夢鄉,有時他會直接放公法課的錄音,催眠效果百試不爽。

當然這些點滴都是插曲和花絮,他真正的重心還是學業。

董鏘鏘的公法課雖然節節不落,但即使在認真預習和反複聽課堂錄音後,他依然還是聽不懂。他想起杜藍的忠告,決定聽從她的建議,不再死磕聽課,又谘詢了鄭春花的意見,然後把刷練習題和舊試卷的優先級排到了最高,把每周刷3-5套舊試卷和舊試卷中出現率高的經典法條題作為必須完成的階段性小目標,而對需要背誦的大段論述題,他也開始進入每天反複朗讀的程序,促進短期肌肉記憶的形成。

公法雖然聽不懂和枯燥,但平心而論,其實並不費腦子,隻要按部就班地堅持刷題就好,不懂的地方先查講義再看書,反而是Pro Seminar研討課,比他預想的要麻煩很多。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因為他的研討課小報告主要基於預科老師批改過的內容而撰寫,所以準備得很快,他又花錢找了德國人幫忙潤色修改,所以12月底之前按要求完成並無問題。

有麻煩的是研討課的大報告。

研討課並不是每周都有,而有限的幾次課上,三人也都沒見過埃倫的影子。

按老師要求,大報告是團隊合作完成,三人先後確定了論文大綱和各自負責撰寫的內容,但直到三人均已動筆,德國人依然沒聯係過三人。

三人中隻喬安娜有埃倫的電話,但打過去也無人回應,三人都沒碰到過這種情況,隻好去找助教。

助教是個人高馬大的德國姑娘,痛快地向三人承諾會在了解情況後再和他們溝通,結果還沒到中午就給了三人反饋:德國人早在第二次課前就加入了另外一個學習小組,早就不是他們組的成員了。

三人大吃一驚,反問助教:之前說不能隨便換組,換組必須得到其他組員的認可,怎麼埃倫就能在三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換組呢?不是每個組必須四個人麼?埃倫離組也沒再找一個代替他的人進組,又怎麼說?

助教表示:埃倫在第一次分組時是被老師從其他小組中調劑出來的,他在下課後就直接和老師表示他要回原來的小組,因為他無法適應董鏘鏘這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氣氛,以及懷疑董鏘鏘三人的學習能力。老師同意了他的換組要求,但要求他再找一人代替他加入小組。從三人的反饋來看,埃倫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既沒找到自己的代替者,也沒通知另外三人,招呼也沒打一個就徑直離開了董鏘鏘三人的小組。

助教的解釋讓三人感覺聞所未聞、匪夷所思。

董鏘鏘仔細回想了一下之前發生的事,愈發相信:埃倫十有八九是故意不說,而老師也不知何故忘了提醒。現在學期過半,指責老師和埃倫於事無補,再找人加入肯定也來不及,那就隻能他們三個人寫埃倫那部分,他其實並不擔心寫作,隻是對德國人的做法感到惡心和不解,而最後的演講弄不好就得他來說。

離開助教辦公室後,三人碰了一下,接下來的事情走向和董鏘鏘的猜測如出一轍:儘管董鏘鏘認為兩個女生的德語口語都好於自己,但索菲亞和喬安娜認為他的口語也沒問題,再者兩人均有碩士初級階段的其他課程要準備考試,所以根本無暇顧及最後的演講,演講的重任就這樣落到了董鏘鏘的身上。

本來自己隻要寫一小部分就可以,現在不僅要寫更多的內容,還要準備演講,這就意味著他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是以前碰到這種情況,董鏘鏘估計自己多少會有怨言,但現在的他已經不願把時間和情緒浪費在抱怨這種事上,作為組裡唯一的男性,又是中國學生,他覺得自己不僅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最後的演講,演講還要拿高分,這樣才能打臉瞧不起他的埃倫。

還有半個月就是聖誕節,太陽依舊是每天玩消失,天氣陰冷潮濕,校園和教室裡的人少了很多,就連食堂裡吃飯的人也變得門可羅雀,唯一沒什麼變化的恐怕就隻有圖書館裡那些雷打不動看書的學生了。

除了定期和兩個女生碰頭討論大報告的內容,董鏘鏘邊悶頭刷題邊複印教授們指定的參考書,準備下學期的考試,日子過得既單調又規律。經過一番探究,他發現大學電教中心可以比大學其他地方更便宜的複印,可以省下數百歐,雖然有端木、老白等人的讚助,但他依然保持著勤儉。同時他還向董父求助,讓他在國內買一些中文參考書寄到德國,先看中文再讀德文,加快理解。

很多時候,他和父親剛通完電話,還沒來得及掛,董母就會搶過電話和他寒暄,而對話內容也是千篇一律。

“鏘鏘啊,你這學期什麼時候考完?假期能不能回國啊?”自從董鏘鏘進了大學,董母每次關注的都是他何時回國,“我朋友家的那個小秦,你見過的,巴黎那個女孩,人家春節就能回。”

董母和天下很多父母一樣,兒子沒出去前天天盼著他出國,等他真的出去了又天天盼著他回國。

“哎,你這人真是,兒子剛走上軌道,你讓他回來乾嘛?”董父板著臉教訓道,“都不是我說你,淨給兒子拖後腿。那法國和德國的大學能一樣嗎?簡直亂彈琴。”董父最怕/煩董母召喚兒子回國,每到這時兩人便會唇槍舌劍的你來我往。

董母才不管那個:“我都一年半沒見過兒子了,你不想我還想呢。鏘鏘啊,(2003年)除夕是1月的最後一天,你回得來嗎?”

“媽,那會兒我還沒開始考試呢。”

“那你什麼時候考試啊?”董母既心疼又不悅。

“現在時間還沒定,我想可能是二月份或三月份吧。”董鏘鏘不知怎麼一陣心虛。

“那麼晚啊……”董母失望地歎了口氣,“元宵節都過了。那四月份呢?”

雖然董鏘鏘也很想自己父母,也知道母親的心意是希望他回國看看,但他其實並不想回國,一來他要利用寒假突擊讀書,二來他準備利用寒假多打打工。從暑假到現在,他隻有花錢沒有入賬,雖然賬戶裡的錢不少,但他並不想坐吃山空。開源節流開源節流,首先還是要開源才行。

“四月份……就開學了。”董鏘鏘頗為無奈。

董母在電話那頭嘮叨起家常,董鏘鏘卻聽見一個聲音在耳邊誦念: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如果寒假不回去,自己會不會太自私了?他輕聲問自己,卻心酸地發現,這事和很多事一樣,沒有正確答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