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安得雙全法(1 / 1)

清都仙緣 可與語 4175 字 1個月前

聽到善溯真君表示要重賞李幼蕖,蘇怡然心裡大感歡喜。

要寶物!要功法!快!

可誰知道幼蕖這丫頭竟然表示什麼都不要!

知道你傻,可是彆傻到這地步啊!蘇怡然聽了隻急得想要捅這傻丫頭,卻礙於元嬰麵前,不得擅動,胳膊肘掙紮著不往幼蕖那邊伸。

善溯真君卻是不給出心意就不能意平,也讚歎這玉台峰小弟子著實不貪心,便又道:

“你還年輕,閱曆尚淺,眼前是都不缺,一時想不到什麼也沒關係。這樣,我欠你一個承諾。日後你若有為難時,儘管來找我。隻要不違門規道義,能力之內,我都會幫你。”

幼蕖自然知道元嬰的承諾與能力是何等分量,再不推拒,拜謝下去。

蘇怡然大大鬆了一口氣,幼蕖結緣掌門夫人,可以想見未來好處多多,她也為小丫頭高興啊!

洪驪見到幼蕖時,已經不是凡俗少年的裝扮,那身破爛衣衫終於換了下來。

他神色輕鬆,一身光華燦爛的星冠雲袍,正聽姚惠念念叨叨地將滿台子的物件指給他看:

“洪公子,這是固原醴泉,每十日裡抿一小口就行了,保您青春長駐。不用多,多了怎麼樣?也沒壞處,就是怕您睡不著……

“洪公子,若身體有傷痛,哪怕斷腿斷手呢,用這青空斷續敷上,幾天就見效……

“那青空葫蘆,裡頭都是凡人也能吃的果子。靈氣微弱,最能補益,您給洪老爺洪夫人吃也成,一家人,都要好好的不是?

“哦,這玉佩啊卻是隻有一塊,是真君再三叮囑要貼身戴著的,這絲絛尋常刀剪也弄不斷,您放心。對,哪怕是遇上什麼危難呢,這玉佩也能擋災保命……”

“還有這些,是特製的符籙。哦,這個您不要操心,我們送你回去的時候,會給您家宅布置妥當……”

見到幼蕖過來,姚惠抿了抿唇,自覺退下去了。人家解決了真君頭疼之事,她現在看到這位李師妹都生出禮敬之心來。

“洪公子,看來心情不錯啊!這衣衫,不是挺合身?早換多好,豈不比那身破衣舒服?”

幼蕖忍不住打趣他,上下打量了洪驪一番。

洪驪既然肯換上前世母親給他備好的衣冠,就說明已經心頭坦然,兩邊都和氣了。

聽出了幼蕖的取笑之意,洪驪訕訕一笑,摸摸頭,還是那個麵皮略薄的年輕人,他拱手行禮:

“多謝李仙子!不僅救了我,還,還說服了我那……”

說著說著聲音就低下去斷了,他那個稱呼還是有些開不了口。

幼蕖倒是要勸他了:

“洪公子,善溯真君既然已經同意送你回去,你也換了她為你準備的新衣,就該前怨儘去,心裡不要有疙瘩了。她不管是苦尋輪回之路,還是前番執意留你在此,都是一番做父母的癡心。

“她為尋你,耽誤了修為,還險些壞了與掌門的感情,總之十分辛苦。隻念著她日日夜夜放你在心上,洪公子,你雖無前世記憶,也該憐她一番苦心。”

洪驪立在原地,有些發愣。

這些道理其實他也懂,隻是前麵吼得凶狠,此刻麵子上似乎有些下不來。

聽到善溯真君肯放他回去的消息,他自然是高興的。

這消息也是那善溯真君親自來告訴他的,兩人隔得老遠,他梗著脖子不肯鬆勁,隻聽得那高高在上的女元嬰一聲輕歎:

“宏曆,你既然不肯留,我便送你回去。李幼蕖說得對,你轉生之後,其實已經是彆人的兒子了。我不該因一己之私,壞了你一家的圓滿。”

洪驪當時有些糊塗,又不太敢相信,可是那前世的母親揮揮手,一臉黯然,轉身就離去了。

隨後,姚惠、馮星兒等人就來給他收拾行裝,這個藥那個泉,這塊玉那片金的,都快堆成小山了。

他拉著馮星兒再三確認過他是真的可以回去,這才鬆了心防露了笑臉,肯吃肯睡也肯穿那據說可以防水火防刀劍的衣袍了。

洪驪其實是個吃軟不吃硬的性子。

善溯真君強行留他時,他滿心憤怒,說了很多狠絕之語。

善溯真君同意他離去時,流露軟弱,他卻有些愧疚了,看她那離去的背影便看出了幾分蕭索之意,心裡止不住的發酸。

隻是姚惠與馮星兒二人前番給他衝動之舉嚇住了,都不敢在這上頭多勸他,隻低眉順眼地服侍而已,沒個人再跟他提母子親情之類的話。

此刻幼蕖提了,他自然而然地鬆動,不由低聲道:

“李仙子,多謝你提醒。我洪驪不是個涼薄之人,真君她愛子之心,我自然是領情的。先前,隻是一味想回去,難免鬨得過了些。如今,我……我是要回去了,我知道她心裡定然是難受的。

“唉,我想也想,若有兩全的法子,我就兩邊的親恩都不至辜負了。那,要不,我去給她賠個禮?再,再……喊她一聲……母親?”

幼蕖微笑:

“兩全自然不容易,但若費心了,也不是不能做到。你要如何,都憑你的心意,我隻是一說,真君她也不想勉強你。其實,子女遠遊,常有不在父母身邊的,未必都要守在一起。但遊必有方,適時探望或是書信告知安康,父母也就沒什麼悲傷遺憾了。”

洪驪頓感釋然。

幼蕖淺淺一禮,回轉去也。

此事後續,她是從梁溪絳英那裡聽說的。

洪驪下山之前,善溯真君閉門三日,善施真君來看過,進去一陣也就歎息著出來了,並無其他言語。

有人猜掌門夫人是不是傷痛難平,獨自療傷,不免唏噓一陣。

凡俗那邊,洪府日常照舊。

隻是沒多久,洪父洪母就告知親友四鄰,孩兒洪驪去了王都讀書,他們不舍親子分離,索性收拾家產關了府門,亦去了王都作陪。

族中親友自此隻偶爾得知一些洪驪一家的消息,聽說他舉業不順,便在城外山上尋了個安靜書院,深居簡出,埋頭讀書。

聽說洪父洪母也在附近置辦了田產屋舍,守著愛子讀書之處,隱居養老。

此後因路途迢迢、音信杳杳,加上亂世漸起,沿途起了幾波盜匪,洪驪這一支的消息便漸漸斷絕,逐漸在洪氏族人的記憶中淡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