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宿州保靜軍(1 / 1)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617 字 1個月前

糧價大漲也就意味著百姓們手中的財富迅速縮水,糧價大漲的背後會帶動所有生活物品價格的瘋狂上漲,因為不漲他們就沒辦法賺取足夠購買糧食的錢。

糧價在繁榮時代,往往是最低生活保障,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如今宿州城的糧價高的嚇死人,而其他貨物的價格雖然也高上了天,但卻無人問津,誰都知道這是因糧價高而導致的,以後終究有回落的一天,沒人會當冤大頭。

有錢?那就去買糧,糧食才是硬通貨,誰也不知這場饑荒會持續多久。

仿佛是在嘲諷世人,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徹底將地澆透,宿州的農官舉著青色大旗瘋狂奔跑,口中喊著:“墒情上等!墒情上等!”

但可惜的是除了葉安與範仲淹外便沒人理他,誰都知曉地裡的墒情恢複了,蝗蟲也向東飛向去,不會再禍害地裡的莊稼,可眼下呢?

地是無論如何也要種的,可沒有糧食如何撐過這個饑荒的夏季?

冬日裡的存糧早已吃完,夏糧在地裡的時候便被糟蹋了,等秋糧收割?若糧價還是這般的奇高也就不用等了。

災民,百姓的臉上愁雲慘淡,範仲淹與葉安的臉上則是冷若冰霜,宿州城的倉廩之中簡直老鼠進去都能餓死。

知州張謙一遍又一遍的喊冤,將自己的行為描述成無意之舉:“二位上官明鑒,下官也是不知這蝗災會至,隻是依照州府慣例發賣存糧而已,誰知旱蝗之災會如此迅猛,賣出陳糧後,新糧便下不來了!”

範仲淹久任地方官,根本不聽他的解釋,第一件事便是要查賬:“宿州官廳倉曹何在?速取倉廩賬冊前來!”

葉安則是苦笑搖頭,此時再查賬冊以毫無意義,這潑天的禍事他能不知情?要麼便是將賬冊做的滴水不漏,要麼便是已經人死賬消,上哪去尋?

果然等了許久也不見司曹前來,派鐵牛帶人去尋後,鐵牛便氣衝衝的前來稟報:“回稟安撫使,副使,司曹李立以自縊於曹廳,賬冊皆不知所蹤!”

範仲淹又驚又怒,葉安則是冷笑著看向張謙道:“人死賬消是不可能的,這麼多的糧食總有去處,官廳的賬冊找不到,商賈的賬冊卻不會少,趙虎,你這便帶人去尋將知情者儘數緝捕,調宿州保靜軍都指揮使前來聽詢!”

安撫使乃中央派遣,由官家禦前親任,非是地方上的州府官員兼任的“管勾安撫司事”,因此職權極高,在派出之時便有掌地方軍政民政諸事的權利。

否則應天府知府事吳育這樣的高官為何也要在範仲淹與葉安麵前自稱下官?

而張謙這種一州之地的太守則更是不敢犯上,他所能做的隻有配合,不敢有任何小動作,否則無論是範仲淹還是葉安都能上疏彈劾,甚至是將他治罪。

宿州的保靜軍不是禁軍,而是廂軍編製,趙虎帶著人去了回來後便一臉的不可思議,用他的話來說,宿州保靜軍已經如同難民營,裡麵的兵卒還不如城內的災民,瘦骨嶙峋,毫無戰力,已經徹底糜爛。

這樣的軍隊還有什麼戰鬥力可言?還不如州府衙門之中的衙役,大災大難麵前,這就是一股極其不穩定的力量。

範仲淹的臉色鐵青,他實在不知張謙怎麼就有如此膽量做出這些事來。

保靜軍都指揮使劉釗騎著一匹瘦骨嶙峋的戰馬前來,手底下是一群看似還不錯的兵卒,這也是保靜軍中所有拿得出手的戰力。

堂堂三個指揮一千五百餘人的保靜軍,眼下隻能拿出不到二百的戰力,這簡直就是個大笑話。

但劉釗卻也有自己的苦衷,麵對範仲淹的質問,他的回答也是充滿了無奈:“回稟範安撫,咱們保靜軍乃是廂軍,本就是兵額超過兵冊的,原本隻有一個指揮五百人,可前些年宿州發了水災,官家下旨招收災民入伍充為保靜軍,這才有了在冊之數,後來朝廷發的錢糧太少,無奈隻能讓一些家世清白的兵卒帶著家眷自謀出路,末將又不敢私消兵籍,隻能這般了。”

廂軍的弊病由來已久,範仲淹也是清楚,見葉安在邊上悄然點頭,隻能不再追究:“本官知曉了,但眼下的宿州城災民過多,城外亦有餓殍,恐生民變,你還需帶著這些人與州衙差役守備城池,安穩民心。”

劉釗苦笑道:“回範安撫的話,守城自是應該,可安穩民心恐末將力不從心,隻需州倉放糧,災民自會安定。”

葉安與範仲淹的臉色瞬間難看起來,若是官倉還有糧食,還需他在這裡廢話?看似說的有道理,可劉釗的話裡話外充滿了諷刺。

拉住準備發作的範仲淹,葉安皺眉道:“眼下城中以有騷亂,災民中有作奸犯科者,你身為宿州保靜軍有彈壓之責,至於開倉放糧,本官與安撫使自會想辦法!”

帶著一絲疑惑看向葉安,見他如此年輕便能穿戴從四品公服,腰間的銀魚袋熠熠生輝,劉釗不知他是何人。

直到邊上的鐵牛開口:“此乃雲中郡侯,提舉江淮賑災諸事安撫副使!”

見是說完的年輕高官居然是葉安,劉釗眼睛一亮,立刻雙手抱拳道:“葉侯教訓的是!末將早已聽聞葉侯在西北的威名,此次葉侯有命,劉釗敢不效死!”

範仲淹驚詫的看了一眼葉安,沒想到這小子的名頭在軍中如此管用,但隨即也就釋然了,大宋武將多位卑言輕,無不把葉安這般的名將當作楷模與驕傲,到也在情理之中。

見劉釗表忠心,範仲淹便也麵色緩和道:“若你彈壓有功,待老夫與葉侯回朝自會上奏官家,少不了你的功勞。”

大棒加甜棗,劉釗那有不應承的道理,立刻保全道:“末將遵命!”

二百多人的武裝力量在數萬災民前簡直不夠看,但災民卻是鬆散的,相比正規軍依舊難以匹敵,二百多的兵卒在正麵依舊能壓製住城中災民。

自從張謙將災民放入一部分入城後,劫掠之事時有發生,被榨乾最後一文錢的災民活下去都是一種奢望,什麼事乾不出來?

葉安私下找了劉釗,此人還算有本事,一千多人的保靜軍在如此饑荒之下沒有出現嘩變實在難得。

從他這裡或許能找到突破口,若說宿州城中沒有糧食,葉安是不信的,官倉的糧食賣給了誰,誰就有賬本,這些劉釗或許清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