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包拯的憂慮(1 / 1)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789 字 1個月前

“東京城中事關查方毅之誹謗傳的沸沸揚揚,連皇後中宮皆能聽見宮人之議論,你開封府本應撥亂反正,為何至今不見收效?!”

麵對趙禎的質問,錢明逸戰戰兢兢,而已獲封郇國公的章得象出班為其解圍道:“啟奏官家,東京城坊市良多卻又少有隔牆,駭人之消息自然傳播如迅。”

錢明逸如同抓住救命稻草,急急開口道:“郇國公所言極是,如今東京城之丁口以達百萬之數,內外城池,大小坊市,不可隔絕,還請官家再啟坊市之法,重設坊牆,戶門,以應謠言之傳播!”

趙禎的眉頭深深皺起,封鎖坊市可不是一句話的事,其中涉及方方麵麵,還有不可知的影響,就算他是一國之君也不敢輕易冒險。

而邊上的一直沒有開口的賈昌朝卻出班道:“啟奏官家,臣以為此舉大為不妥!”

章得象微微皺眉,而錢明逸卻心中一顫,他在官場廝混這麼多年,太明白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章得象就算再德高望重,再受官家信賴畢竟不是當朝相公。

而賈昌朝現在卻是深得官家信任,他一開口恐怕就要壞事,果不其然,賈昌朝出班道:“再度封鎖坊市百姓必有怨言,況查方毅之事以無法遮掩,此人既以逃離,再度封鎖坊市也無作用,反倒使百姓愈緊,信以為真……”

身為天章閣侍製,知諫院的包拯最先忍不住,不禁出言道:“國朝與民奪利本就不該,如今被叛逆揭露,官家不妨便借此機會取消榷場交易,再不濟收以河西重稅,同樣能解燃眉之急!”

這個想法很天真,趙禎無奈歎息:“朕以左藏庫之財購入河西之物,再以他價售賣得差,雖此法不妥,但終究是為了國朝公帑為計,三司多有虧空,而每次皆為左藏庫補足,就算朕的左藏庫再豐厚,也難以支撐太久!”

包拯不希望大宋再次啟用坊市製,而趙禎同樣也有自己的顧慮,至於賈昌朝更是堅決反對,但他卻覺得既然查方毅叛宋逃離,那便把何恒義以及秦睿這倆個東京晨報的掌櫃和主編拉出來定罪。

“啟奏官家,此時最為妥善之法便是速決此事,一者以惑眾之罪懲治何恒義,秦睿二人,再者昭告天下河西榷場從今往後隨意發賣,但除去關稅之外還需另加須十五稅一。”

趙禎點了點頭,其實從包拯的態度上來看,他就知道這老倌是有辦法的,就連邊上的賈昌朝也附議。

這已經算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沒有誰比包拯更清楚大宋現在是個什麼模樣,他曾執掌三司,為國計相,大宋的經濟和商業已敗壞到什麼模樣他都看在眼裡。

但真正讓包拯驚懼的還是河西對大宋交鈔的掌控,現在一貫的河西交鈔已經能兌換二十貫的東京交鈔,這便是二十倍的差距,並且還在日益見增。

此時的他隻想著把查方毅的事趕緊結束,繼而讓朝堂與官家把目光放在大宋的財計之事上。

雖說他現在知諫院,但三司財計之事他依舊注意,貨物被河西所壟斷,交鈔的兌換也被河西所控製,雖說河西依舊在捏著鼻子認下大宋對交鈔的濫發,但以包拯的敏銳觀察,這種吃虧不討好的事絕不是葉安能容忍的,必有陰謀在其中,可惜怪就怪在他不知到底是什麼陰謀。

現如今朝堂上下都在指望河西的貨物發財,若他一下便斷了所有人的財路,那恐怕就離致仕不遠了。

包拯也已看清,想要在朝中頗有建樹,那至少要在朝中站穩腳跟,範仲淹就是最好的例子。

都說人亡政息,他還在朝堂,新政就以“夭折”,不光自己被貶出外,就連韓琦,富弼等人也皆是出外,無一幸免。

現在的朝堂上滿是舊黨之人,他們宣稱要尊大宋的祖宗之法,隻有如此才能使大宋日益強大……

這場禦前會議終以互相妥協而達成共識,賈昌朝建議趙禎不要殺了這求死心切的兩人,而是改為脊杖加流放。

包拯有些意外,但還是附議,他認為此二人想要揚名,百姓都認為他們說了真話而被朝廷之罪,被官家下獄,不久便將以身殉道。

越是如此反而越不能殺了他們二人,倒是章得象認為該刑以大辟,為此不光身為樞密使的龐籍反對,就連參知政事文彥博也認為不該殺這兩人。

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查方毅之事已沒人再提,因為紫宸殿中的所有人都知道他說的是實話,除了交由皇城司秘密搜捕之外,光明正大的說他叛宋反而會讓那些不堪之事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在場都是聰明人,也多少涉及到自家利益,誰也不希望趙禎繼續追查此事,一個小小的開拆司錄事官而已,沒有必要大張旗鼓……

首要之務是讓東京城的百姓遺忘這件事,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再出一件大事,且是關乎大宋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比如榷場貨物自由發賣!

榷場終究是朝廷的榷場,河西與大宋商賈可以自由往來,這便是打破了榷場的利益,但榷場則在河西擁有極大的優勢。

一來賣給榷場的貨物都是物美價廉的,二來河西的商賈都希望快速賣出貨物回籠資金,不遠萬裡的運到大宋各州府去買是能賺的更多,但還需向涼州快驛付錢,在大宋各州府開設商號。

但賣給榷場便不一樣了,一次便能把所有貨物清出,還能結現錢,雖然少了些,但卻並不妨礙他們想要用貨物把榷場堆滿……

大宋朝廷隻要把榷場握在手中,彆說是收取河西商賈重稅,就算沒有高額的商稅,朝廷和天家依舊能利用榷場的優勢輕易收割百姓。

隻可惜,相較於河西培養出的大量經濟學人才,大宋的官員學者在經濟一道上隻是初學者,雖不是門外漢,但許多手法拙劣的連河西的商賈都能看清楚,何況是大政府的經濟司!

趙禎對查方毅可謂是恨之入骨,但現在的他也知曉孰輕孰重,以河西的能耐想要發動此事,那查方毅以及其全家恐怕早已有了著落。

不過既然東京晨報能夠幫查方毅發聲,那東京城中的其他報紙就能替朝廷發聲!

賈昌朝是個政治老手,趙禎的旨意剛到他這裡後他便知曉該如何應對,現在東京晨報已停刊,其他報社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同朝廷對抗,那就該以朝廷發文斥責查方毅叛宋為由頭。

一時間東京城的報紙風向大變,尤其是那些背後有著權貴之家的報社,更是出言抨擊查方毅乃是徹頭徹尾的小人,惡意詆毀朝廷,中傷天家,連帶著詆毀宗室,外戚,權貴之家的言論也皆為不實!

輿論被掌握在誰的手中,誰就是正確的,何況畢竟是大宋的中書省親自行文報紙,同時還有所謂的“名家”解讀,百姓中的一部分自然相信此事,畢竟皇權正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