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1 / 1)

[紅樓]權臣之妻 故箏 4441 字 2個月前

姑娘,寶釵自然不為她所喜。

見賈母露出這樣的姿態,那嬤嬤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要給寶玉娶個寶玉喜歡的,老太太喜歡的,二太太也中意的。

那可實在難!

這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兩淮爆發了鹽政提引征銀案。其中貪汙巨甚,令滿朝震驚。

且說這日早朝上,乾隆無比乾脆地點了和珅去兩淮處理此事,另又密令江蘇巡撫彰寶會同尤拔世協助查清。

而下了此道命令外,乾隆又任命其為軍機大臣,並調任其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即鑲黃旗駐軍的正二品行政長官,受將軍節製。

此時和珅還何等年輕?

不過十七。

不少朝臣嫉妒得眼珠子都紅了。

越是年輕便坐上要臣的位置,那他的政治生命就更長,手中掌握的權力也隻會越來越大。

和珅謝過了乾隆,但他麵上始終神色平淡。

因為他知道,後頭才是對於他來說,更重要的事。

畢竟他一早就知道和珅的權臣之路,會得封什麼官員,他半點也不意外。

就在眾人以為到此時便結束的時候,乾隆又開口了:“高玉,念。”

傳旨太監高玉立即抖了抖手中的聖旨,高升唱道:“製曰:戶部右侍郎鑲黃旗滿洲副都統鈕鈷祿和珅,滿洲正紅旗人,經明行修,允文允武……

“林氏幼女,出身姑蘇世祿之家,幼嫻內則,淑質天生……”

原來是道賜婚的聖旨!

待高玉念完後,和珅跪地謝恩。

其他人又是一番感歎。

前頭升官兒,後頭便得了個嬌妻。

實在人生最得意兩件事,都恰巧砸在和珅的頭上了。

幸而他娶的隻是個漢人女子,若又是個滿洲大姓女子,且父輩皆列在朝中,那才叫人嫉妒得眼珠子都轉不動了。

而後又有另一個小太監走下來,將一物交到和珅的手中。

那是乾隆親筆寫下的婚書。

和珅自然又是躬身謝恩。

而後才散了朝。

高玉卻並未跟隨乾隆離開,相反,他跟著和珅一路跨出了宮門,身後還帶了內務府的人。

因著林家在京中並無宅院,這聖旨便徑直捧到榮國府去了。

和珅沒有同行,他回府去了。

身邊小廝還高高捧著個盒子,不敢隨意動彈。

那盒子裡放的乃是一柄玉如意,與之還有同式的另一柄,則被送往了榮國府。

皇帝賜婚,會同賜下玉如意,一柄放在男方的聘禮之中,一柄放在女方嫁妝的頭一抬中。以此示天家恩寵。

和琳早早便等在府中了,聽見兄長的腳步聲近了,他“蹭”地站了起來:“誰去送聘禮?”

和珅掃了他一眼,隻見和琳滿麵興奮之色,連帶的兩頰都微微泛著紅。

“難不成你想去?”

“自然!”和琳點頭,“我想見見……嫂嫂。”

“見不著的。”

和琳籲出一口氣,垮下小臉:“為何?”

和珅斜睨他一眼:“哪裡輪得到你去見?”

和琳傻兮兮地笑了起來:“兄長莫不是近來也未曾見到她?”

和珅抬手拍了他下,也不再與他多言,算計著時間相當,便令府中眾人,收拾起聘禮,在此時抬過去。

榮國府已經許久不曾有過這樣的榮光了。

榮寧街上,擠了不少瞧熱鬨的百姓,他們都一致地盯著榮國府的門前。

隻是往日他們瞧的是那門前兩座威風凜凜的石獅子,今日瞧的卻是那打宮裡頭出來的傳旨太監。

榮國府中備下香案。

除卻一乾小輩不能出以外,賈母、賈政、林如海等人,再又唯一攜了個黛玉,在廳內接下了聖旨。

賈母有一瞬的茫然。

賜婚?

賜給誰?

待瞧見黛玉略顯羸弱的身影跪在前頭,她才驟然反應過來。

哦,是和侍郎求了聖旨來,賜婚他和黛玉。

這是何等光耀的事啊!

那一刹,賈母都能瞥見旁人或嫉妒或羨慕的神情。她甚至忍不住想,若是賈家多生了幾個嫡出的好女兒,嫁給那和侍郎多好啊。

黛玉還是應當配給她的寶玉啊。

傳旨太監將早朝時念過的內容,便在榮國府又念了一次。

他開口便道:“製曰……”

眾人心頭一緊,知曉這是皇帝親手寫下的賜婚聖旨,可見對臣子之看重。

榮國府內安靜得落針可聞。

眾人連大氣也不敢喘。

聽著那傳旨太監的聲音,他們便好似在一汪大海上沉浮。

有茫然,有喜悅,有震驚,有羨慕,有忌憚與恐懼……

不久,收起聖旨。

那傳旨太監麵色冷漠,對誰都端足了姿態,唯獨見了黛玉時,他示意一旁的丫鬟將黛玉扶起來,將那聖旨放在了黛玉的手中。

笑道:“恭喜姑娘。”

這一聲驚醒了賈母,也驚醒了榮國府上下所有人。

他們這才意識到,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

皇帝賜婚給了黛玉。

那個寄住在榮國府裡,不好相與的林姑娘,就這樣一夕間,登上了雲間,倒是叫他們再碰也碰不上了。

高玉並未立即離去,他又笑著對黛玉道:“恭喜姑娘得皇上賜婚。”

“多謝公公。”黛玉略有一絲茫然,但她很快就反應過來,行禮落落大方,並沒有半點怯弱。

高玉又道:“恭喜姑娘,今日和侍郎又得皇上封賞,如今已是軍機大臣、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了。”

榮國府上下又是一呆。

又得賜婚,又得升官。

哪裡有這麼多好事,竟都砸在一個人身上了呢?

“多謝公公。”黛玉隻得又重複了一遍。

黛玉這會兒也頗有些不大真實的滋味兒。

姑蘇林家在當地已是頗有些身份的,她父親的官職也不小,她也可算作高門出身。但就算如此,進了京,進了榮國府,從前一切便也顯得不算什麼了。

榮國府才算作真正的高門。

可與榮國府接觸一段時日,這時又突地發覺,榮國府也不算什麼。

頂上還有皇帝呢。

榮國府裡丫鬟們能得了寶玉的好,便個個歡喜得不行。

可如今她得的是皇帝的賜婚……

而連她都瞧得出來,和珅並非裹足不前之輩,日後他的官位隻會越坐越大。

那她自然也隻有隨他而起的道理,斷不會有往下跌的可能……

黛玉的目光微一轉,便能瞥見旁人羨慕嫉妒的目光。

再對比剛入榮國府時……

那時竟然已經在記憶裡變得那樣遙遠了。

“恭喜姑娘。”

“恭喜林姑爺。”

榮國府上下這才像打破了凝滯,紛紛起身恭賀。

但他們誰也不敢靠近了黛玉,生怕無意中碰到了她手中的聖旨,便等同於衝撞了今上。

賈母由鴛鴦攙扶著走了過來,神色複雜:“玉兒能得這樣的好姻緣,外祖母心中也是歡喜的。”

王夫人在不遠處瞥見了,心底打了個嘲諷,但麵上卻是不顯,同樣也走過來,慈愛地恭喜黛玉。

賈政還同林如海呆立在一處呢。

林如海沒想到和珅說讓皇帝賜婚,便真讓皇帝賜婚了。

而賈政同樣沒想到,這二人竟然真的走到了一處。

從前王夫人與他說的話,竟都是對的。-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除卻他們外。

大房的邢夫人便實在高興不起來了。

待將那傳旨太監送走後,邢夫人便同賈赦歎著氣道:“早知曉那和侍郎這樣舍得給未婚妻做臉,便該叫迎春去爭一爭的。迎春都是大姑娘了,早該嫁了。這樣大一個榮國府,大老爺嫡親的女兒沒能嫁出去,反倒是一個來寄住的外甥女得了貴人的青眼。”

賈赦此時還回味昨日懷裡頭女人的滋味兒,對邢夫人的話像沒聽見似的。

邢夫人隻覺得這日子過得心裡添堵,便低下頭去,又充木頭人了。

半晌,才聽賈赦不耐煩地道:“她的親事,當是由她老子說了算。你莫管,過不了多久,便將她嫁出去。”

話語間,倒更像是打發一件東西似的口氣。

邢夫人聽了也不覺惱,反倒笑起來。

仿佛隻要迎春嫁人了,便是個好事兒。

不管那有權的還是有錢的,占一頭就好了。

就在廳中人準備散去的時候,榮國府外突然又聽見了喧嘩之聲。

賈政當即不悅地斥責門口小廝:“外麵鬨了什麼事?”

皇帝剛賜了婚,可莫要鬨得麵上無光。

那小廝小跑著去了大門外瞧,不多時又疾步跑了回來,上氣不接下氣地道:“老太太,大老爺,二老爺,外頭……外頭聘禮抬來了,街上百姓瞧見了,議論,議論起來,便,便鬨了些。”

幾人不得休息,便又陪著林如海出了榮國府的大門。

隻黛玉不好見人,便由賈母帶著到後頭歇息去了。

其實黛玉是很想去瞧一眼的,自打那日父親和她說了此事後,她便再也沒見過他了。

一時間身份變幻,黛玉有些迫切地想要見他一見,來消除心中的無所適從。

賈母坐在上座,瞥見黛玉神色,沒有半點憂愁不甘,雖說也並不十分興奮,但眼底透出的點點光亮,訴說著她心中是接納這門親事的。

賈母心底頓時便如同吃了個千斤墜似的。

重重沉了下去……

第四十三章

和珅之所以這樣快將聘禮送上門去。

不過是在聖旨抵達時, 起到震住榮國府的作用。也叫他們心中知曉, 黛玉不僅半點不貪圖他榮國府的東西, 反倒要他榮國府來捧著黛玉。

當然,這樣大的陣仗也的確隻有和珅做得起來。

他在京中經營幾年,本也不缺錢財, 後來成了乾隆跟前的紅人, 賞賜也同樣拿到手軟。乾隆甚至會為了讓他賺錢, 大開方便之門。

對於和珅來說,一時間掏齊聘禮, 並非難事。

和珅親筆寫下了禮書。

禮書長長,足以叫人眼花繚亂。

侍郎府中並沒有這樣多抬聘禮的人,乾隆也不吝嗇, 便於宮中借了人給和珅。

於是抬聘禮而來的, 便是乾清門行走的侍衛。

他們多是滿清、蒙古王宮勳戚子弟、宗室子弟。

因著和珅曾任乾清門侍衛,後又升任禦前侍衛。他同這些人本就相熟得很, 於是他們倒也樂得為和珅捧這個麵子。

除此外,行走在前的乃是從內務府中撥出來的人,幾個太監抬了全鹿, 小心翼翼走得擠極慢。

而兩旁開道者, 乃是鑲黃旗下士兵。

其實就算沒有開道士兵, 也未必有百姓敢衝撞。

但和珅還是問乾隆求了這個恩典。

巧了,他正上任鑲黃旗副都統,要使手底下的士兵開個道,送個聘禮, 乾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