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舒雲觀(1 / 1)

趙大師一句話,讓裴安竹心中一凜。

她很敏銳的察覺到,趙大師短短的三言兩語,其中可能就蘊含著本世界玄門沒落、舒雲觀門庭冷落的真相。

而這,也正是她要探尋的。

裴安竹還沒去雲城定居之前,曾在舒雲觀裡,閱遍觀中古籍,也曾思考過,為什麼她會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世間所有事情都有因果,她曾想著,上天讓她來一遭,是不是就是希望,她能重振玄門。

她選擇順其自然,遵從自己的內心,走上了這條路。

沒想到這麼快,明顯知道內情的趙大師,就出現在了她的麵前。

可即便她迫切的想要知道真相,她也沒有急切的追問,隻是一臉雲淡風輕地開口:

“原來你是知情人,也難怪我先前隨口編造的話,瞞不過你。”

趙大師沒有從裴安竹臉上看到被自己拆穿窘迫,一時間臉色有些怪異,他頓了頓,反問道:

“你也知道舒雲觀的舊事?”

裴安竹泰然自若,說道:

“當然知道,其實剛才那話半真半假,因為我的確是出自舒雲觀,我是看著舒雲觀的典籍,自學成才的。”

“我承蒙舒雲觀觀主長河真人收養,撫養長大,但不曾正式拜師學藝,也不是舒雲觀的記名弟子,如此說來便算不上是舒雲觀的人。”

“我能不受詛咒,學得一身本事,便不算奇怪了。”

真正能迷惑人心的謊言,永遠都是七分真三分假,真假摻半,才能虛虛實實,讓人分不清楚。

裴安竹便深諳此道。

她出身舒雲觀是真,被老道士收養長大是真,不曾拜師學藝、掛名記名也是真。

這些都是明麵上能查到的東西,也是杜警官他們私底下做調查的時候,能夠了解到的信息。

所以裴安竹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半點都不心虛。

趙大師看了看一旁的杜警官,從對方臉上的表情,判斷出裴安竹說的是真話,於是他便開口道:

“原來如此,那我先前也說對了,我們往上數幾代,的確是師出同門,如今玄門沒落,你我應當相互扶持,重振玄門才對。”

“你修為比我高,今日是我技不如人,但你若是放了我,從今往後,我必定唯你馬首是瞻。”

裴安竹聞言,挑了挑眉,臉上露出一抹懷疑的表情:

“你不曾自報山門,又不曾說明你上麵幾代師傅和師祖的名號,我如今隻知道你姓趙,怎麼知道你到底是不是我同門?”

“你就算是要求饒,也該規規矩矩說明身份才對,說不定你是從哪裡聽說了舒雲觀的舊事,便打著舒雲觀的旗號,在外麵招搖撞騙呢?”

趙大師見裴安竹態度有所軟化,便以為自己求饒有望,問道:

“那我要如何做,你才能相信我?”

“把你知道的,關於舒雲觀的事情,老老實實、一字不落的說出來,我會與我所接受的傳承一一比對。”裴安竹說道,“但凡有對不上且解釋不清的……”

“那萬一是你了解的信息不實呢?”趙大師反問。

裴安竹聽了這話,淡淡的笑了:

“自我懂事起,經文符文就是我的啟蒙讀物,舒雲觀曆代記錄史書是我的科普讀物,就連曆代觀主留下來的手劄,也就是觀主日記,被我當成課外書看。”

“若真有與你所言對不上的,也隻可能是書上記錄有失偏頗,隻要不是截然相悖、或者怎麼都無法解釋,我倒是願意給你一個機會。”

趙大師聞言,鬆了口氣。

曆史畢竟太過久遠,而不管書上如何記錄,總歸都受到當時記錄人的主觀影響,看待問題的角度難免不同。

若僅僅因為這樣的原因,就被裴安竹判定為他撒謊冒充,未免太冤枉了。

趙大師心裡萬千念頭閃過:

他並不懷疑裴安竹的話,除了舒雲觀正統傳承,她不可能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厲害的修為。

現如今,他技不如人,淪為手下敗將。

對方既然有心放過他,想必隻要他將自己知道的說出來,等她確定自己沒有撒謊,那麼看在曾經師出同門的份上,她或許這能放過他。

想到這裡,趙大師說道:

“既如此,那我就從舒雲觀的來曆講起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整理思緒,似乎在斟酌著,該從什麼地方開口。

在裴安竹和趙大師你來我往互相試探挖坑的過程中,杜警官一直沒有做聲,他把自己當成個聽故事的局外人。

直到趙大師進入了正題,他才正襟危坐,檢查了手邊的錄音錄像設備,確定完好無損之後,才鬆了口氣。

了解玄學宗門的秘辛,有助於他們異調局辦事,他聽得格外認真——

據趙大師所說,舒雲觀大約是在一千多年前創立的。

舒雲觀的開山祖師爺,是一個男子,對外號稱舒雲真人,外貌約莫三十多歲,出現的時候身穿白衣白袍,手拿拂塵,一派仙風道骨的模樣。

在玄門各大派彆的曆史裡,這個舒雲真人好像是憑空出現的。

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曆,隻知道他師從一個非常神秘且避世的隱世宗門,名叫玄機門。

但沒有人知道玄機門在什麼地方。

當時的茅山、青城、全真、正一、龍虎等各大修道門派,私底下全部派了人去尋找,卻始終沒有人尋到玄機門的所在。

一開始有人覺得舒雲真人是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他裝模作樣,故意說個不存在的門派,抬高自己的出身,實際上什麼都不會。

可很快他們就被打臉了。

因為舒雲真人拿出了幾本玄門道術修行的功法,這些功法前所未聞,卻精妙無比,全然不是已有門派可以拿出來的。

憑著這幾本功法,眾人相信了舒雲真人,真的是來自於一個底蘊深厚、傳承久遠的隱世大門派。

舒雲真人就這樣在玄門站穩了腳跟,創立了自己的門派,舒雲觀。

舒雲觀開宗立派之後,廣收門徒,但凡有資質、有慧根且願意上山修行的,皆可謂舒雲觀弟子。

就這樣,舒雲觀慢慢地發展壯大了。

在舒雲觀創立之前,這個世界本就是有正經道統傳承的。

據說第一代道門的創立者,是三清門人弟子,在夢中得到三清祖師的點化,一夜悟道,創立道門。

並在發揚道門、興盛道法的過程中,定下了山、醫、命、相、卜五術為玄門基礎,開辟了丹、符、陣、器四道為玄門手段。

像茅山、青城山、龍虎山、正一教、全真教等門派,都分彆精通其中的一種或者幾種本領。

不過,舒雲真人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格局。

因為他教的東西,和其他派彆教的東西,並不一樣。

譬如同樣是畫符——

其他門派的符籙,筆畫繁雜,每次畫符之前,都要沐浴齋戒,以最純淨無垢的狀態,溝通天地靈氣,才有可能成符。

但舒雲真人畫符,筆畫簡單,幾乎是揮筆而就,不拘任何時間地點,可隨時隨地調動天地靈氣。

譬如同樣是布陣——

其他門派布置陣法,需要提前準備陣法材料,要麼金銀玉石,要麼法器符籙,還得測算合適的位置,耗費極大心血,放可成陣。

但舒雲真人布陣,可隨手取材,地上的石頭,樹上的枝丫,甚至路邊隨處可見的花草,都能成為他陣法的一部分。

……

這看起來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玄門體係,讓舒雲觀在玄門之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玄門魁首。

而舒雲真人也並不藏私,他選擇跟其他門派互通有無,定期舉辦交流大會,各方取長補短。

在那段時間裡,玄學發展蒸蒸日上,玄門大興。

但玄門不會一直大興的。

亂世起,玄門出,修道之人心係蒼生,濟世救民,舒雲真人也在亂世中選擇出山,匡扶天下。

但曆史的血腥證明,每次亂世,都是妖魔鬼怪頻出的好時機。

因為那個階段的人命最不值錢,各地在深山老林中隱居的魑魅魍魎紛紛出沒,對人類下手,其中不乏有修為高深的奸佞妖邪。

舒雲真人為了驅逐妖魔,選擇了以身獻祭,在將舒雲觀交給了自己挑選好的繼承人之後,拉著妖魔同歸於儘。

所有門派在這一場浩劫中,都受到了極大的損耗,在亂世平定之後,玄門自此進入隱退凋零期。

再後來,一代代更迭,一代代凋敝。

隨著時代的發展,玄門逐漸沒落,很多高深的術法和手段,都失去了傳承,到了兩百年前的時候,整個玄門的修為,甚至比不過全盛時期的一半。

但那個時候,戰亂又出現了,新的妖魔鬼怪也出現了。

而這裡,也牽扯到趙大師所說的詛咒。

兩百年前,當時的龍虎山掌教在閉關中突然心悸、偶有所感。

要知道,玄門中人的直覺和預感,通常代表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征兆,很可能是對未來的提示。

龍虎山掌教覺得心中不安,便掐算天機,可是算到一半,便口吐鮮血,遭到反噬而身受重傷,一身修為儘數毀去,隻剩三個月壽命。

此事一出,玄門各派坐不住了。

所有的話事人聚在一起,想推算出究竟是什麼事,會讓堂堂一個龍虎掌教,重傷凋敝至此。

其中,最精通測算的要數當時的舒雲觀觀主,清風真人。

他拚著一身修為,測算天機,得出一個結論:

龍國大地戰亂將起,西南方有大妖出世,若是讓這大妖為禍人間,那麼蒼生罹難,山河不複。,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