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武以爭而愈強,文以爭而愈乏(1 / 1)

【小才和小笨去問先生,人死後魂魄會飄出來嗎?】

【先生告訴他們,子不語怪力亂神】

【總有些問題,先生和“子”都不願意回答……】

【但小才和小笨不知道小智被埋在了哪裡,他們隻能相信,小智的魂魄,會回到後山,等候他的朋友】

【等候一壇香氣四溢的花酒】

【就在小才種下過胡麻的地方,兩人停了下來,倒了三碗酒】

【“小智,你後來為什麼不和我們說話了呢?”】

【問話的是小笨,回話的是小才】

【“任何想說出口的話都像是一種求救,他無能為力的朋友們隻能對他報以同情,而‘同情’,並不是他需要的東西。”】

【小智做了很久很久的天才,他其實很要強……】

【“小笨,你將來要做什麼?”】

【“我不要做學問了,我要離開這裡,離的遠遠的。”】

【小笨連毒蛇都不怕,現在卻對“學問”兩個字怕的緊,他怕自己某一天也會被埋進地裡,耳朵、眼睛、大嘴都被潮濕的泥土添滿】

【“小才你呢?”】

【“我要繼續做學問。”小才一直是一個很堅定的人】

【“我要金秋折桂,雁塔題名,成為狀元!”】

【“為什麼?”】

【“先生說,聖人住在廟裡。我如果成了狀元,就有入廟祭拜的機會,彼時我要親口問問……”】

【“他們傳下來的學問,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的人,窮居於偏落小村,隻讀紙上之言,便知千年之前,聖人真傳之道義】

【小才總覺得,很多話不應該是先生們解釋的那個意思】

【可他又實在爭辯不過代表了權威的先生們,便把這些都藏在了心裡】

【小笨在聽到小才的話後有些擔心,“小智後來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你繼續做學問,會不會也變啊?”】

【“我一定不會。”】

【小才喝完自己那碗酒,把另一碗潑進了地裡】

【“小智你放心,我一定會走下去,告訴你這條路的真相。”】

【“先生沒做錯,他教給我們的東西就是他們曾經學到的東西。”】

【“他從沒想著害我們,他比我們自己還期待我們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你爹娘沒做錯,他們儘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

【“他們也沒想著害你,他們寧願替你承受所有痛苦、所有危險,哪怕是死亡。”】

【“同窗們沒做錯,他們隻是為了做學問在拚命而已,努力上進……又有什麼錯呢?”】

【“他們沒時間想著害你,你隻是沒拚過他們罷了。”】

【“同樣你也沒做錯,你沒有不孝,沒有不努力,沒有不認真。”】

【“你做到了所有人期待你做的那些事。”】

【“所有人都沒錯,但造成結果竟錯的離譜!”】

【“我為你感到絕望……一個性格暴躁的人可以隨處發泄,連路邊的野狗都能踢上一腳,但你又是那麼溫和,不可能去做那樣的事。”】

【“你無處發泄,無人可以怪罪,於是你一遍又一遍的告訴自己,真正錯了的人……是你。”】

【“但是……小智,如果你相信我,就不要再怪自己了,我會為你要回那個答案。”】

【“在將來,我會告訴你……錯了的,究竟是什麼!”】

【小笨也把自己碗裡的酒喝了,對著小智承諾道:】

【“做學問真憋屈,我要去學傳說中的武功,將來回村裡,把先生們都揍一遍,叫他們全部按我說的教,要教就教有意思的。”】

【“還有,誰要是敢晚上偷偷做學問,我就把他揍暈!叫他跟豬睡一窩!”】

【“還有還有……”】

【三個人嘮了很久很久,一壇花酒也已吹風見底】

【先生們教過弟子很多東西,就是沒教過他們如何離彆】

【或許也確實不用教】

【村子裡,隻有小才、小智、小笨這三個人整日‘瘋玩’,玩成了朋友】

【如果他們也像其他人一樣,安靜、沉穩、默默努力】

【也就沒有這段友誼,沒有這段……離彆】

【“茫蕩又做‘放浪’之意,可惜可惜,此處如是‘茫蕩場’,我等三子共傳名。”小才喝的醉醺醺的,隨著風悠東悠西,步步大跨向坡下走去】

【小笨欣然隨之,也是將這話補成了詩:】

【“十裡茫蕩場,三子共才名。”】

【兩人一前一後,恍惚在他們中間真有一個歡快的身影,和他們在後山耍了一遭……】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請問你是否要買這本書?】

這書裡的故事和很多東西對上了。

楚君回往回翻了翻,他發現葛辛提到過自己和秦攸之是同鄉,也是同窗。

“小才”為了尋求一個答案,一直努力做學問,最後成了狀元。

他是秦攸之。

“小笨”不想繼續走文道了,離開了家鄉,離開了齊州。

他是葛辛。

那麼這個故事的後續就應該是——小才砸了文廟,小笨阻攔不及。

兩人又回到了文曲村……這裡才是故事的結局。

“把書買了再說,反正也不貴。”

【你花費了一百文,買了《十裡茫蕩場,三子共才名》這本書】

楚君回後麵又翻了幾本書,卻又都沒什麼大的收獲了,那些書真的就隻是普通的話本,看不出什麼隱喻。

他又操縱退婚哥,去翻看另一麵的野史逸事。

【傳聞,有一狀元郎,入文廟而不拜】

【壯列文道諸多弊錯,問道於聖】

【首言:“武以爭而愈強,文以爭而愈乏。同窗皆爭,而吾不爭,則吾道不成;同窗皆爭,而吾亦爭,則同窗之道不成。”】

【“敢問聖人,我等如何自處?”】

【“再者,我等今時所學皆是舊聖文章。舊聖不知今時事,文章如何令新朝?”】

【“今朝天下不死,又豈是舊聖可以預料之事?”】

【“若是再按照舊聖所言之‘孝’行事,剔骨割肉以還親恩,日後恐怕沒有餓死的人,隻有不會吃人的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