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錯失良機(1 / 1)

為何要在二選一的時候,挑王行瑜下手呢?

首先,從犯罪性質入手,王行瑜是稱兵犯闕的主犯,李茂貞是從犯。

討要尚書令的人,是他王行瑜;要求吞並禁軍基地的,是他王行瑜;在長安城挑頭作亂、焚燒剽掠東市的,是他弟弟王行約;最早提出要皇上移駕的,是他弟弟王行約;在長安為爭搶昭宗而大打出手的,是他弟弟王行實……

是他,是他,還是他。

其次,從綜合實力分析,王行瑜相對來說是個軟柿子。

李茂貞的綜合實力要高於王行瑜,在關西集團中,王行瑜扮演的也是李茂貞的小跟班。剿滅王行瑜更容易一些。

最後,是地緣政治的考量。

留下的這位,是要用來製衡李克用的。參照第二條,隻有李茂貞具備這個實力。

因此,昭宗要力保李茂貞,而拿王行瑜背鍋。

昭宗派兩位親王到李克用那裡解釋,讓李克用務必接受李茂貞同誌誠摯的道歉,等鏟除了逆賊王行瑜之後,再討論其他問題。為了拉攏討好李克用,昭宗密令兩位親王一定要屈尊管李克用叫“大哥”。

兩位王爺可都是昭宗皇帝的親兄弟,皇上的兄弟跟你稱兄道弟,你李克用多大的臉!

李克用派他的兒子李存勖前往皇帝行宮,給昭宗請安問好。

李存勖當時還是一個年僅11歲的小孩兒,年紀雖輕,卻長得器宇軒昂,儀表不俗。

昭宗對李存勖的相貌很是驚奇,愛撫著小朋友的腦袋,說道:“孩子,我看你不凡,日後必成國家棟梁,你可要儘忠於皇家。”

李克用清掃了長安地麵,上疏請求聖駕還朝。

8月27日,昭宗抵達長安。

在李克用的軍事支持下,昭宗剛到長安就下詔將關西集團的走狗、吃裡扒外的宰相崔昭緯免職。不久之後,再貶崔昭緯為梧州司馬,不久賜死;

崔昭緯的同黨,劉崇魯,被貶為崖州司戶;崔昭緯的兄弟——靜難節度副使崔鋋,也同樣罪不可赦,此前,昭宗特意下詔全軍,“破賊之時,勿令漏網”,非弄死那小子不可。

這是整頓文官集團的好機會,可曆史很會開玩笑,剛剛鏟除了文官集團中的毒瘤,宰相孔緯就因病醫治無效,於長安逝世。昭宗不勝其悲,“難道上天不願看到大唐複興?何故斬我手足?”

李克用繼續對王行瑜窮追猛打,王行瑜實在招架不住,於是向李茂貞求救,李茂貞派兵一萬協防。

李克用上疏,要求昭宗詔令李茂貞退兵,同時還要批準自己對李茂貞發動進攻。

昭宗發布最高指示:既然李茂貞主動誅殺元凶李繼鵬,說明他已經回心轉意,既往不咎,你不準打他。

另詔李茂貞:瘋了吧你?彆這麼不懂事兒!趕緊退兵,要乖喲。

王行瑜丟城失地,連連敗退,兒子王知進也被生擒。李茂貞派來的鳳翔援軍也被李克用擊潰。萬般無奈之下,王行瑜逃回邠州大本營,派使節呈遞奏章,表示願意投降。

李克用率軍包圍邠州城。

王行瑜登上城樓,哀嚎痛哭,向李克用哭道:“我王行瑜有什麼罪?脅迫皇上,那是李茂貞、李繼鵬父子乾的好事,跟我毫不相乾!不信去鳳翔問問,我願意親赴京師,負荊請罪。”

李克用“嗬嗬”一笑,冷嘲熱風道:“王尚父(王行瑜求封尚書令不成,昭宗賜號‘尚父’以寬慰他),乾嘛如此卑躬屈膝?我可承受不起啊。不是我要為難你,而是朝廷有詔討伐三個賊子,您恰巧榜上有名,我是奉旨辦事而已。至於去朝廷請罪嘛,這事兒,我可做不了主。”

王行瑜自知不敵,於是放棄負隅頑抗,帶著全家老小,棄城北逃。逃到半路途中,被部下誅殺,人頭連同妻兒老小二百餘口,被押送朝廷。

李克用進入邠州,查封庫房等機關要地,出安民榜安撫百姓,上疏朝廷奏捷。

在攻克邠州之前,昭宗皇帝還送給李克用一份大禮,這份大禮基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昭宗把老婆送給了李克用。

昭宗皇帝的魏國夫人陳氏,顏值高而且有才華,才色雙絕,在後宮裡獨占鼇頭。昭宗皇帝把她賜給了李克用,使喚丫頭隨行奴婢們,也一同賜給了李克用。

等李克用拿下邠州之後,昭宗又晉封李克用為晉王,李克用的爵位由兩字郡王(隴西郡王)上升到了一字並肩王(晉王),從此,“晉王”這個稱號將陪伴李克用的一生。自李克用以下,凡有功之臣及其子孫全部加官晉爵。

李克用派謀士李襲吉到朝廷叩謝皇恩,李襲吉秘奏昭宗,“關中一帶長期以來不能安寧,主要是受關西集團威脅,應該利用這次軍事行動,把鳳翔也一勺燴了,方能一勞永逸,安享太平。晉王就在渭水北岸,隻等陛下一聲令下,大業可成!”

昭宗下詔褒獎李克用對國家的忠誠和英勇,特彆強調:王行瑜才是罪大惡極的始作俑者,自朕離開京師之後,李茂貞、韓建都幡然悔悟、浪子回頭,不斷給朝廷進貢,以贖罪。國家遭逢此難,更應該休養生息,不可再生戰端!

使者宣讀詔書完畢,李克用私下找到他,說道:“我看皇上這意思……似乎是猜疑我的動機啊。要知道,李茂貞才是威脅中央的叛徒,李茂貞一天不殺,朝廷一日不寧。煩勞您通融一聲,我沒彆的意思,就想為國除賊、為民除害。”

此地無銀三百兩。你沒彆的意思,彆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昭宗再下詔書,明確告訴李克用:戰爭結束了,你也該早日回家洗洗睡了。另外,念你打仗這麼辛苦,朕特準你不必親自來京師覲見謝恩了,早點兒回去吧。

李克用駐紮在渭水北岸,與長安隔渭水相望,可以說是近在咫尺,起步價的距離。昭宗愣是不讓李克用入京師。

顯然,昭宗畏懼李克用甚於李茂貞。

李克用開會征求大家的意見。將領們義憤填膺,“近在眼前,豈有不朝見之理?明擺著,是防著我們!皇上太糊塗,太偏心了!”

將領們群情激憤,要求李克用即刻入京,先踏平鳳翔李茂貞,然後……你懂的。

李克用猶豫不決,就問他身邊的頭號智囊——蓋寓。

蓋寓深受李克用的信任,聰明機智,最能揣測李克用的心靈世界,每次都能用李克用愛聽的話婉轉地規勸、提議,因而每次提議都能被李克用采納。

李克用性如烈火,脾氣暴躁,有時會對沒有犯錯的將領大發雷霆,一般人隻會勸李克用息怒,而蓋寓卻會裝出更加怒不可遏的樣子,挺身而出,大罵這位無辜將領,恨不能當場宰了他,李克用反而會立刻恢複了理智,轉而勸蓋寓冷靜,無辜將領也就得到了原諒。

李克用本身是沒多少文化的,所以蓋寓勸諫的時候,總能以接地氣的俚語、通俗的比喻,讓李克用快速明白某個道理。因此,李克用非常信任和器重他。

在河東軍,蓋寓的名望地位僅次於李克用。無論是朝廷還是其他藩鎮的使節,隻要來河東辦事,在給李克用送完禮之後,必然要再給蓋寓送去一份。

可以說,蓋寓在河東集團中穩坐第二把交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朱溫層多次派人挑撥離間,在河東境內散布謠言,說蓋寓心懷二心,要取代李克用。李克用聽到這些話後,總是“哈哈”大笑,不但不猜忌蓋寓,反而對他更加優厚。

但凡有人想通過賄賂謀取官職或封地,最快、最穩的途徑也是通過蓋寓疏通關節,讓蓋寓在李克用麵前美言幾句。李罕之、劉仁恭之輩,皆是如此。

諸將七嘴八舌地爭論不休,李克用本人也舉棋不定,這時候,李克用就要認真聽取蓋寓的意見了,蓋寓的意見將成為李克用的最終決策。

蓋寓說道:“以前王行瑜那幫人,稱兵向闕,犯上作亂,害得天子出奔、人民逃散。今日,天子尚未坐穩龍椅,人民亦成驚弓之鳥,大王如果渡過渭水,恐怕京師會再次陷入恐慌。依我看……就不要去京師了。還請大王三思。”

李克用笑道:“連蓋寓都不願意我入朝覲見,何況天下人民了。”於是上疏朝廷,說自己不願讓京師驚懼,也不敢久駐渭水,以免驚擾附近百姓,那麼……拜拜了。

李克用即日點齊兵馬,拔營起寨,兵退河東。

消息傳來,京師一片歡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