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張浚之死(1 / 1)

人,畢竟是動物,在優勝劣汰之中保留了殺戮、自私和貪婪人,畢竟是人,在物競天擇中沒有忘記憐憫、博愛和寬容。人,既不偉大,也不渺小,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從某種程度上說,與一蟲一鳥、一草一木,甚至一粒塵埃,沒有本質的區彆。我們的好奇心驅使著我們探究自然法則,探究萬物之道,我們的目的也將會是遵循它,而非改變它。

王茂章撤退時,命先鋒李虔裕率五百騎兵殿後。李虔裕與他的五百勇士與朱溫主力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誓死不退、誓死不降,最終全部英勇犧牲。

失去了淮南的援助,王師範困守青州,作困獸之鬥。

朱溫留下楊師厚繼續圍攻青州,自己則返回汴州。

楊師厚定計引蛇出洞,在臨朐設下埋伏,聲稱把糧食輜重留在臨朐,而率主力去密州。王師範上當,對臨朐發動了偷襲,慘遭伏擊,被殺一萬多人,弟弟王師克被楊師厚生擒。

隨後,楊師厚又生擒了王師範的重要謀士邵播,還繳獲了邵播寫給王師範的書信,內容全是教導戰守之事,居然長達八百頁紙!朱溫“憚而殺之”。

次日,來自半島的五千萊州援兵又遭楊師厚伏擊,被全殲。楊師厚隨後徹底掃清了青州外圍,把軍營紮在了青州城下。

弟弟被擒,大謀士被殺,強敵兵臨城下,又失淮南援助……王師範失去了鬥爭意誌,決定投降。派節度副使李嗣業及弟弟王師悅,親往汴營,向楊師厚表示願意投降,並辯解說自己從不敢忘記朱大帥的恩德,隻是受了奸人的蠱惑,宦官韓全誨和李茂貞偽造了皇上的“親筆詔書”,令我出兵,我才不得不出兵的,誤會啦。同時留下弟弟王師魯做人質。

朱溫接受了王師範的投降請求,派部將分彆接管了平盧軍的轄州,並重新任命王師範為青州平盧軍留後。

王師範還算仗義,向朱溫奏報說劉鄩是受了他的指示,才率兵占領了兗州,而不是劉鄩的個人反叛行為,請務必赦免劉鄩同時也派使節向劉鄩下達投降的命令。

當王師範在青州投降的時候,劉鄩尚在兗州堅守,與攻城方葛從周激戰。

葛從周的母親乘坐小轎,登上城樓,向葛從周喊話,“兒啊,劉將軍侍奉我,比你都孝順!家裡的其他人也都得到了善待。孩兒啊,你們倆之間並無私人恩怨,完全是各為其主,你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葛從周眼含熱淚,向城頭上拱手作揖,隨後暫緩了攻勢。

利用這個空當,劉鄩把城裡的婦女、兒童、老人、患病之人全部驅逐出城,隻留下年輕力壯的士兵。劉鄩與士兵們共同飲食,共同守城,同甘共苦。劉鄩的部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即便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城裡的百姓依然能夠安居樂業,一如往常。

隨著外援的斷絕,劉鄩的部下也免不了出現了軟骨頭,副將王彥溫就翻牆出城投降,很多士卒也隨之而去,一時間難以遏製。

劉鄩派使節從容不迫地告訴王彥溫,“非事先安排好的士兵,就不要帶了。”又派人到城牆上傳話:“不是奉命跟王副司令而擅自前去的,殺全家!”

士兵們麵麵相覷,心說原來這是事先安排好,去敵營詐降的呀。從此無人再敢潛逃。

葛從周果然也懷疑王彥溫是詐降,於是把他逮捕,押到城下,斬首示眾。

劉鄩隻用了簡單了兩句話,就起到了“蔣乾盜書”的效果,不僅遏製了己方士兵的逃亡,更借敵人之手宰殺了己方叛徒。

隨著青州平盧軍的失勢,葛從周不斷為劉鄩分析禍福利害,勸他投降。

劉鄩回答道:“我奉王大帥之命,守衛這座城池,豈能見主公失勢就投降?我既然是奉大帥之命來守,也必須有大帥之命才敢降。”

等王師範的使節到達兗州後,劉鄩才遵照命令放棄抵抗,開城投降。

葛從周為劉鄩準備好了車馬行裝,恭送他去汴州報到。

劉鄩婉言謝絕,說自己隻是一介降將,在未得到梁王寬恕的命令之前,怎敢穿著皮衣、騎著高頭大馬?於是,劉鄩改穿素色衣服,騎著小毛驢,前往汴州請罪。

到了汴州,朱溫賞賜給他華美的衣帽,劉鄩依然婉言辭謝,仍堅持穿素色衣服晉見,在朱溫的一再堅持之下,劉鄩才遵命換穿。

朱溫為劉鄩設宴款待,對他的忠肝義膽表示欽佩,更對他的文韜武略表示欣賞,期間當然也少不了勸酒。

劉鄩婉拒,推說自己量小。

朱溫“哈哈”一笑,開玩笑道:“你一口吃了我的兗州,這是多大的量啊!”

隨後,朱溫授予了劉鄩很高的職位,位在諸將之首。朱溫手下的各位老將前去拜見,身為降將的劉鄩不卑不亢,端坐在主位坦然接受,神色自若。這是強大自信的最佳表現,贏得了朱溫更進一步的好感。不久之後,朱溫表奏劉鄩為鄜州保大軍留後。

兗州一戰,劉鄩正式出道。

其實早在王師範襲位之初,就有了劉鄩最早的記載,但按史書記載,平叛的總設計師是王師範,而劉鄩隻是展現出了“勇”的一麵,以劊子手、打手的麵目最早示人。

我個人認為,也許在那場平叛鬥爭中,劉鄩的智力參與應該更多一些,甚至可以懷疑他才是幕後智囊,幫助16歲的幼主王師範順利襲位。對於王師範的記載,史書應該是做了一定的美化。

拋開王師範襲位,兗州之戰應該無可爭議地視作劉鄩的正式出道。歸降朱溫後,文武雙全的劉鄩得到了重用,並在日後為朱溫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鄩剽悍勇猛,且富有智慧,善於用智取,有“一步百計”之美譽,而他能夠名垂青史,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忠肝義膽。有關他的忠義故事,後文還會詳述。

隨著王師範的投降,朱溫得知了前宰相張浚也是青州叛亂的參與者,是他慫恿王師範叛亂。王師範為了向朱溫表示順從,自然不會包庇張浚,甚至會甩鍋給他。於是,一生逗逼的張浚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終結。

朱溫指使張全義除掉張浚。張全義派部將楊麟率領喬裝改扮的部隊,以“土匪”的身份將張浚滿門誅殺。

一名叫葉彥的縣政府官員,平日很受張浚器重,二人私交甚厚,事先得到了楊麟即將抵達的消息,於是暗中把消息泄露給張浚的兒子張格,讓他趕緊逃命。

張格不願拋棄家人。父親張浚對他說道:“你留下來也不過是與我們死在一起罷了,不如你遠走高飛,還能為咱張家保留一支血脈。”

張格又想勸父親跟他一起逃命。張浚擺擺手,說此禍躲不過,而且一旦他也逃走的話,就等於出賣了葉彥,朱溫就會知道有人泄密,這樣做對不起朋友。

張格大哭,向父親叩頭訣彆。

葉彥率領三十名忠義之士,一直護送著張格渡過漢水才返回。張格渡漢水,借道荊南,最終成功逃進西川。

後來,西川王建建立蜀國政權,史稱“前蜀”,張格榮升宰相。這是後話。

張浚一家百餘口被殺。

曆史上對他的評價還算客觀,說他“以亂止亂,悖繆厥心”,反正是貶他的話。用我的話說,就是一生逗兒。

在收複了青州平盧軍之後,朱溫的勢力得到了鞏固和壯大,此時,長安方麵卻傳來一個晴天霹靂朱友倫死了。

五代十國往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