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關中疑雲(1 / 1)

關中疑雲

崔胤與朱溫貌合神離,各懷鬼胎,兩人之間的決裂是不可避免的。

也許在崔胤心中,他從始至終就沒有瞧得起過朱溫,無論是出身還是學曆,崔胤都完全碾壓朱溫,隻不過因為朱溫手中握有足夠強大的兵權,所以不得不委身事之,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通過二人在決裂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崔胤的輕敵大意和稚嫩天真,雖然這個過程非常短暫。

朱溫確實是屌絲逆襲,但是他的謀略或者說陰謀權術,遠遠甩崔胤好幾條街。

在昭宗被羈押在鳳翔時,朱溫就已經布下了一盤大棋:

這盤大棋的最終目的就是篡唐自代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帝國權力的交接,就要先遷都,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綜合考慮,最佳的選擇是東都洛陽。朱溫很早之前就授意“治愈大師”張全義修繕洛陽宮室,如今硬件設施基本就緒

而若要遷都,就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來論證遷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這就是朱溫篡唐的“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是要證明遷都的必要性。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論證關西集團的威脅。

實際上,以李茂貞為首的關西集團在“鳳翔之圍”之後,已經變得非常隱忍乖巧了。處處表現出恭順,委曲求全,例如李茂貞在中央的官銜是“尚書令”,而朱溫是“守中書令”“守”的意思是官階低於官職,平級用“兼”,高於用“行”,由此可見李茂貞的官位高於朱溫,嚇得李茂貞連連上表,固辭“尚書令”。

“尚書令”、“中書令”等等頭銜都是虛銜,隻是一個榮譽稱號,沒有實權。就這,李茂貞也不敢排在朱溫前麵,足見李茂貞對於朱溫的畏懼和恭順。

在如何撩動關西集團方麵,朱溫是做了功課的,這就是之前預埋的兩顆大雷。

首先是關西集團的領軍人物鳳翔李茂貞。

當朱溫大兵壓境,以咄咄逼人的態勢逼迫李茂貞簽訂城下之盟的時候,李茂貞為求自保,隻提出了兩個條件:與崔胤和解,求他不要搞自己政治聯姻,讓兒子娶昭宗的女兒。

朱溫和昭宗全部答應下來,可是當昭宗回到長安之後,又全都推翻。

崔胤在朱溫的唆使下,在中央展開了政治大清洗,首當其衝的就是“鳳翔幫”。敲山震虎,李茂貞與崔胤的和解宣告作廢

朱溫又借著還昭宗人情的節骨眼,一紙恐嚇信,把平原公主要了回來,一石二鳥,李茂貞“政治聯姻”的請求也就此作廢。

至此,朝廷已經實質性地收回了對李茂貞的一切誠意和承諾,李茂貞從此惶惶不可終日,內心充滿疑懼。

其次,是邠州李繼徽。

朱溫在圍困鳳翔的時候,利用業餘時間輕鬆降服了邠州,時任節度使李繼徽投降,並把家人作為人質。

按照一般套路,朱溫應該把其家人送往汴州,然後讓李繼徽移鎮,可參照近期的華州韓建,投降後就被調到許州坐鎮忠武軍。然而李繼徽在投降後,朱溫仍放心大膽的讓這位李茂貞的養子繼續留鎮邠州靜難軍。

然而接下來的一波操作讓很多人難以理解:

李繼徽的妻子貌若天仙,在以人質的身份待在河中府的時候,被朱溫強行不可描述,而這位美女性格剛烈,私懷愧恥,就派人把這頂大綠帽子不遠千裡地送到邠州,告訴了丈夫李繼徽,她不是哭哭啼啼地訴苦,而是夾槍帶棒地諷刺挖苦,說你個大老爺們還手握重兵呢,連自己媳婦都保護不了,我現在已經是朱溫的女人了,這輩子沒臉再見你,我隻能研究自殺的方法了期於刀繩而已。

她不哭,李繼徽哭了灑淚含怒。

朱溫接下來的操作才最是風騷:把李繼徽的家人放回了邠州。

隨後的結果當然就是李繼徽降而複叛,再次投入到乾爹李茂貞的懷抱,痛改前非,堅決與朱溫鬥爭到底。

這裡有個小小的疑點,那就是被釋放回邠州的家人中,包不包括李繼徽的妻子。我們可以做個大膽地猜測:也許那些話根本不是出自李繼徽妻子之口,而是朱溫故意使人為之。至於李繼徽妻子,有可能是真的已經自殺,也有可能是“被自殺”,所以朱溫才以她的口氣說“期於刀繩”,然後再以她的“死”而深表遺憾,同時送還其餘人質以表歉意。

也有可能那些話就是李繼徽妻子的原話,她也沒自殺,而且也回到了邠州。

無論真相如何,朱溫在對待李繼徽投降的問題上,如果孤立來看,確實令人費解,而如果能洞察朱溫的“三步走”計劃,就會明白這是朱溫故意的放虎歸山,故意給關西集團埋雷。

除了李繼徽,朱溫還打算給關西集團添亂,如表奏李繼昭為秦州天雄軍節度使。李繼昭是李茂貞養子,也是在“鳳翔之圍”時投降了朱溫,而秦州位於鳳翔以西。

把李繼昭安排到鳳翔的西麵,如果李繼昭叛歸李茂貞,那麼他的作用將與李繼徽一樣如果李繼昭忠於朱溫,則他將成為李茂貞背後的尖刀。無論哪種結果,都是朱溫的勝利。

李茂貞出兵阻撓,李繼昭無法赴鎮,此事不了了之。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使得李茂貞和他控製的關西集團被迫磨刀霍霍,為了生存和尊嚴,不得不積極擴軍備戰。

崔胤同樣精於陰謀詭計,但他的水平與朱溫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他在長安狐假虎威,拿“鳳翔幫”祭旗,大搞反攻倒算,終於權傾朝野,體驗到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快樂,他自詡為政壇老手,卻根本不知道這是朱溫撩撥關西集團的需要。也是朱溫“三步走”計劃的組合拳。

崔胤的黨同伐異同樣極大刺激了關西集團,這是朱溫想要的結果。

關西集團積極擴軍備戰,自然對長安產生威脅,所以朱溫就有理由遷都洛陽。朱溫的陰謀,完美!

崔胤明白朱溫是不會跟任何人分享最終的勝利果實的,他與朱溫的決裂是遲早都要發生的事情,而且這場博弈的過程必然夾雜著一場血雨腥風,贏了得天下,輸了死全家。

在屠殺宦官之後,崔胤接管了中央禁軍,手裡有了兵權,然而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與朱溫相抗衡。

於是,在麵對關西集團的威脅下,崔胤心生一計,向朱溫報告說禁軍的很多編製隻剩下了空名,編下無兵,有名無實,近期關西集團又在搞小動作,不得不防,所以我請求您能準許我在京師招募新兵,以消除您在西邊的顧慮。

朱溫順水推舟,同意了崔胤的募兵請求,隨後在自己的部隊中挑選了數千名值得信任的同誌,喬裝改扮之後,奔赴長安,應征入伍。

按照崔胤的奏報,他計劃為給禁軍的每軍招募4個步兵營,每營250人,一個100人的騎兵連,每軍一千一百人,六軍共計六千六百人。

為了使之迅速獲得裝備從而形成戰鬥力,崔胤無所不用其極,砍伐掉城外的樹木以取木材,銷毀寺廟的佛像以取銅鐵。

崔胤自以為可以瞞天過海,悄無聲息地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卻不知自己這是主動跳入了朱溫的另一個圈套,在他這六千多新募“嫡係”部隊中,竟然有超過一半是朱溫安插進來的間諜。

隨著關西集團的蠢蠢欲動,長安城的街頭巷尾被各種流言充斥著,有的說李茂貞要再次稱兵犯闕、劫駕入岐,有的說西川王建也要來“保護皇上”,還有的說李茂貞聯合了王建,要劫駕入蜀……

崔胤是這些流言的幕後推手,然而“養寇自重”的小伎倆被朱溫將計就計,提出要遷都洛陽。這時候,崔胤才暗道不妙,薑還是老的辣,自己果然又被朱溫利用了一把。

崔胤這才悟到朱溫的“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撩撥關西集團,製造威脅第二步,利用威脅,遷都第三步,兔死狗烹,改朝換代。

眼看計劃就要向第二步過渡,崔胤覺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一麵加緊練兵,一麵暗中聯絡襄州趙匡凝,打算遷都荊、襄一帶,以躲避朱溫鋒芒。關於襄州趙匡凝,後文會詳解。

正在生死榮辱的關鍵時刻,突然天賜良機!

這個機會就是青州平盧軍王師範的叛亂,如前文所說同時,淮南楊行密也向鄂州武昌軍杜洪發動了攻擊,與朱溫爭奪對長江中段的控製權,後文會詳述。

嚴格來講,對於朱溫來說,這些算不上是致命威脅,隻是稍微大一點點的日常。但對於崔胤來說,這是他僅有的機會了,有總比沒有強,死馬當作活馬醫。

於是,崔胤孤注一擲,主動發起了反擊。

這是一個永遠的曆史懸案。那一日,長安城的汴軍最高代理人、朱溫的侄子朱友倫,與同事們在閒暇時刻打馬球娛樂,不幸發生意外,從馬上摔了下來,死了。

五代十國往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