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1 / 1)

裝滿了亂七八糟的零食。橘子糖最多,其次是巧克力,他摸了一把給長南一,少年接過時還顯得有些羞澀,一點也不像對前輩方狠話的家夥,儘顯色厲內荏的本質。

他兩步邁到易菁麵前,也拿出一些糖果遞給他。

這是易菁第二次麵對麵柚木拓之,本人。他覺得自己多少還保持著一些小粉絲心態,在偶像的注視下會覺得緊張。他躊躇一會,壓著受寵若驚的心情伸出手接了,也無暇顧及夾雜其中的巧克力——他不喜歡那個——但是柚木拓之給的,珍藏一下,也未為不可。

易菁下意識想說“阿裡嘎多”,話到嘴邊又覺得自己那塑料日語簡直算冒犯,於是急中生智,說了:“謝謝。”

他摸摸鼻子,正想補上:“謝謝。Thank you.”

未料想柚木拓之接得十分順暢。“不客氣。”他說,看易菁一副吃驚的表情,換成英語解釋,“長南教過我一點,不多。”

然後他像是所有剛開始學中文的外國人那樣,向易菁展示他新鮮的中文發音:“你好,謝謝,小籠包,再見。”

旁邊長南一嗤笑一聲,不知用日語說了一句什麼。隨即兩人便開始嘰裡咕嚕地交談起來,易菁聽不懂,但至少能感覺到氛圍還算融洽,又於是也稍稍緩了一口氣,將目光放到下一個選手身上。

——邁爾斯在比賽的最後,閃亮登場了。

作者有話說:

關於《Oceano》:Roberto Cacciapaglia這位音樂家有種奇怪的堅持,每次上傳到油管的視頻最高是360P的,專輯單曲也都是低碼率,但音質不會影響曲子的優秀。

“一艘船孤獨地航行在海上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隻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來自萊蒙托夫。

44、噢瑪利亞 冬奧會自由化

邁爾斯不喜歡完全的小提琴演奏曲,他覺得那樣太古典,而少卻了一分音樂的親切感,大大限製了他展示自我的空間。

他喜歡自由,不喜歡限製;他擅長表演,但花樣滑冰的競技性本身又鼓勵選手間技術上的“軍備競賽”。因此邁爾斯並不介意用年複一年的苦練換來一張通往世界最高舞台表演的門票,他認為這很值得。

這就是邁爾斯,一個不被定義的男人。他喜歡搖滾,也喜歡鄉村,喜歡藍調,也不討厭爵士。任何讓他聞之起舞的音樂都有其存在意義,但很遺憾,他卻很難欣賞到古典主義的妙處。

——這話倘若給易菁聽見,必然要與他決鬥一場。

因此邁爾斯很熱衷於將自己打造成多重身份的怪人,他可以是搖滾樂隊的主唱,也是花樣滑冰運動員,這兩樣身份於他而言並不衝突,甚至,他還躍躍欲試地想試試街頭嬉皮士的感覺——即便他的教練一直反對他留長頭發,不論你信不信,邁爾斯一點也不打算將它們綁成臟辮。

所以有一天,邁爾斯忽然意識到他滑夠了——他已經在冰場上找到了一切他想要的答案,他儘情享受了花滑帶給他的愉悅。所以他是時候離開了。

當邁爾斯做下這個決定,沒有人能改變它。他幾乎是立即著手計劃自己轟轟烈烈的謝幕,然後他找到了這首曲子:

來自巴西作曲家傑克·傑斯洛的意式風情樂曲,《Oh Marie(噢,瑪麗亞)》。

手風琴與小提琴的共鳴足夠鄭重,而曼陀鈴與吉他的和聲也足夠輕佻,這正適合他,全世界唯一的邁爾斯。

他在其中放肆地編寫多情的舞步,將滑聯降下的一切限製拋開。拜托,這是來自偉大的邁爾斯的臨彆禮物!當然,如果他們願意用一枚金牌錦上添花,那也未為不可。

四周跳?不,過長的助滑會擠壓他的表演時間。於是邁爾斯敷衍地用幾個三周搪塞過去,把他在場邊的教練氣得唉聲歎氣,但教練先生顯然也沒什麼辦法,畢竟邁爾斯慣是個會拿主意的家夥。

那是一套超脫於“花樣滑冰”這個項目本身的節目,連打分的裁判一時都無從下手,在比賽途中就開始交頭接耳左顧右盼起來,這讓邁爾斯不大滿意——在他眼裡連裁判都是觀眾的一部分,而所有觀眾都應該為他的表演征服,被他帶進名為“邁爾斯·約克”的世界中去。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不少冰迷用誇張的喝彩展示她們對邁爾斯的瘋狂,且邁爾斯十分受用。冰場就像變成了他的個人演唱會,他一抬手,就遏止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易菁眼看著這位先生下了冰,一邊飛%e5%90%bb一邊走向等分區。他的性格的確很自由,坐在K&C區時,邁爾斯甚至向全世界展示了他那支樂隊的合照。

易菁坐在轉播屏幕前,看得膽戰心驚,身側的長南一與身側的身側的柚木拓之卻仍然保持著日本人標準的表情管理,在邁爾斯出分時,甚至還能矜持的為他鼓掌。在這兩人的襯托下,反倒是易菁顯得大驚小怪了,他摸摸耳朵,好在左腳的傷勢不允許他做出更不優雅的動作,於是他也學著身邊人們那樣,在攝像頭下露出一個標準的微笑,連鼓掌的角度都和長南一一樣。

而特立獨行顯然是要付出代價的,邁爾斯選手的最終得分當然不會多好看。但那個尷尬的分數沒有打擊到他,恰恰想法,他看上去簡直是春風得意。他像個真正的勝利者那樣再次衝鏡頭拋了個%e5%aa%9a眼——不知多少電視機前的姑娘會就此墜入愛河——然後邁爾斯瀟灑地一揮手,插著兜就消失在選手通道了。

至此,本屆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的獎牌得主,已大致有了眉目。

焦嬌坐在解說台上,看見那個令人振奮的結果時,一時間險些沒能相信,但賽場內的廣播播報聲再一次確認了這一意外之喜——

易菁獲得了冬奧會的銅牌。中國男單時隔數年,終於再次登上冬奧會的領獎台。

她再開口時,嗓音已被激動的心情影響到幾乎哽咽了:“讓我們恭喜易菁,恭喜中國花滑隊……”

她一切引以為傲的華麗詞藻在這一刻均太過單薄,焦嬌重複著喃喃數次,發現自己除了“恭喜”以外,竟無更好的話可以說。

易菁一瘸一拐地從選手通道裡蹦出來,被好心的長南一扶著。本來柚木拓之也想幫忙的,但他一靠近,易菁仍然覺得惶恐,連忙婉拒了,婉拒過後又覺得後悔,多好的與偶像攀談的機會,可惜了。

冰場外熙熙攘攘的,誌願者們均在忙忙碌碌地準備頒獎儀式,連金牌得主大搖大擺地走過去也無人搭理。長南一十分貼心地將易菁送到了楊清嘉身邊,對她的道謝回之一個小幅度的鞠躬,轉身走了。

易菁見到楊清嘉錄第一件事是討要他的冰鞋。考慮到他的傷勢,想要走著上去領獎主辦方當然可以通融,但易菁堅持認為那樣就太狼狽了——他的第一枚冬奧獎牌,當然不能這麼隨便。

楊清嘉耐不過他的軟磨硬泡,揮揮手應允了,易菁便美滋滋地坐在長椅上穿他的冰鞋——也許是得獎的事實讓他太興奮了,連傷處都不怎麼痛了。

廣播正在用高亢的聲音喊出他的名字,他的名字被回蕩在整個冰場,在觀眾席上激起一陣掌聲,這些事實均讓他感到幸福不已。

秋生問:“要我送送你嗎?”易菁點頭,於是他被秋生再一次的推上冰場,冰麵上仍留著冰刀斑駁的劃痕,但易菁已不再有心思埋怨倫敦的冰麵了,他甚至敢說,他要愛死這冰了。

焦嬌遙望著冰上,少年正在意氣風發地巡場,即想起“橋上少年橋下水。小棹歸時,不語牽紅袂”,又想要說“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後橫捎意氣歸”,但這位充滿文藝氣息的女解說沉%e5%90%9f半晌,終究想不到更合適的詞句,頓了頓,湊近麥克風,讓她念詩的語調得以傳遍千家萬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所謂——數風流人物,還須看今朝啊!”#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但領獎台上的氣氛並沒有易菁想象得那樣輕鬆,主要原因在於冠軍得主長南一周身的低氣壓,加之柚木爆冷摘銀的事實,叫三人合照的氣場變得好奇怪。

但長南一的確是笑著的,他沒有將煩躁的情緒外漏一點。在明明暗暗的閃光燈下,他保持著那副端莊的微笑,他身側的柚木拓之同樣保持著上位者的波瀾不驚,這次比賽的失常看上去並沒有對他產生多少影響,但比賽沒能達到預期,連易菁都感到遺憾,想來他多少還是會不甘吧。

領獎台上的三人各藏心事,就那樣被拿著相機的攝影師記錄下來,在後世的冰迷群體中,這張照片被解讀了出無數“同床異夢”的逸聞趣事作為談資,但那都是後話了。

唯一心情不錯的是個沒走上領獎台的家夥,邁爾斯在賽後舉辦的退役發布會一度掩蓋了頒獎儀式的熱度。

這個自由的男人,在退役發布會上給自家樂隊打廣告的行為,估計古往今來也就他做得出。奈何部分冰迷們還很吃他這套,在他的ins下狂熱留言:

“我會帶著孩子去看邁爾斯大人的演唱會的!!!”

易菁幾乎是一出冰場,就被舉著大炮的記者們圍住了——不然怎麼說中國的傳統優勢就在於人多呢,連隱蔽至極的選手專用出口也能找著。楊清嘉急急忙忙地趕過來攔住他們,秋生跑過來更急急忙忙地攔著她,生怕撞著老人家。

他喊了些什麼,試了幾次也沒能壓過眾人的大呼小叫,十分無奈,小聲問楊清嘉:“我們怎麼沒想到帶保鏢來?”

楊清嘉的聲音很虛弱,也不知是氣的還是累的:“沒想到,沒那經費!”

倒是易菁主動站出來解圍,他的獎牌還掛在他的脖子上,被拉到領口的運動服嚴嚴實實地罩住,沒讓記者們拍到一點。

他拿過不知道那個記者遞上來的話筒,清清嗓子,周圍頓時鴉雀無聲。他環視一周,發覺那群人無一例外都用那種盯上獵物的眼神望著他,不免有些慫,猶豫一下,還是說了原本想說的話。

“我想我需要回去休息一晚,”他勉強地笑了笑,“剛比賽完有點累。我想明天我有時間接受采訪,可以嗎?”

最後一句話是對楊清嘉說的,楊老無聲地點點頭,於是易菁底氣更足了些,麵對那群記者們說:“請不要堵塞出口,好嗎?我們會打擾到其他人的。”

記者們當然不會一呼百應。一開始隻有零散的幾個願意離開,直到保安發現了此處亂象開始聚集過來,他們才作鳥獸散了。

易菁稀裡糊塗折騰一通,好容易才回到宿舍,倒在床上後,這才漸漸對自己拿了季軍的事有了實感,一想到就忍不住埋在被子裡傻笑,也不知道有沒有嚇著秋生。

他打開手機,先看路易斯傳來的消息:「天哪小草,你簡直棒呆了!」

易菁故作謙虛:「哈哈哈,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