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1 / 1)

燈籠。隻是人雖多,楊幺兒也並不覺得如何熱鬨。

她朝劉嬤嬤看去。

劉嬤嬤道:“姑娘,這是布置宅子呢。”

楊幺兒還是滿眼懵懂之色。

“姑娘要在這兒接旨呢。”劉嬤嬤道。

她話音落下,便有管家來報,說是李家幾個媳婦,帶著李香蝶姐妹一並來了。

不一會兒,丫鬟領著她們進了門。

走在前頭的大夫人慈和地笑道:“怕宅子裡的下人手腳笨,老太太差遣我們來給姑娘瞧一瞧,盯著做好才行。”

劉嬤嬤淡淡笑道:“老夫人有心了。”

“豈敢豈敢。能為姑娘布置宅子,該是我們沾了光。”

正說話間,管家又疾步跑進了門。

而這一回,他跑得更急,更失了風度。待在院中站定,他動了動唇,道:“禮部來人了……”

孟泓攜禮到楊宅外的時候,便正撞上禮部的人前來。

那為首者是個穿官服的老頭兒,老頭兒瞥見他的身影,語氣不失恭敬地道:“孟公子。”

孟泓認出他們是誰,明是想露出笑來,但嘴角卻向下一拉,隻露出了個尷尬又怪異的表情,他道:“走錯了。”

老頭兒微笑:“不打攪,孟公子請。”

“您請。”

孟泓這便轉身,領著幾個小廝大步離去。

他掉頭去了閒雲樓,結果邁步進去,又瞧見了李妧的身影。

孟泓皺了下眉,頓覺%e8%83%b8中那口氣怎麼樣都順不了了。

這廂李妧坐在樓上,丫鬟滿麵緊張,不解地道:“姑娘不是……不是說了要嫁柳家了嗎?為何還來此地?”

丫鬟被那日的禁衛嚇壞了,這會兒自然是心有餘悸。

李妧捏住了手邊的茶杯,沒有說話。

祖父知曉她的性情,她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既她前麵說了要去勾搭蕭成鈞,後頭便不可半途而廢。不然祖父該要疑心,那日她來了閒雲樓,究竟撞見了什麼,才使得她改變了主意。

正出神間,乍然聽鄰桌的人議論。

“新帝婚期將近了罷?”

“不知皇家納彩問名是什麼樣的哈哈……”

“如今連新後是哪家姑娘都不知呢。”

李妧一怔。

到這一刻,她方才敢全然確定。

楊姑娘,新後,當是同一人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皇帝:屋子冷、衣裳冷、床榻也冷。

第47章 納采問名

禮部官員上門停留半日, 略作指點, 便退下離去。

劉嬤嬤道:“當是皇上特地安排的。”

李天吉差來的下人,雖然個個都是機靈人物,但他們誰又接觸過皇上大婚這樣的大事呢?莫說他們了。李天吉恐怕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自然, 便需要禮部從旁協助了。

楊幺兒仰頭望去,便見高掛起的燈籠, 底下垂著金黃的穗子, 甚是漂亮。

她是見過這等情景的。

在家的時候, 隔壁院子裡就掛過這樣的燈籠,不過比這樣的要醜些,要小些,也要少些……隻有一個, 還是兩個……楊幺兒是記不大清了。

她從前呆呆坐在院子裡,不能邁出去的時候, 瞧見燈籠, 便是除飛過的鳥兒外, 最有意思的東西了……那幾乎成了她腦海中牢牢鐫刻的一抹亮色。

可現在, 好像燈籠都變得不值一提了。

這裡好多呐。

楊幺兒抻長了脖子。

見她瞧得久了,劉嬤嬤便讓人取了個燈籠來給楊幺兒把玩。

可燈籠實在太大了,楊幺兒拎在手裡,燈籠都頂到了她的肚皮上。於是隻玩了一會兒,她便回去寫字了。

她走到了門檻邊上,突地想起了什麼似的,回頭盯著劉嬤嬤道:“留著。”

劉嬤嬤已經熟知她的性情, 立刻便明白了她的意思,笑著點頭道:“好,留著,給姑娘留著。”

楊幺兒便去了書房,接著寫字去了。

她也不是日日都愛在外麵玩兒的。

……

皇家納采問名,需遣告天地宗廟。

此事自然不得假手於人。

待問詢過禮部後,蕭弋便換了一身衣裳,前往遣告天地宗廟。

蕭弋直太廟中殿,拜過了先祖,而後緩緩走到了惠帝的畫像前。

惠帝畫像是在他壯年時繪下,但縱使是壯年,他發間也多見白,眉眼唇邊更多是細紋,他的眼底不見慈和不見威嚴更不見一絲喜樂。

惠帝是極瘦的,裝在畫像之中,竟顯得與周遭有些格格不入。

蕭弋興許是遺傳自他,乍看上去,身形也是分外的單薄。

但他單薄的身影在殿中拉出長長的影子,竟有幾分威勢。

蕭弋屏退了左右,宮人們莫敢不從,轉眼殿內便隻剩下了他,同那牌位前的嫋嫋青煙。

他在殿內轉了個圈兒,嘴角竟是漸漸牽起了弧度,露出了笑容來。

“父皇,兒臣要大婚了。”

“兒臣與你不同,兒臣的眼光是極好的,不會似你那般,錯將魚目當明珠,錯將假情作真意。”

“兒臣更不會似你那般,連爭都未曾爭過,便認了輸……”

他立在畫像前,定定看著畫像上的人,目光沉沉:“父皇,彆過了。”

他繞了個彎兒,走到了左邊夾室內,夾室內設神椅、香案,還放有牌位。

蕭弋伸手從牌位後頭,摸了個匣子出來,他打開匣子,便見裡頭盛放一顆懸珠,光芒奪目。

這是惠帝生前所留。

他死時,道淑妃李氏死時,讓蕭弋追封她後位,將其牌位並入太廟,這顆懸珠便隨她一同葬下。

這懸珠是有來曆的。

大晉朝開國皇帝晉高祖曾出過海,那時晉高祖尚是一介村夫,出海後曆經萬險,最後從異國族人手中得到一顆懸珠,這是他一生中所見到的最好的東西。

晉高祖將懸珠隨身攜帶,之後更是眼界開闊,漸漸有了大抱負。

等回到中原,不久他便聚集與他同生共死的船員,連同老家健壯的鄉民們,造了反,在亂世之中殺出了一片天……

此後這顆懸珠被晉高祖作聘,迎娶了敏恭皇後。

於是從此開始,但凡天子納後,都會以此為聘。惠帝未立後,但他寵愛淑妃,奈何受製朝臣,彼時李氏宗族勢力未到如今的地步,惠帝叛逆心起,一心隻拿淑妃當皇後。

待他死時,惠帝一心憤懣,便告訴蕭弋,要讓懸珠隨淑妃,也就是如今的太後下葬。

可她……

也配?

蕭弋嘴角閃過譏諷笑意,隨即將那匣子放回,懸珠卻是放在了自己的袖中。然後他才不動聲色,大大方方地走了出去。

……

遣告天地宗廟後,備馬、甲胄、妝緞、蟒緞、閃緞等……抬至太和殿丹陛之上,丹墀之下滿朝文武陳列,蕭弋當廷命正副使,領內務府,抬采禮往楊宅而去。

這一日,隊伍浩蕩,氣勢恢弘。

就這麼自太和門,一路抵了楊宅大門。

路上閒雜人等不得靠近,因而並無多少人圍觀,隻是天底下人大都是八卦的。消息飛快地傳了開來,眾人都在等著瞧,等著瞧那禮停在哪家門前。

“不是說新後乃是岷澤縣的一個鄉野姑娘嗎?”

“是啊,這不是欽天監卜卦所得嗎?怎麼還如此大行納采禮?那鄉野姑娘何來府邸?中間種種該直接省去才是吧?”

“你懂什麼?若是省去,方才不合規矩。”

“隻有將諸多規矩大禮,一一行過,方才以示皇上的重視啊……”

閒雲樓內,眾人喝著酒,閒談幾句,仿佛自己便身處宮中,自己便極為了解皇帝的心思一般。

孟泓聞言,放下手中酒杯,朝靜寧巷的方向望去。●思●兔●在●線●閱●讀●

楊宅門內,節案已經設好,隻是案前空蕩蕩,沒有人跪迎。

楊幺兒這會兒便站在柱子後頭,盯著中門,神色茫然不解。她身旁還陪著李家老夫人,李家媳婦們,還有李家姑娘……若非這裡塞不下太多的人,他們恨不得全都來蹭個喜氣、蹭個貴氣才好。

李家年紀小一些的姑娘,訥訥出聲:“……那邊不用站人麼?”

“不用。”她的娘親拍了她一下。

“那……那既然沒有人,為何還要行這樣的禮?”

李老夫人回過頭來,冷冷斥責與她:“胡說什麼?”說罷,李老夫人動作誇張地一拜道:“納采、大征,必不可少。如此可見皇上對姑娘的重視。”

說罷,李老夫人便朝楊幺兒的方向,臉上的褶子皮兒一擠,笑道:“正顯姑娘的身份貴重呢。”

若是連禮都行不全。

那方才會淪為笑話。

正如李老夫人所言,儘管那案前無人跪迎,但正副使與內務府官員,全然不顧,他們神色肅穆,命人將采禮一一放下,然後正經地授了禮,哪怕他們對麵空蕩蕩什麼也沒有……

如此一步一步做完了,他們方才回宮複命。

旁人都心情激蕩,唯獨楊幺兒仍舊懵懵懂懂,就當看了一場猴把戲似的。

李老夫人湊近前去,低聲道:“宮裡何時來辦納彩宴?姑娘若有用得著的地方,隻管使喚咱們府上的人。”

“且等宮中的消息罷。”劉嬤嬤道。

“是,是。”李老夫人應聲,心底卻已經琢磨開了,想著回去就開始做準備,要讓李家上下都跟著動起來才好。

楊幺兒擠在人群中間,覺得有些悶。

蓮桂十分會瞧眼色,見狀便將楊幺兒扶走了。

其他人也不敢追上去,隻在後麵道:“姑娘好生歇息,姑娘慢行……”場麵倒也十分有趣。

蓮桂扶著楊幺兒去了書房。

楊幺兒坐在椅子上,呆坐了會兒,突地轉頭問蓮桂:“那是,什麼?”

這還是她頭一回主動同蓮桂說話,蓮桂登時受寵若驚得緊,忙道:“姑娘曉得納采禮嗎?”

楊幺兒搖頭。

“便是成婚前要做的一樁事。”

楊幺兒喃喃複述:“成婚?”

蓮桂道:“便是姑娘要嫁人了。”

楊幺兒心下隱隱是明白的,她知曉娘將她送到李府,是要讓她去嫁人的。可是嫁什麼人,怎麼嫁人,她是一概不知的。

到了這時,楊幺兒那點記憶才又被勾了出來。

是。

她是來嫁人的。

楊幺兒眨了眨眼,%e8%83%b8口卻有些悶悶的。

她瞧了瞧麵前的紙、墨,連字也不想寫了。

蓮桂見她皺著眉,麵色微微泛白,似是難受得緊,便趕緊將人扶著在小榻上躺下了。

楊幺兒攥著懷裡的薄毯,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睡著,她便做了個夢。

院子隔壁掛了燈籠。

她聽見了敲鑼聲,娘說那是隔壁娶妻了……

過呀過呀過了幾日,隔壁就傳來了隱隱的哭聲。

楊幺兒是記得一些些的,她坐在板凳上,圍牆上爬過了一個女人